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吉林省公主嶺市關工委認真學習貫徹習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堅持把培養新型職業農民工作抓在手上,取得了初步成效。
培養新型職業農民是我國農業和農村發展的一條新思路、新舉措,也是關工委義不容辭的職責和使命。市關工委在“黨建帶關建”的統領下,配合“三農”相關職能部門,制定長遠規劃,確定重點培養對象和培訓的方法步驟,堅持五老隊伍建設和新型職業農民隊伍建設一起抓,堅持新型職業農民“百名狀元”競賽活動和“兩學一創”活動同步開展,堅持“農家書屋”和科技培訓示范基地兩個陣地都去占領,切實加快培養新型職業農民步伐。
在“兩學一創”活動中,市關工委組織各鄉鎮,配合相關部門建立32個科技培訓示范基地。示范基地不僅是青年農民提高技能的平臺和學校,也是他們創新創業的標桿和樣板。
廿家子鎮關工委配合鎮人大建立“寒地大果櫻桃”基地,種植大櫻桃7.6萬株,帶動4個村240戶農民種植大櫻桃。環嶺鄉關工委在靠山村建立香瓜種植基地,引領全村種香瓜,使“靠山香瓜”成為遠近聞名的品牌。一些鄉鎮關工委還建立了葡萄采摘園、油桃采摘園和南國梨采摘園。據統計,全市科技培訓基地共培訓了2000多名創業青年農民,其中半數以上跨入新型職業農民行列。
充分發揮五老優勢,以各鄉鎮農業站、畜牧站為依托,以中高級科技人員為主體,組建種植業和養殖業科技報告團,有計劃、分期分批地對農村實用人才進行培訓。
劉房子鎮青年農民張樹山,十年前就開始發展養豬業,在市關工委和省農科院退休專家的幫助下,培育出耐粗飼、瘦肉率高、肉質鮮美的黑豬新品種“公主嶺黑豬1號”。飼料中不含添加劑,而且以紫花苜蓿為主要飼料,肉質優良,很受消費者的歡迎,豬肉每斤賣到38元。目前,養豬規模擴大到年存欄2000頭,年出欄1500頭。陶家屯鎮青年農民劉立彬在科技報告團的指導下,種植大棚葡萄,獲得高產,占領了黑龍江省水果市場,并實行訂單銷售。
幾年來,五老科技報告團共培訓從事種植養殖的專業戶及農產品經紀人5000多人。培訓各類農業合作社骨干力量、家庭農場主3000多人。培訓返鄉的大中專畢業生、退役軍人1000多人,使他們成為名副其實的新型職業農民。
農業合作社是新生事物,是促進現代農業發展的一個重要選擇。在運作過程中,暴露出許多不盡人意的問題。市關工委針對這些問題,及時向創業青年農民介紹先進的合作模式,傳播科學的管理經驗,推廣成功的合作典型。
十屋鎮丁家窩堡村青年農民麻旭,成立“綠春種植合作社”。前兩年,由于管理失誤,賠了錢,影響了創業的積極性。鎮關工委常務主任岳坤和他一起總結經驗教訓,因勢利導地幫助合作社完善了管理機制,扭虧為盈,吸引更多農民加入,使經營規模逐年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