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付達 姚瓊
在實際工作中,領導者經常要給下屬開研究部署工作的小型會議(簡稱“小會”)。這種小會既是推進工作的有效手段,也是考驗領導者能力的重要平臺。抓牢會議主題,抓實基本環節,并且適當運用一些技巧,就能提高會議效率,進而提升領導者的領導水平。
領導者給下屬開小會,最大的問題就是主題散亂,工作會容易開成空談會、訓誡會、閑聊會、訴苦會等。領導者當然可以談務虛的東西,但務虛只是會議的一部分,而不能成為會議的大部分,會議的主題應當是推動某項工作的有效開展。為了防止主題散亂,要考慮會議時機,明確公開發言的順序和時限,關注會議的細節問題。
第一,開會時機。什么時候開會?誰來開會?開多大規模的會?這些都要提前考慮清楚。特別是什么時候開會,更要仔細考慮。會議時機不到時,不開會;可開可不開時,不開會;準備不充分、思路不清楚、任務不明確時,不開會。相反,時機到了、情勢到了、工作來了、問題出了,就必須趁熱打鐵,抓緊開會。
第二,發言順序。小型會議的發言順序很重要,既要讓大家有話可說,又要讓大家敢說、放開說。一般來說,下屬先說,領導再說;依次說完,再次補充;多次總結,領導強調。
第三,發言時限。限制發言時間是提高小會效率的必然要求,一般發言五分鐘左右即可,重點發言十分鐘也足夠了。在這方面,領導者既要作出表率,堅決杜絕瞎扯胡侃,浪費時間,又要在下屬發言超時時適當提醒。當然,限制發言時限的具體做法不應該僵化,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適度調整,各種會議的要求也會有所不同。
第四,重視細節。為了使會議順利進行,特別是某些比較重要的小型會議,還要考慮很多細節。比如,會議開始前,手機要關機,安排好會議記錄人員,準備好桌椅、茶水、筆記本,如果是保密型會議,開會前要強調保密紀律。
在會議召開的具體過程中,情況不同,會議程序就不同。雖然不是每次會議都要按照某種固定的程序召開,但大多數會議都有“統一思想、研商工作、具體安排”三個基本環節。這些環節往往緊密相連、環環相扣,只有將每個基本環節都處理好,每個基礎細節都考慮到,才能最終把會議開出實實在在的效果。
第一,統一思想環節:要說清說透,達成共識。統一思想環節就是要通過傳遞上級精神,闡明現實意義,使下屬知道這項工作必須做。同時,通過談思路,幫助下屬增強信心,從“必須做”到“我能做”,進而到我能做好、做優”。領導者首先要講清大局,將上級部門工作要求、規范性文件中的明確規定等擺出來、說清楚。對上級已經明確要求的事,將現實情況講清楚,把責任分解下去,幫助下屬實現思想的轉變。此外,還要講清工作的現實意義,說清楚對百姓的好處,講明白對本單位的好處,讓下屬明白這項工作既是上級明確要求的,也是對百姓有好處、對本單位有好處的事。下屬只有從心里認同工作的現實意義,才能實現思想的轉變。
第二,研商工作環節:要化解難險,形成決議。統一了思想,有了工作的熱情,接著就要冷靜下來,把工作開展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困難、面臨的風險找出來,認真分析,并且經過民主集中決策,形成工作方案。首先,擺全困難,找出重點,分步推進。研商工作環節先要把可能出現的困難擺出來、擺全面,并且把重點梳理出來。領導者要積極組織討論,對于找出的困難,既要出謀劃策,共同想辦法逐一化解,又要把握分寸,把握層次,有序進行,不能急于求成。其次,預測風險,適度推演,完善預案。工作開展中,既有困難,也有風險,必須加以重視,經過推演,不斷完善預案。比如,在組織強制執法過程中,執法時間選擇、執法人員職責分配、執法人員后勤保障等是可能遇到的困難,而執法過程中出現意外傷亡、被執行人暴力抗法、執法人員被強行圍堵等就是可能出現的風險。對于這些問題,必須在事前碰頭會上仔細研究,充分考慮各種突發情況。當然,推演必須適度,要正視風險,但也不能、不必把所有風險都預測出來,再好的會議也不可能把所有的應急情況都想到,應該重視預案,但不可過于依賴預案。最后,適度民主,適度集中,形成方案。在研商工作中,領導者要特別注意把握好民主與集中的度,積極主動尋求共識,從而形成最終方案。既要避免領導者一言堂,獨斷專行,也要防止議而不決,討論熱熱鬧鬧,成果一點沒有。
第三,具體安排環節:要穩準狠細,務實有效。在統一了思想、研商了工作之后,就要安排工作細節了。在工作具體安排過程中,既要明確責任與標準,又要形成工作閉環,有部署、有督查、有時限,還要特別強調各個部門之間的統籌協調,苦干、實干、快干、巧干。首先,責任明確,標準明確。具體安排工作要明確所有工作人員的責任,做到人人有責任,事事有人管。還要將研商后的工作標準明確化,實現工作的各個環節知道該誰干、知道怎么干、知道干到什么程度。其次,鏈條完整,時限清晰。明確了責任和標準之后,還要統籌考慮工作的各個環節,實現工作有部署、有督查、有時限,從而達到工作鏈條化、鏈條完整化,形成常態化、制度化推進工作的良好氛圍。此外,還要強調配合,注重分工合作。最后,一定要強調各個部門之間的配合協作,強調整個團隊是“合基礎上的分”,而不是“分基礎上的合”,每個人既要做好自己分內的事,也要主動幫助、協調其他團隊成員,共同實現團隊目標。
除了抓牢主題、抓實基本環節之外,領導者還要經常思考、總結組織會議的技巧,利用技巧實現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一,會可變形,有效為大。會議的形式可以千變萬化,只要是能有效推動工作落實的形式都是合適的好形式。比如,給下屬開小會,可以在辦公室開,也可以在工作現場開,甚至可以坐上下屬的車,在車上談;可以簡化程序,縮短時間,也可以為了突出某些工作,適當延長時間。
第二,大音希聲,突出中層。領導者在會議中,最好追求大音希聲的境界,自己適度少說、后說、精說,甚至有時可以裝裝糊涂,故意不說。要適當地把時間和舞臺交給中層干部,讓他們多說問題、多提方法、多想點子,讓他們自己表態、自加壓力。當然,也要適度調動基層員工的會議參與熱情,引導一線工作者在會議中積極主動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承擔責任。
第三,適當插話,適度點撥。一般來說,下屬發言,領導者不應插話,不應立即評價,但有定例往往就有特例,有些時候適當插話、適當點撥反而會取得很好的效果。比如,對沒聽明白的地方,或者是比較重要的地方,領導者就可以插話發問,這樣既表示領導正在認真聽講,又能讓其他不好意思發問的與會者聽明白。
第四,守正出奇,良性循環。開會有法,會無定法,只有守正出奇才能把會開好。同時,開好一次會議并不難,難的是形成高效會議的常態制度,形成會議與實際工作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良好局面。只有把開好會議放到更大的格局中去考慮,把會議開活,把工作做活,才能實現整個工作系統內部的良性循環,實現工作有效開展與領導者個人素養穩步提升的雙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