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嘉興的南湖,一艘紅船靜靜地停在湖心島的岸邊。這就是我們黨夢想起航的地方,一條小船,誕生了一個大黨。時間追溯到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舉行。7月底的一天,法租界巡捕房密探突然闖入會場,會議被迫中斷。后來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的一艘游船上舉行最后一天的會議,宣告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2005年6月21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在《光明日報》發表文章《弘揚“紅船精神” 走在時代前列》,首次提出并闡釋了“紅船精神”,闡述了中國共產黨的源頭精神。“紅船精神”是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是中國革命精神之源。
2017年10月31日,黨的十九大閉幕僅一周,習近平總書記帶領新一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專程前往上海和浙江嘉興,瞻仰中共一大會址和嘉興紅船,回顧建黨歷史,重溫入黨誓詞,宣示新一屆黨中央領導集體的堅定政治信念。在嘉興南湖,習近平滿懷深情地說:“上海黨的一大會址、嘉興南湖的紅船,這是我們黨夢想起航的地方。”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在嘉興社會各界引起了廣泛熱議。2017年11月1日,嘉興市委召開常委擴大會議,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常委集體瞻仰中共一大會址和南湖紅船時的重要講話精神。會議強調,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矢志不渝當好紅船護旗手,加快把黨的誕生地建設得更加美好。
1840年鴉片戰爭后,近代中國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救亡圖存成為無數仁人志士的畢生追求。為了這一目標,知識分子想盡各種辦法,但無論是君主立憲,還是民主革命,都沒能成功。俄國的十月革命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以李大釗、陳獨秀等為代表的中國先進知識分子懷著救國救民的遠大志向,以“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奮力播撒馬克思主義的思想火種,成立了中國共產黨。從此,中國革命煥然一新。
為了更好地傳承好“紅船精神”,嘉興市委、市政府在紅船所在地南湖,建起了南湖革命紀念館。“‘紅船精神’歷經中國革命和建設各個歷史階段的洗禮和錘煉,已經擁有了超越時空的恒久價值和旺盛生命力。理應把‘紅船精神’傳承好、發展好、利用好。” 對于傳承“紅船精神”,老館長張水祥這樣闡述。2005年10月,南湖革命紀念館第三次擴建項目獲得中央有關部門批準。新館選址在南湖南岸,于2007年3月5日開工建設,占地面積2.73公頃,總建筑面積19633平方米,是原館舍面積的10倍,建筑風格莊重大氣。新館于2011年建黨90周年之際正式對外開放。
在傳承“紅船精神”的過程中,嘉興各級關工委立足本地紅色資源建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深挖紅船背后的故事,當好護旗手。市關工委充分發揮南湖革命紀念館教育基地的作用,與教育局聯合紀念館組建了南湖革命紀念館黨史知識講師團,以“黨史知識進校園”為載體,對廣大青少年進行普及教育。在嘉興地方黨史陳列館教育基地,邀請市關工委五老、黨領導的嘉興地方武裝——吳嘉湖獨立團的沈如淙政委現場講述。在海鹽縣第一個黨組織誕生地彭家堰紀念館,設立海鹽縣青少年地方黨史社會教育實踐基地,依托紀念館與縣集郵協會舉辦紅色主題集郵展覽活動。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紅色教育基地,在青少年黨史國史教育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南湖區建立了12個“紅色少年之家”,通過組織青少年接受紅色文化、革命傳統等教育,增強青少年的愛黨、愛國意識。南湖區關工委講師團成員文邦衛深入學校、社區,給青少年作愛國主義報告。平湖市關工委牽頭組織對全塘衙前磨子橋“百人坑”進行修繕,證實日本人殘忍殺害平民百姓的慘案,以此教育青少年銘記歷史。
從馬克思主義傳播到中國共產黨創建的過程中,中國先進知識分子逐步成長為共產主義者。當在上海召開的中國共產黨成立大會遭到襲擾時,他們并沒有退縮,而是堅定地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在紅船上完成了大會的最后議程,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在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的奮斗歷程中,中國共產黨人用生命和鮮血譜寫出一曲曲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壯麗樂章。
