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學斌
今年是馬克思誕辰200周年。20世紀末,在進入新千年時,英國廣播公司網上評選千年最偉大思想家風云人物,評選結果依次是馬克思、愛因斯坦、牛頓、達爾文,馬克思位居榜首。馬克思——全世界無產階級和被壓迫被剝削勞苦大眾的偉大導師,科學社會主義的創始人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奠基人,是迄今以來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思想家。
馬克思主義是人類思想史上的豐碑。任何談論19世紀以來思想史的人,舉凡哲學、政治經濟學、歷史學、法學、社會學,甚至美學和倫理學,無論是贊成或反對,如果不表示對馬克思主義的態度,就會被認為是無知之舉。馬克思主義出現于政治生活、日常生活和學術生活等不同的領域,被描繪為神態各異的思想形象。即使那些一本馬克思主義著作都沒讀過的人,在日常生活語境中談論馬克思如何如何也是司空見慣的事情。
馬克思把人作為研究的主題,他關于人的思想極為豐富生動。他認為,要基于勞動哲學本體論檢視人及其歷史,人的本質是勞動。勞動者處于主體與客體的辯證關系中,主體是勞動者,客體是勞動對象,中介物是勞動資料。原始社會是生產資料公有制。此種前提下勞動者與勞動對象、勞動資料、勞動活動和勞動成果的關系是結合為一,勞動者是人。在私有制社會,作為人的勞動者與自己的本質發生分離,人是非人即被異化的人。在共產主義社會,由于公有制的重新建立而使勞動者與勞動重新結合為一,勞動者是人的復歸。歷史唯物主義就是馬克思上述表述的準確概括。
馬克思尤其關心受剝削受壓迫勞苦大眾的命運。馬克思是通過剩余價值理論來揭示資本主義剝削的秘密而完成這一歷史使命的。剩余價值規律是資本主義的基本規律,通過剩余價值理論,馬克思揭示了資產階級剝削無產階級的本質關系。資本追求剩余價值的內在動力和競爭的外在壓力,推動生產力和資本主義經濟關系的自發發展。但由于資本積累的規律是財富在一端積累,貧困在另一端積累,這就必然導致一部分人的貧困化。貧困化的明顯結果是社會的兩極分化,一方面是比例越來越小的非常富有的資本家,另一方面是比例越來越大的趨向貧困的人口。這種兩極分化造成生產力的盲目無限擴張和勞動者支付能力的相對縮小,形成生產的相對過剩,從而產生周期性經濟危機。這反映了資本主義私有制和生產社會化的基本矛盾。正是基于此,馬克思預言,資本的壟斷成了與這種壟斷一起并在這種壟斷之下繁盛起來的生產方式的桎梏。生產資料的集中和勞動的社會化,達到了同資本主義外殼不能相容的地步,這個外殼就要炸毀了,資本主義私有制的喪鐘就要響了,剝奪者就要被剝奪了。
探索和揭示人類社會發展的動力及其規律,是思想家們孜孜以求的目標,科學家從認識世界的角度探索客觀事物的發展規律,哲學家從人類思維的進化揭示人類精神的取向,他們都取得了認知上的進步,但沒有一個人能在認識人類社會發展規律上達到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這樣的思想高度。
馬克思力求從研究當時西歐資本主義發展的生產實踐中揭示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馬克思曾指出,權利永遠不能超出社會的經濟結構以及由經濟結構所制約的社會的文化發展。在隨著個人的全面發展,生產力也增長起來,而集體財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個時候,才能完全超出資產階級法權的狹隘眼界,社會才能在自己的旗幟上寫上:各盡所能,按需分配!因為生產關系最終是由生產力水平決定的。
恩格斯一再講到馬克思的兩大發現: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勞動價值論是剩余價值論的理論基礎,而剩余價值論是馬克思經濟理論的基石。馬克思的剩余價值理論是和資本與雇傭勞動的關系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剩余價值正是通過資本與雇傭勞動相結合而作用的產物。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中是這樣評價的:正像達爾文發現有機界的發展規律一樣,馬克思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即歷來為繁蕪叢雜的意識形態所掩蓋著的一個簡單事實: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后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質的生活資料的生產,從而一個民族或一個時代的一定的經濟發展階段,便構成基礎,人們的國家設施、法的觀點、藝術以至宗教觀念,就是從這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奔此^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
1871年發生了巴黎公社事件。馬克思對這一事件給予了極大的關注,積極參與并作了客觀的估量和精深的分析。馬克思認為,作為舊制度的超越形式,巴黎公社打碎了高度集權的國家政權,確立了現代共和制的基本原則:普選制和“向下負責”制。所以,馬克思指出,決不應把公社看作是教條主義的模式或未來革命政府的方案,它是“高度靈活的政治形式”。
馬克思在1883年之前的一段歲月里把視野擴展到西歐之外的東方,特別是俄國。馬克思詳細研究了俄國農村公社的歷史、現狀和特點,分析了俄國農村公社的二重性和兩種可能的前途。他認為,俄國的農村公社“目前處在這樣的歷史環境中:它和資本主義生產的同時存在為它提供了集體勞動的一切條件。它有可能不通過資本主義制度的卡夫丁峽谷,而占有資本主義制度所創造的一切積極的成果”。這也意味著在社會運動中“跨越”發展是可能的。
列寧和他的革命戰友們及其后繼者成功把馬克思主義寫進了世界地圖。馬克思主義從一種學說、一種理論、一種主義到創造出一種制度、一種國家、一種生活方式。更重要的是,不僅僅是在社會主義國家,馬克思的思想產生了深遠影響,在世界其他地方,它也已經改變了人們的思維方式。
讓我們永遠記住鐫刻在馬克思墓碑上的那句最著名的格言:“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