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韻
“感謝大家強忍睡意,來聽我的‘不精彩報告,不過,大家該鼓掌還是要鼓掌啊。”2018年7月16日下午,在《初中生世界》“文學之星”南京大學研學夏令營的報告廳里,近兩百名初中學生時而忍俊不禁,時而奮筆疾書,聆聽著面前這位扎著馬尾辮、親切幽默的“學霸”小姐姐趣談讀書與寫作。在2018年高考中,趙芃取得了南京市文科第二名的好成績,并順利被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專業錄取。她對金庸武俠小說的故事情節信手拈來,熱愛昆曲、相聲等傳統文化。這樣的“俠女”和才女,有著怎樣的成長故事呢?
趙芃出生在一個熱愛文學和閱讀的家庭,在外公、爸爸的耳濡目染下,她對文學十分感興趣。8歲時,年幼的趙芃在外公家過暑假,看著電視里播放的金庸小說改編的電視劇,感覺特別精彩,萌生了閱讀原著的想法。文學造詣頗深的外公拿來《笑傲江湖》,就此,小趙芃讀金庸的興致一發不可收。“上初中之前,我就已經讀完了金庸先生的15部作品。” 趙芃帶著一絲笑意,回憶起自己與金庸小說的不解之緣。
作為金庸小說的“骨灰級粉絲”,趙芃自然不會滿足于只讀一遍。幾年來,趙芃不斷地翻閱著金庸小說,哪怕是在學習緊張的高三,也會抽出幾分鐘的時間,回味一下自己喜愛的片段,權當解壓和放松。武俠小說眾多,為何獨獨青睞金庸呢?趙芃認為金庸作品更為厚重,人物描寫立體,即使是著墨不多的配角,也寫得鮮活可愛,“看他的小說就像在看人生,值得反復地讀”。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趙芃對金庸小說的理解也在不斷“更新”:“像是讀《笑傲江湖》,讀第一遍時我關注主角令狐沖,沉浸在曲折的故事情節中;等到初中以后,我讀懂了如同社會縮影般的華山派內部斗爭,同門師兄弟間的情感,以及一些未曾注意過的細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在反復閱讀的過程中,透過金庸筆下的刀光劍影、兒女情長,趙芃完成了一次次的精神成長。
談起在夏令營做講座時的詼諧談吐,趙芃笑了:“我自認為自己是個個性幽默的人。”確實,除了寫出江湖風雨、人性幽深,金庸也頗愛幽默調侃。說起武俠之精髓——“俠之大者,為國為民”,趙芃有些靦腆地表示,希望自己身上沾點“俠氣”。在和平年代,“俠氣”的表現不再是為國為家舍生取義,日常生活中,“俠氣”更多地體現在公益心和“利他”、寬容的信念。坐公交時,即使“老弱病殘孕”專座上沒人,趙芃也不會去坐;一起去圖書館看書,同學拿的書品相不佳,趙芃毫不猶豫地把自己手里比較新的書給同學。幽默善自嘲,個性不較真,這也是獨屬于趙芃的“俠女本色”。
讀寫不分家,博覽眾書的趙芃也善于寫作。她發表過不少文章,也得過作文競賽的大獎。她對寫作技巧的總結,也似乎浸染上高超武功所必備的飄逸與靈動,既深入淺出,又富含哲理,非常耐人咀嚼。
趙芃認為,好的作文要擁有個性化、鮮活的素材,這大多來源于平日的有心積累。趙芃善用金庸小說作為寫作素材,卻不會亦步亦趨地、毫無技巧地重復,“真的去抄襲名著里的橋段是毫無意義的,而是應當學習、借鑒作家們的寫作方法”。趙芃舉例,金庸擅長“用一句話寫活一個人”,如《倚天屠龍記》中,金庸用趙敏的一句回復“我偏要勉強”就將其明快果決的個性展現得淋漓盡致。
像很多善于寫作的“高手”一樣,趙芃也有一本摘抄本。在高中學業繁忙之際,趙芃擠出時間將金庸小說及其他名著中觸動自己的精彩片段摘抄下來,作為作文素材。“可能有些文字、片段的連貫性不強,所以摘抄本要放在手邊勤看勤記。”趙芃的摘抄本又有些獨到之處:個性仔細的她會在摘抄本上用簡練的語言將摘抄語句、片段的上下文背景概括出來,這樣在溫習的過程中便會心中有數,快速“切換”回當時的語境去理解。通過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她的寫作更如虎添翼,水到渠成。
談到具體的寫作技巧,趙芃總結了“十二字真經”,可謂有趣又實用。
“化繁為簡”。如果在寫作時覺得沒有內容可寫,該怎么辦?趙芃建議,將自己用過、見過的優秀素材和知識儲備進行分類,比如寫感情,可大致分為寫親情、師生情、友情,真到寫作時,“就仿佛從抽屜里取素材,寫起來會游刃有余”。
“化簡為繁”。如果掌握的作文素材有限,可以將自己善用的素材加工整理,成為屬于自己的獨一無二的“萬金油素材”,在遇到合適的題目時,便能大放異彩。
“左右互搏”。趙芃說這一方法來源于《射雕英雄傳》,“‘老頑童周伯通被關在山洞里十幾年,每天便用‘左右手先后出招的方法練習武功,功力成倍增長”。這一方法很適合寫議論文,趙芃覺得在寫之前先想好論證方向,再從正反兩面來思考、論證,會進一步完善論點。
趙芃用詼諧幽默的語言,以武功作了一個精彩絕倫的類比:積累豐富的知識儲備作為寫作素材,這屬于“內力”,好的寫作方法好比“招式”,可以掩蓋“內力”的不足;如果擁有深厚的“內力”,哪怕是平平無奇的“招式”,也會發揮出巨大的威力。“不管學了怎樣的‘招式,重點還是應該擺在積蓄‘內力上。”趙芃總結道。
“高一時,近700人的年級,我數學成績考過500多名。”趙芃坦言,自己的成績并非一直拔尖,而是逐步提升。高二進入文科班后,趙芃開始“惡補”數學,有針對性地制作數學錯題集,“我只抄出錯的關鍵字并畫圖,既簡潔又高效”。同時,她還運用計劃本幫助規劃、管理時間,增加必要的緊迫感,“第二天要做哪些功課,一天或一周總結一次”。趙芃的學習狀態漸入佳境,最終取得滿意的成績。
“楊過斷臂,郭靖愚笨,金庸茫然蓄力于前半生,卻又何妨?他們,已成長為‘自己。我與我,周旋久,寧做我。”這是趙芃高二時一次考試時寫下的文字。祝愿趙芃不負大學時光,做好自己,繼續瀟灑、愜意地接受成長的饋贈。
趙芃父母:
大學生活開啟了人生的新平臺,希望趙芃以“零起點”的心態,認真學習,友愛同學,開闊視野,提升能力,奠定學業基礎,取得優異成績。同時,注重實踐,多交流,勤思考,善總結,胸懷天下,學以致用,為國家做出一定的貢獻。
同學田若瑤:
趙芃者,本蘭州皋蘭人氏,出生于金陵書香門第,家中排行第五,故稱趙五小姐。其外公系師大教授,經耳濡目染,趙五小姐自幼飽讀詩書,過目不忘。趙五小姐,為人古樸,好讀書,尤愛武俠小說,推崇金庸;亦愛昆曲,常與語文老師研討交流,以此為樂。我與趙芃師出同門,與有榮焉。她常常自詡“有一副有趣的 皮囊和一個好笑的靈魂”,實在自謙。在復旦,皮囊與靈魂自會進一步升華;在上海,學識和眼界自會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