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 斐
“東西南北中、工農商學兵”,黨是領導一切的。
為什么會是這樣?為什么能是這樣?為什么必然和必須是這樣?答案就在于“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領導好一切”。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是黨的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
這是歷史,這是真理,這是鐵的規律與法則。97年的崢嶸歲月以無可爭辯的鑿鑿事實證明了這一鐵律,誠如《共產黨宣言》所昭示的那樣,由于共產主義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所以,作為這一運動在中華大地上的締建者、領導者的中國共產黨,便歷史性地決定了它所秉具的非凡領導地位、非凡領導能力與非凡領導素質,并因此而成為中華民族在從貧弱與屈辱中走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之變革與發展過程中別無選擇的強大引擎與砥柱力量。特別是自1921年至今歷經近百年的使命擔當、奮發進取和奉獻犧牲,以鐵鑄一樣的事實向世人確證了中國共產黨無與倫比的領導氣度、領導能力與領導績效。對于此,只要我們回望走過的路、比較他國的路、對照歷史的路、展望前行的路,便自會結結實實地認識到:中國共產黨確是無愧于歷史、無愧于人民、無愧于時代的,它以自己的犧牲奮斗和無私奉獻一舉改變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命運,它也定然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歷史使命的合格擔當者與正確引領者!顯而易見,中國共產黨與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已凝成了堅不可摧的共同體,已形成了心心相印的同心圓。這說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能力與領導地位,不僅是歷史形成的、是時代注定的,而且更是實踐和人民的不貳選擇。在歷經97年的革命、建設、改革與發展中,已全方位考驗、鍜冶、提升、顯示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能力、獻身精神、忠誠肝膽與壯麗情懷。特別是在長期的實踐檢驗和斗爭考驗中,中國共產黨不僅已百煉成鋼,而且更呈優示強,在領導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從站起來走向富起來、強起來的實踐過程中,也使自身得到了嚴酷的鍛煉、高度的提升和長足的發展。不僅從第一次黨代會召開時僅有28名黨員的區區小黨,發展到如今已擁有8900萬名黨員的世界第一大政黨,而且在歷經嚴酷考驗、艱苦斗爭、探索創新、改革發展等光輝而嚴峻的戰斗里程之后,尤使其更純潔、更堅強、更開拓、更勇毅,更具有凝聚力、向心力、戰斗力和領導力,乃致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使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整個過程中非黨無可、非黨莫成,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堅強領導下,我們才能夠一程程地接近愿景、一步步地躋達目標,終致更好更快地為擁有13.8億人口的大中華創造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在960萬平方公里的華夏大地上創造出一個足以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
這,既是堅持黨領導一切的原因,又是堅持黨領導一切的結果。因為我們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的主旨意涵主要有二,一是確信只有中國共產黨,才有能力、有資格、有條件、有經驗領導好一切;另一是黨的領導必須和必然體現在一切工作中。前者是信仰、是信念、是信任、是信心,后者則是具體實施和具體落實。當然,這種實施和落實主要體現在政治、思想、格局、謀略、擘畫、方向、意涵、宏旨諸方面。顯然,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并非就是對一切事情、一切庶務的領導,而主要是管政治、管思想、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在工作全局和關鍵環節上發揮導向和督促、引領和激勵作用,以使全黨在不斷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的過程中,自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方位完善和提升堅持黨的領導的體制機制、效能效益,并以此為前提和基礎而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全面實施。
顯而易見,在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過程中,最根本、最突出的始終都是政治領導,而并非是包辦代替一切事務。特別是對于政府部門和業務部門的工作,黨的領導始終主要體現在定政策、把方向、用干部、管路線上,而絕非是對部門工作、專業事務親力親為,對具體技術技藝事項的細微節末妄加干預。在這里,有一個重要認知理念必須厘清,那就是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與人民當家作主的辯證統一關系。首先中國共產黨與西方資產階級政黨完全不可同日而語,二者是具有原則分野與本質區別的。正因為中國共產黨是代表人民的,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所以黨和人民的立場和利益便始終高度契合、完全一致,黨就是人民的代言人,人民就是黨的脊梁骨。其次,黨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任何工作、任何政策的制定與執行上,都始終如一地堅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事為民所做,始終秉持以人民為中心、以人民為主體的執政理念,始終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相統一,正如《中國共產黨章程》中所指明的那樣,黨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黨在任何時候都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眾同甘共苦,與群眾保持最密切的聯系,決不允許任何黨員脫離群眾,凌駕于群眾之上。