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永江
據媒體報道,合肥市廬陽區開展公職人員“夜訪萬家”行動,規定每月20日下班時間對轄區居民群眾開展夜訪活動,該區把區直單位公職人員分為11個夜訪工作組,教育系統公職人員夜訪學生家庭,衛生系統公職人員夜訪服務對象……他們還建立了首問責任制、溝通協調機制等保障機制,確保走訪不走過場。
“夜訪萬家”,一改上班時間走訪群眾的做法,是“一線為民工作法”的延伸和拓展,可以說,這個時間點的設計,是考慮到群眾實際情況的務實之舉,有利于訪到更多群眾,問到更多真經,進一步夯實政府與群眾之間的“連心橋”,真心實意進萬家門、訪萬家情、問萬家計、解萬家難、暖萬家心。
深入群眾,服務群眾,關鍵是一個“實”字。以往,在一些地方搞群眾工作,動輒萬家萬戶萬名干部,規模聲勢不小,但常常是蜻蜓點水,流于形式。如此形式主義,讓很多所謂的“走訪”“下基層”淪為了走過場。心系群眾、走進群眾,必須有認真走的態度、深入走的自覺。只有始終堅持帶著問題、帶著任務、帶著思考,經常走到基層、走進一線、走進群眾,才能精準發現解決問題的有效辦法。
基層是民生一線,更是民心前沿。黨的十九大指出:“我們黨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一旦脫離群眾,就會失去生命力。加強作風建設,必須緊緊圍繞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增強群眾觀念和群眾感情,不斷厚植黨執政的群眾基礎。”開展“夜訪萬家”行動,公職人員沉下去,服務水平提起來。實踐證明,真心深入到群眾中間效果大不同:“接地氣”能積淀底氣,了解群眾所思所想所盼所求;“接地氣”能生發靈氣,從群眾實踐中找到新點子、新思路;“接地氣”能催生正氣,群眾的誠實淳樸,會讓心靈受到洗禮、思想得到升華;“接地氣”能匯聚朝氣,在與群眾交往中接觸新事物,學到新知識,燃燒激情,催發干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