山東省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 張斌
山東省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 張斌
黨的十九大指出,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要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經過多年改革發展,省屬企業資產規模不斷壯大,營業收入持續增長,積累了一定經濟實力,但布局結構不優、質量效益不高、創新能力不強等問題仍然突出。隨著我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省屬企業將面臨市場與要素雙重約束,過去長期依靠的拼資源、拼環境、拼勞動力的粗放式發展方式已經無法持續。要想推動國有經濟高質量發展,唯有“華山一條路”,就是改造提升舊動能、培植發展新動能,加快形成新的增長動力源。省屬企業必須牢牢抓住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這一重大機遇,以更大的勇氣和決心,扎實做好傳統資源型產業轉型、功能性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培育“三篇文章”,積極引導優質資源向“十強”產業集聚,加快打造現代產業體系,努力為實現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新興產業是培育發展新動能、贏得未來競爭新優勢的關鍵所在,發展新興產業已經成為搶占新一輪經濟和科技發展制高點的重大戰略。當前,山東省國有經濟正處于轉型升級發展的關鍵時期,必須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興產業。要進一步優化投資方向和結構,加大新興產業投資力度,引導優勢資源向處于價值鏈高端的新興產業聚集。積極推動新增投資向科技含量高、盈利能力強的新興產業領域傾斜,省屬企業年度新增投資50%以上投向功能性和新興產業領域。充實完善省屬企業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項目庫,通過組織專家論證研究,將符合條件的項目申報納入全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項目庫,并選擇一批重點項目實行動態跟蹤、加強調度。主動聚焦“十強”產業中的新興產業,以汽車、醫養、旅游等板塊為重點,推動關聯業務跨企業戰略重組整合,優化配置同類資源,實行專業化運營,有效增強競爭優勢。
“只有夕陽企業,沒有夕陽產業”。推動傳統產業脫胎換骨,實現“老樹發新芽”,是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內容。作為省屬企業的家底,現有傳統產業必須加快技術改造和模式創新,推動產業優化升級。要緊密結合“中國制造2025”重大戰略,積極采用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改造提升鋼鐵、有色、化工等傳統產業,全面提高產品技術、工藝裝備、能效環保水平。深入實施“質量強企”戰略,主動適應需求升級新趨勢,加快研發投產一批有自主知識產權、有較高附加值、有市場競爭力的新產品,有效提升產品供給層次。加快實施“品牌興企”和標準化戰略,加強品牌建設管理,積極參與行業標準、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制定,增強行業引領力和話語權。
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山東經濟要“騰籠換鳥”“鳳凰涅槃”。實施“騰籠換鳥”,首先要把籠子騰出來,把低端落后產能占用的資源釋放出來,為“靚鳥俊鳥”提供發展空間。省屬企業必須堅決淘汰落后產能,嚴格執行環保、能耗、質量、安全等強制性標準,依法依規淘汰能耗高、污染重、效益低的落后產能,主動退出不具備市場競爭力和處于停產停業狀態的落后產能。采取兼并重組、債務重組、清算注銷或破產關閉等措施,扎實推進“僵尸”企業處置。積極引入非公有制企業通過參股、控股、資產收購等方式參與“僵尸”企業改制重組。加快解決歷史遺留問題,推進企辦醫療、教育等公共服務機構分類處理,盡快完成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及統籌外費用清理等任務,今年年底前基本完成“三供一業”分離移交任務,實現輕裝上陣。
創新是推進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所在。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科技的地位和作用越發突出,創新已經成為最顯著的時代特征。目前,省屬企業發展的重要短板就是創新能力不強,必須把提升創新能力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確保在科技創新、產業創新、模式創新、品牌創新等領域取得實質性突破。要加快推進技術創新,推動科技資源優化整合,盡快突破和掌握一批關鍵核心技術。積極開展商業模式創新,大力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實現由生產型向生產服務型轉變,形成創新疊加效應、聚合效應、倍增效應。深化與知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研發機構合作,發揮中科惠魯科技專項基金作用,加快中科科技園建設,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大力推進人才強企,加大高端人才引進力度,強化核心高端人才在股權激勵、薪酬待遇等方面的激勵,建成管理、技術、技能等多個序列并行的人才晉升通道和薪酬分配體系,支持企業建立首席科學家制度。
新舊動能轉換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涉及各類資源要素的重組整合、優化配置,必須進一步深化國企改革,促進各類改革資源向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建設集聚。積極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有針對性向省屬企業中對新舊動能轉換工程具有重要推動作用的權屬企業傾斜,優先支持新舊動能轉換重點企業上市。堅持以形成科學決策機制為重點,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更好發揮外部董事作用,建立企業決策智囊庫,重大投資項目決策前充分征求聽取專家意見,有效提高決策質量。深化內部管理制度改革,全面實行全員、全要素、全過程成本管控,運用多種方式降低資產負債率。全力抓好管理層級壓縮,嚴格定崗定編定員,真正形成企業管理人員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的機制。
“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是黨的十九大對國有企業發出的新的“動員令”,省屬企業必須加快在全球范圍內優化資源配置,努力打造一批在行業發展中掌握話語權、具有影響力的領軍企業。制定出臺山東省培育發展世界一流企業工作規劃,推動具備培育潛力的省屬企業研究制訂專項工作方案,推進實施戰略轉型。借鑒領先跨國公司戰略轉型經驗,樹立全球化思維,在完善公司治理、打造核心技術優勢、利用國際金融市場、培養國際化人才、參與行業國際治理等方面下功夫、補短板,切實提升全球競爭力。全面推進與中央企業、世界500強企業、國內優秀民營企業的合資合作,積極引入資本、技術、人才等優勢資源要素,帶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深入實施“走出去”戰略,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加大新興市場國家投資力度,有序推進國際產能合作,帶動技術、裝備、產品、標準和服務等走出國門參與國際市場競爭。
隨著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的全面展開,各項工作頭緒會越來越多、任務會越來越重,必須進一步增強大局觀念,健全工作機制,加強協調配合,廣泛凝聚共識,確保新舊動能轉換有力有序有效推進。建立健全統籌協調機制,充實完善工作領導小組,設立辦事機構,及時研究協調解決重大問題,確保工作落到實處。建立健全激勵約束機制,將完成新舊動能轉換任務情況納入省屬企業業績考核體系,強化考核評價結果運用,樹立鮮明工作導向。建立健全容錯免責機制,堅持“三個區分開來”原則,落實鼓勵擔當作為的各項政策,營造干事創業良好環境。建立健全能力保障機制,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全面增強八個方面的本領的要求,加強干部職工素質能力建設。建立健全輿論支持機制,加強對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建設的宣傳,營造濃厚輿論氛圍,形成建設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的強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