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艷軍
國有企業分離辦社會職能是全面深化國企國資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國有企業瘦身健體、提質增效、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隨著改革的加速進行,勢必會導致利益重新調整,將會給職工思想觀念、利益格局、行為規范和社會心理帶來沖擊。在國有煤炭企業改革轉型過程中,發揮思想政治工作優勢,正確認識和把握職工對改革的各種認知和心態,并及時進行教育引導,理順情緒,化解矛盾,是分離辦社會職能工作順利推進的前提和保障。
國有煤炭企業分離辦社會職能,首先是深入貫徹落實中央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要求,是落實供給側改革和去產能的重要體現,也是國有企業瘦身健體、提質增效、提升核心競爭力的有效途徑,有利于企業減輕負擔、輕裝上陣,集中精力發展主營業務,公平地參與市場競爭,成為市場競爭的真正主體。其次是增強企業活力和競爭力的應有之舉,讓企業能夠卸掉包袱,降低成本負擔,專心從事生產經營活動,進一步提高盈利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再次是改善和提升企業職工生活服務的現實需要,也是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可以讓職工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國有煤炭企業改革成功與否,直接影響到企業職工的生活和工作問題。當前,國有煤炭企業分離企業辦社會改革過程中,被動等待和不理解不支持改革的職工,主要存在三種思想狀態:
一是崗位變動焦慮型。眾所周知,員工的職業技能都具有適應社會職業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需要重新安置的員工,他們擔心崗位變動后由于自身工作能力不足,在新的工作環境得不到重視,進而使得自己的價值不能得到完全體現。對于可能移交或分流轉崗到新單位的員工,更加關注自己移交轉崗后的工作崗位以及待遇問題。管理崗位或骨干員工心理落差較大,害怕失去過去的成就,級別、職務等都需要重新開始,擔心自己未來職業發展受阻。而對于交由企業轉移安置的員工,存在未能隨主營業務分離移交的心理落差,也存在對分流去向的畏懼,擔憂遠離礦區工作家庭不能兼顧。
二是收入下降焦慮型。對于移交到地方管理的員工,可能需要重新定編定崗定員,勞動關系、人事關系等都需要接續,移交后工資獎金福利待遇的變化,是否較之前有所減少是移交職工關注的熱點問題。對于交由企業分流安置的職工,普遍存在擔心調整工作崗位后可能工資收入銳減、福利減少,無法滿足基本生活的隱憂。
三是家庭生活無奈型。對于已經有家庭的員工,工作發生變動時,會充分考慮對自己家庭的影響,“三供一業”移交工作進行后,分流轉崗的員工會面臨工作地點發生變化的情況,這就會出現夫妻異地或和孩子分離的情況。特別是新生代的獨生子女員工,不僅要撫養下一代,還要承擔雙方父母的養老責任和義務,兩地分居給他們的家庭生活帶來嚴峻挑戰和重大考驗。
加強對企業職工的觀察、了解與思想疏導,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是穩定職工思想隊伍建設的前提。在深化企業分離辦社會職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緊跟改革步伐,密切聯系實際,著重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實施“望聞問切”,全方位掌握職工思想動態
一要“望”,觀察職工的現狀。公司領導干部在日常工作中,從細節入手,通過現場督查、面對面交流、互相配合作業時,注意觀察職工的實際行為和平時工作的表現,看看工作是積極熱情、還是消極敷衍,行為是端正還是異常等等,及時觀察了解職工的工作現狀。