習近平總書記更是強調指出,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是黨的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他說,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黨代表人民執政的每一個環節、每一項作為,都要以人民滿意為原則。他強調,一個政黨,功成名就時要居安思危、保持創業初期勵精圖治的精神狀態,執掌政權后要節儉內斂、敬終如始,承平時期要嚴以治吏、防腐戒奢,重大變革關頭要順乎潮流、順應民心。為此,黨必須堅持開放包容,加強同各級社會組織和黨派的聯系與溝通,善于聽取和吸收合理化建議,不斷改善工作,提升效能。與此同時,更要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堅持走群眾路線,深入群眾的生產和生活,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體貼民情,傾聽群眾呼聲,從群眾中汲取智慧資源,不斷推進工作創新發展,緊緊依靠群眾掌好權、用好權。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和最大優勢之所以是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不僅是在理論和實踐的長期與嚴峻考驗與檢驗中形成和注定,而且更是黨的性質、能力、使命、任務之所必然、之所使然。尤其是黨之所以能擔當歷史重任、承接人民重托而將中國的事情辦好,使中國得以強大和發展,使人民得以獲益和受惠,使世界得以公正和安歆,更在于中國共產黨自身所賦有的凈化機制與內斂功能,始終堅持從嚴治黨,堅持高標準要求自己,堅持把權力關在制度的籠子里,始終堅守得權而不恃權,有權而不逞權,掌權而不專權,用權而不濫權,永遠堅持權為民所用,權為國所謀,權以“公”而立,權以“正”而施。唯其如此,才在要求自身必須“硬”、必須“直”、必須“純”、必須“正”的基礎上,嚴格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堅持讓人民監督權力,堅決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不僅要把權力關在制度的籠子里,而且“要把籠子扎緊一點,牛欄關貓是關不住的,空隙太大,貓可以來去自如。”所以,黨在為人民掌權、用權的過程中,首先要建好籠子,環環相扣地用制度立黨、用制度管權,用制度治吏,特別是要始終堅持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用陽光為權力保駕護航,使權力光明正大。因為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只要將權力“曬”在陽光下,制度就不會形同“稻草人”、就不會變成“橡皮筋”,所謂的“破窗效應”也就絕然不會發生了。如此這般,權力的運行當然也就自會在實體性規范和保障性規范的結合與配套中呈現出高度的理性與堅貞的剛性,并因此而得以大幅面提升和強化制度與權力的嚴肅性和權威性。
在權力的正確和有效運行中,既要克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更要警惕“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特別是要防止出現打折扣、做選擇、搞變通現象的發生。而在這個過程中,特別是要管好重權在握的“一把手”,務求通過“關鍵少數”的精準用權而為權力的正確有效運行樹立榜樣、建構楷模,形成“頭雁效應”,并在“關鍵少數”科學馭權、正確用權的帶動下,全面促進各級領導干部和全體共產黨員自覺加強黨性鍛煉,提升執政能力,把對黨忠誠、為黨分憂、為黨盡職、為民掌權、為民造福作為根本的思想底色與政治擔當。
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緊密結合”,特別是“要使加強制度治黨的過程成為加強思想建黨的過程,也要使加強思想建黨的過程成為加強制度治黨的過程。”之所以如此,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特別是作為代表人民執政、為人民掌權的黨,其自身就首先和始終必須一以貫之地做到忠誠、干凈、廉潔、公正、擔當、有為。而要做到這一點,則必須強化政治站位,提高思想認知,全面凈化黨內政治生態,始終堅持從嚴治黨、制度管黨,堅決反對和嚴肅糾正任何形式的個人主義、分散主義、自由主義、本位主義、“好人”主義,務求在對待和處理公與私、義與利、廉與腐、儉與奢、苦與樂、親與清的關系中嚴格約束自己,特別是要徹底、干凈、全面杜絕用人與用權、謀事與謀私中的政治泥淖和思想黑洞,確保黨的機體永遠健康,黨的隊伍永遠純潔,黨的斗志永遠昂揚,黨的權力永遠光明正大、堅強有力。
這,既是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的前提條件與基礎建構,更是黨勝任對一切工作的領導的政治保證與能力秉賦。其實,97年以來,中國共產黨就是這樣走過來的,它的清正、廉潔、有志、有為,使它在贏得人民擁戴與信任的同時,更使它自身始終秉有堅定、純正、勇毅、進取的本色與本質。盡管黨在成立時的28人到新中國成立時卻只剩下了毛澤東和董必武二人,但也正因為在大浪淘沙中經歷了狂飆烈火的嚴峻考驗,才使黨更純正、更堅強,也更具有掌權的能力和資格。黨組織的高淘汰率,既表明黨具有極強的自我凈化能力,又證明黨的政治生態始終處于優良和純正之中,并以此而使自近代以來長期處于貧弱與屈辱之中的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得以巍然崛立于世,也使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和領導能力得以自然形成與天然提升。
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其必曰:歷史的注定和人民的選擇惟在于——中國共產黨必為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這艘艟艨巨艦駛向既定宏偉目標的明亮燈塔與強大馭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