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18年,優化“營商環境”成為最大熱詞,其中,上海對標國際最高標準,站位更高。在2017年12月23日召開的全市優化營商環境推進大會上,市委書記李強提出,要拿出“改革開放再出發”的決心勇氣,在提供更好的制度供給上不斷有新的突破,當好“店小二”有求必應無事不擾。同時,聚焦市場主體的“難點”“痛點”“堵點”,對標國際打造營商環境新高地。
2018年1月,上海市出臺《著力優化營商環境 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行動方案》,要求把企業辦理業務全流程便利作為衡量標準,查找短板弱項、鞏固提升優勢,使企業對本市營商環境改革成效的感受度顯著提高。方案從投資貿易便利化自由化、市場運行秩序、創新創業環境、政府經濟治理水平、法制保障等5個方面,提出了24項改革任務。其中,在推進投資貿易便利化自由方面亮點頗多,包括全面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外資準入制度,在浦東新區推行自貿試驗區外商投資負面清單;重點完善告知承諾準入管理,減少政府核準事項;加快推進上海自由貿易港建設,壓縮進口環節通關時間三分之一等。緊接著,又印發《進一步深化本市社會投資項目審批改革實施辦法》,從3月1日起,通過多評合一、多圖聯審,將社會投資項目按照工業項目、小型項目、其他社會投資項目分類,政府審批時間從原來的105個工作日壓縮至15個、35個、48個工作日。
另外,上海還出臺了《關于建設企業服務平臺的實施方案》。企業服務平臺“線上”搭建“上海市企業服務云”網站,實現服務對接、訴求解決、流程優化;“線下”建設市企業服務中心,加強協調聯動、規范管理等,提高功能集成、兜底服務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