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的話】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創新鄉村治理體系,實現鄉村善治是關鍵。
“善治”這一概念早在中國古代社會就已出現,中國自古就重視善治。老子的《道德經》第八章就提到“正善治”,西漢的董仲舒在《對賢良策》中又對“善治”二字進行了闡述。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善治即善政。
善治,是鄉村振興的基礎。鄉村作為一種地域共同體,是社會最基本的生活單元。鄉村社會管理涉及經濟、政治、行政、文化以及社會諸方面,是一項宏大而復雜的系統工程。對轉型時期的中國鄉村而言,善治就是要真正健全“黨委領導、政府指導、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制,健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的鄉村治理體系,以自治激發民主活力,以法治推進現代治理,以德治滌蕩文明鄉風,讓鄉村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
鄉村治、百姓安則國家穩。在鄉村治理實踐中,我省廣大干部群眾按照中央部署要求結合地方實際,在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深化村民自治、加強法治保障等方面作出了很多有益探索,呈現不少亮點。讓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讓共建、共治、共享成一體,這樣的鄉村治理正在全省遍地開花,這些卓有成效的鄉村治理實踐正給村民帶來越來越多的安全感、獲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