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神青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大海之大,在其遼闊深邃。
“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個小池塘。大海有風平浪靜之時,也有風狂雨驟之時。沒有風狂雨驟,那就不是大海了。狂風驟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11月5日,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國家主席習近平以大海為喻縱論中國經濟,展示出中國經濟的堅實底氣和堅定信心。
習近平主席這一妙喻,是當下中國經濟最直觀的體現: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民生活從貧困走向全面小康,7億多貧困人口成功脫貧……中國經濟成為一片大海。大海壯闊洶涌,風雨在所難免:發展之路有順境,也會有逆境;有歷史機遇,也會有風險挑戰。當前,我們遇到了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一些領域不確定性有所上升,一些企業經營困難增多,一些領域風險挑戰增大。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在發展的過程中,中國經濟的大海難免遭遇風狂雨驟。但大海般的中國經濟的優勢在于,擁有廣闊的市場空間和巨大的發展潛力。這為經濟轉型提供了充足的騰挪輾轉空間,也推動著中國經濟始終保持著穩中求進、穩中向好的基本格局。只要我們心無旁騖保持戰略定力,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大氣力解決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就一定有能力繼續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穩定動力源。
為此,習近平主席提出,要激發進口潛力、持續放寬市場準入、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推動多邊和雙邊合作深入發展。這一系列舉措,在紛繁復雜的世界局勢中,拓寬了互利合作的坦蕩道路;在風云變幻的全球格局中,勾勒了篤定堅毅的中國姿態。也在進一步向世界表明,中國開放的大門會越開越大,中國改革的步伐將一往無前。
歷史浩蕩向前,未來山長水遠。進入新時代的中國經濟,一定能加快轉入高質量發展軌道,戰勝前進道路上的風狂雨驟,迎來更加光明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