嘉興各級關工委將“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融入學校的紅色主題教育活動中,創新活動形式,豐富活動內容,幫助青少年開啟紅色教育新天地。
嘉興第五高級中學是一所省二級重點中學,學校成立50多年來,秉承“文化立校,文化立人”的辦學理念,注重學生的紅色文化養成教育。今年,學校把大力弘揚“紅船精神”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揮“紅船旁”(黨先進思想的傳播之源)教育資源的優勢,依托“頌紅船、踐價值、尚美育”的紅色德育品牌,根據學生實際制定了一系列的“紅色精神進校園”主題活動。其中,學校選拔一批品學兼優的學生成立小小講解團,到南湖革命紀念館學習黨史國史知識,協助紀念館給前來參觀的游客進行講解。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通過重溫中國共產黨建立初期和艱苦困難條件下發展、壯大的歷程,領悟“紅船精神”的深刻內涵和重大意義。高二(2)班的小講解員張娜說:“我在講解中,感受最深的是開國大典的場景,深深地懂得了革命先輩奮不顧身,英勇向前的革命精神。長大后,我要成為一名編導,制作出更為精致的紅色題材影視劇,擔負起傳承紅色基因的使命。” 學校還聯合市關工委和教育局組織高中畢業生和老同志一起,開展紀念抗戰座談會、尋訪抗戰足跡等活動。參觀嘉興地方黨史陳列館、沙家浜村教育基地,老同志追憶自己的抗戰經歷,重溫過去的崢嶸歲月,用他們的革命經歷和精彩人生,贏得了青年學生發自內心的敬佩。學校每年組織高一新生到上海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和嘉興南湖,開展紅色拓展活動。講解員聲情并茂地講述一個個感人肺腑的紅色故事,激發了學生們為中國的強大奮發圖強的決心。
“每一位老兵的故事都是一部歷史。尋訪這幾位抗戰老兵的過程,也是我再次了解歷史、貼近歷史的過程。”這是市關工委聯合嘉興高職院團委,組織43名在校大學生,開展“銘記歷史,情暖抗戰老兵”關愛活動,對抗戰老兵一一上門訪問的“老少互動”活動后,學生李斌的感言。老兵講述親身經歷,解答學生的疑問;大學生記錄老兵的英雄事跡,與老兵合影留念。訪問結束后,大學生撰寫體會文章,記下這永生難忘的經歷。關愛活動感動了老兵,更感動了受到教育的年輕人。徐娟同學感慨地說:“我們是處于幸福時代的一輩人,沒有經歷過當時艱難的生活。我們通過訪問明白了這種中國特有的精神,沒有先輩的努力,我們現在也不可能如此幸福。”桐鄉市關工委還組織返鄉大學生開展“尋紅色足跡·憶崢嶸歲月”尋訪離休干部活動,到老干部家中、活動中心等地,進行面對面零距離的接觸交流,學習歷史、收集資料,收到視頻作品24個,照片570多張,文字資料10萬余字。
中國共產黨從誕生的那天起,就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根本宗旨,這也是我們黨區別于其他任何一個政黨的顯著標志。97年來,從中國共產黨成立到贏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人民解放;從經濟建設到改革開放逐漸走向繁榮富強,這一過程中,中國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廣大五老是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見證人和親歷者,“五老精神”就是“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的最好詮釋。
“快樂講師團獲得快樂,擁有快樂,傳遞快樂。”這是秀洲區關工委快樂講師團成員楊開顏開門見山說的話。楊開顏是一位有著40多年教齡的農村教師,退休后,加入秀洲區關工委,深入社區、學校、機關和企事業單位,作報告1000余場次。2017年是楊開顏授課最多的一年,全年達147場次,受教育者6萬余人次。今年,為了更好地宣傳“弘揚‘紅船精神’,爭當時代新人”主題教育活動,楊開顏和他的快樂講師團成員一起查資料、編講稿,僅2月到4月期間,宣講21場次,2000多人次受到教育。
“這些紅色記憶,永遠不會過時。”是的,當你走進五老徐祖福的家庭紅色收藏館時,你會被眼前密密麻麻的2000多件紅色文物所震撼。當你看到那些發黃的《晉察冀日報》,罕見的中華蘇維埃古田前委會政治委員會“印”,稀有的紅軍時期的水壺和留言簿上那些筆跡各異、五顏六色的小紙條上的各種感言時,你會熱血沸騰。年輕時當過錫劇演員的徐祖福,退休前曾是嘉興書場的經理,在1989年當選為全國勞模。1998年,因為嚴重的胃潰瘍,徐祖福退居二線,選擇了到南湖革命紀念館工作,一干就是8年。從那時起,徐祖福轉行做起了紅色收藏。他的藏品中有不少是國家級文物,有的還是作為中國革命歷史事件的唯一見證。為了心中的收藏夢,他傾其所有。當他得知南湖革命紀念館新館為迎接建黨90周年急需文物的時候,徐祖福當即把800件紅色文物貢獻了出來。
黨的十九大開啟了新時代新征程,更加堅定了嘉興廣大五老和青少年當好紅船護旗手的信心,他們決心要用紅船精神激勵自己,把黨的誕生地建設得更加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