二要“聞”,傾聽職工的心聲。通過“六必談六必訪”工作法,領導干部以定期與不定期的形式,深入基層認真傾聽了解職工各個層面的意見和呼聲,讓職工講話,即使有些話不對,也要讓他們把真實想法講出來,堅持為職工發聲,努力當好職工心聲的“傾聽者”、訴求的“代言人”。
三要“問”,詢問職工的思想。針對在改革過程中的某些熱點、難點問題,公司采取座談、個別談話等形式,直接向職工詢問,與職工交流,全方面掌握職工的思想癥結。
四要“切”,找出問題的癥結。公司領導干部根據所掌握的各方面綜合情況,對職工思想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分析加工,透過現象看本質,抓住主要矛盾,找出問題的癥結所在,堅持正面引導職工與疏導職工相結合做好職工的思想教育,統一職工思想,激發職工作干勁,形成強大的思想合力。
(二)采取“宣肺疏肝”,多途徑做好職工思想穩定工作
一是加強宣傳教育引導,講清講明政策。廣泛利用電視、報紙、網站、微信等各類宣傳新聞媒體,大力宣傳國家、省政府以及企業出臺的關于深化國企改革、剝離辦社會職能的政策措施,讓職工群眾知悉“三供一業”的具體移交政策,明晰移交步驟、程序、進展等情況,明白分離辦社會移交工作勢在必行,減少職工群眾的抗拒感。同時也要在居民區利用傳統的展板、資料發放、廣播宣傳等手段,通過居委會活動和黨支部活動等方式,宣傳政策,讓居民感受到改革帶來的實惠。
二是加強職工心理疏導,消除負面情緒。在分離辦社會移交過程中要及時關注職工的思想動態,抓住職工關注的熱點難點重點問題,設身處地理解職工中出現的負面情緒,深入細致做好政策宣傳和思想教育工作,特別是對職工普遍關注的重點難點問題,對普遍性問題集中解答,對個別性問題及時疏導,幫助職工加深對政策的理解,進行思想上的轉變,進而消除職工對分離移交工作的抗拒心理,確保分離移交辦社會相關工作。
三是做好特殊人群排查,增加政策傾斜。分離辦社會涉及到的職工,尤其在企業內部轉崗分流安置的職工,要對特殊情況針對性做好排查并進行政策傾斜。比如,已經在企業因老礦資源枯竭轉崗分流剛熟悉現有工作不久的職工,已經快到退休年齡基本喪失學習能力的職工、照顧家庭孩子的單親家庭職工等,要針對性給予政策傾斜,以免造成對職工更大傷害和不公。
(三)通過“內病外治”,多渠道推進職工轉崗移交
一是積極穩妥爭取移交對接上的政策支持和機制保障。在企業供水、供電、供暖(氣)基礎設施設備改造上,妥善做好分離移交費用的爭取工作,政府、企業母公司和被移交單位費用分擔上要明確列出;被移交人員薪資待遇上盡最大努力爭取政策支持,實現平穩過渡。另外,企業要盡快出臺相關保障政策,明確在分離移交過程中確保不讓一個職工下崗,穩定職工思想情緒。
二是引進社會資本實現合資合作,目前,國有煤炭企業物業管理這塊是移交難點,地方政府不愿意對企業人員進行安置,即使接收也是很小部分。企業可以與專業化物業管理公司合作,一來爭取更多人員的安置,二來為職工家屬提供更優質的物業服務。同時引入社會資本,推進物業管理的市場化,既可以為那些有理想有干勁的員工提供更大平臺,實現個人價值,同時也可增加個人收入。
三是帶薪教育培訓后再上崗,積極妥善安置移交和轉崗分流職工。被移交到地方的供水、供電、供暖(氣)的職工,要和他們講清楚,屬于政策利好。移交到地方同樣是國有企業,只是由商業類國企到了公益類國企,相關待遇政策保障力度更強。被轉崗分流職工,主要靠企業另行安置。這就需要企業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調配方案,廣泛調研,在尊重員工意愿的基礎上,在帶薪教育培訓的基礎上,采用多種渠道安置職工,讓職工都能有一個合適的崗位。
在國有煤炭企業分離辦社會職能工作中,通過思想政治工作教育與合理安置、技能培訓相結合,準確掌握職工思想的新狀況、新動向,讓職工由過去“被動選擇”改為“主動出擊”,有效激發和調動職工的積極性,從而助推企業改革轉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