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王越
“‘空中絲路’將讓‘一帶一路’建設覆蓋的維度更加廣泛,不僅連接大陸、溝通海洋,還在浩瀚天空中架起合作橋梁?!?/p>

2018年的國慶假期,小米與同學相約帶著家人開啟了一趟迪拜之旅。之所以選擇迪拜,小米表示,假期珍貴,想去遠一點的地方看看不一樣的風土人情,恰好重慶可以直飛到迪拜,于是就想帶孩子看看另一個國家。
從重慶江北國際機場,搭乘國航航班直飛到迪拜國際機場,用時7小時20分鐘、小米的同學則從上海的浦東國際機場出發,搭乘東方航空航班直飛迪拜國際機場,用時12小時30分。
此次迪拜之行,其實是小米計劃已久的,她早就想去看看這個“一半是海水,一半是沙漠”的奢華之都。奈何,在沒有直飛航班開通之前,小米必須轉機前往,一來一回,路上就耗時差不多兩天,實在是太浪費時間了。而國航在2016年開通了重慶直飛迪拜的航班后,小米立刻就開始計劃出游?!耙贿呌媱?,一邊攢錢,湊巧的是,今年春天在同學群里聊起來計劃去迪拜的時候,有在上海的同學也要一起去。上海去迪拜的航班多,加上我已經制定了迪拜游玩攻略,兩家人很快就商定好時間了?!?/p>
現在,越來越多像小米這樣的旅客,搭乘飛機飛往世界各地,旅游、工作、探親。交通便利的背后,是中國民航和航空工業的長足進步。
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中國經濟、文化對世界各地都產生了深遠影響,截至2017年底,中國企業投資已經覆蓋全球80%的國家和地區。
過去,我們靠的是“降低門檻”把外國企業引進來,而現在,在“一帶一路”倡議指導下,中國企業正在積極“走出去”。中國企業“走出去”,在推動自身發展的同時,也給當地人民帶來了多重紅利?!耙粠б宦贰背h提出5年來,中國與沿線國家貨物貿易進出口額超過5.5萬億美元,在沿線國家建設境外經貿合作區82個,累計投資289億美元,為當地創造了24.4萬個就業崗位。
“要想富先修路”,交通是經濟發展的基礎,而民航業則被當作是國際貿易經濟和商務旅游最敏感的“晴雨表”。中國如今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出口國、第二大進口國、第二大對外投資國,同時,中國也是最大的國際旅游客源地。2018年的“十一”黃金周,中國出境游人數高達700萬人次。中國民航見證了中國作為全球經貿和旅游大國的崛起,而成績的背后,更有一分中國民航業的支撐。
根據中國民用航空局在新聞發布會上公布的信息,截至2018年8月我國已經與“一帶一路”的沿線45個國家、81個城市開通了432條國際客運航線,每周共有約5100個往來航班,占中國國際航線一半以上,總里程超過150萬公里,每天8.7萬人通過飛機往返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一帶一路”國際客運量在國際旅客中占比已超過50%。對人員流動、商品貿易和文化交流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改革開放以來,民航業向歐美等發達國家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術能力和標準規范,現在在安全管理和行業發展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截止到2018年6月底,我國民航已經連續安全運行超過94個月、6245萬小時,2010年-2018年的百萬小時事故率為0.02,這是前所未有的歷史記錄。
“走出去”并不僅僅是開通一班航線,中國民航業更注重對當地的貢獻,從管理、技術、標準、產品和服務上“走出去”,實現輸出。中國民航業積極輸出優秀經驗,從航班安排、機場運營、人員管理等多方面,通過培訓、研討會、企業考察等形式展開國際合作。中國民航局設立了多個對外合作平臺,其中包括中國民航對中亞合作平臺、中國民航對非合作平臺、中國東盟航空區域合作平臺、中國-中東歐空中絲綢之路。民航局國際合作服務中心翻譯部副主任王堪林介紹,中國民航對非洲的合作平臺,為非洲國家舉辦航空安全、飛行標準和安保培訓班,目前已全部兌現了中國民航在2015年-2017年間對非洲國家提供100個獎學金名額的承諾,中方承建的多個國際機場正式投入使用。
2018年9月16日,以“匯聚廣州·連通世界”為主題的2018年世界航線發展大會在廣州舉行。民航局副局長王志清在會上說,近年來,受全球經濟狀況好轉等因素驅動,世界民航業保持了持續快速增長態勢,中國是世界民航發展的主動參與者、共同見證者、積極推動者,為世界航空運輸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未來,中國仍將是全球發展最快的航空市場之一,市場規模將持續增加,“買全球,賣全球”將為航空市場拓展提供有力支撐;消費群體將持續擴大,未來幾年中國公民出境人數將持續增長,巨大的消費群體將為航空市場拓展奠定堅實基礎;保障能力將持續提升,到2025年中國將新增布局機場130余個,機場規劃布局總量預計將達到370個,空域容量也將得到進一步釋放,這將為航空市場拓展提供極大空間。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影響力的擴大,民航“走出去”的機會更多。中國民用航空局國際合作服務中心(ICSCC)和走出去智庫(CGGT)聯合發布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民用航空業發展狀況分析報告》稱,未來10年,我國與沿線國家貿易額將翻番,人員和貨物流通需求規模也將空前增長,必將為區域民航運輸發展帶來更大的航空市場空間和發展機遇。
如果說民航是連接兩地的空中軌道,那么航空工業就是搭建空中軌道的工人。民航業的發展離不開飛機制造、機場建設、空中資源統籌等航空工業活動,航空工業先進與否也直接影響了民航產業的進步。
2018年9月13日,“空中絲路”國際航空合作高峰會召開,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聯合有關校企發起成立“空中絲路”聯盟。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羅榮懷在會上介紹,“空中絲路”是中國航空工業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結合自身優勢,面向航空全產業鏈提出的整合資源走出去戰略,目標是通過航空基礎設施建設“布點”帶動航線運營“建網”,進而促進航空制造維修、臨空產業發展和包括旅游業在內的產業聯動,使航空投資成為經濟增長的引擎,使沿線國家在與中國合作中建立自身造血機能,形成產業合作良性互動。
航空工業是技術密集型、資本密集型的高端產業,其技術和經濟的溢出效應明顯。發達的航空工業對貿易、產業升級、經濟協同發展等有巨大助推。航空工業也是國家的戰略性支柱產業,是一個國家建立獨立自主穩固國防的重要基礎。現代社會,國際化越加深化,航空工業更成為一國國際地位的基石,是衡量國家綜合國力和科技實力的重要標尺。

1978年11月2日-12月23日,航空工業高級代表團訪問歐洲,這是中國航空工業由封閉走向世界的一次標志性事件。此次考察,讓中國航空人了解了國際先進航空產業的技術和經濟貿易信息,也認識到了自身的不足。
在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的工業產品少有能出口到國外,而當時的中國航空工業充當“走出去”先鋒,率先實現海外銷售。1979年,出口到埃及的殲6飛機是中國航空產品第一次以貿易形式打入國際市場。在20世紀90年代,中國的K8教練機國際銷量看好,最高曾占到國際市場七成的份額。
進入新世紀,中國航空工業加大“走出去”力度,拓展國際化路線,通過工程建設、海外投資、工業產品出口、人力資源輸出等方式參與到更多的國際合作中。
哈薩克斯坦當地時間2018年9月26日12時26分,由中國航空工業出口至哈薩克斯坦的一架運8飛機抵達哈薩克斯坦阿斯塔納國際機場,標志著首架進入獨聯體國家市場的運8飛機成功完成交付轉場。尼泊爾航空公司2018年10月6日正式恢復中斷兩年的加德滿都-盧卡拉航線,這次通航使用的是從中國引進的運12E飛機。尼航是尼泊爾唯一國有航空公司,目前擁有9架小飛機用于國內航線,其中6架來自中國。
從軍品出口到民用飛機的出口,中國航空工業經過改革開放40年的快速、全面發展,在國際上占據了一席之地。航空工業不僅解決了國內超過40萬人員的就業,還在海外貢獻了3萬個崗位,技術廣泛應用于人工智能、軌道交通、汽車、新能源等領域。
“一帶一路”倡議為中國航空工業帶來了更大的發展空間。國務院國資委國際合作局副局長張發衛說:“‘空中絲路’將讓‘一帶一路’建設覆蓋的維度更加廣泛,不僅連接大陸、溝通海洋,還在浩瀚天空中架起合作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