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市經濟開發區黃河街道針對城市社區黨員“白天忙晚上閑”這一實際,堅持在有服務用房的小區開設“小區燈課”流水席。兩年來,黃河街道利用“小區燈課”這一特色做法,通過黨員遠程教育平臺收看視頻、集中授課、組織討論、收看紅色電影等方式,成了密切黨群關系的“連心橋”、小區治理的“議事廳”。
77歲老黨員韓庭召,每周堅持參加“小區燈課”學習。“現在年齡大了,眼睛看不太清,腦袋沒有年輕人轉得快,學習起來有些吃不準。街道領導常來現場上課,說的都是我們老百姓聽得懂的道理,比自己琢磨要容易許多。”翻開他的筆記,干凈整齊的記錄滿滿當當,書上的學過章節都標注著難點和解釋。
社區基層黨員以及群眾文化程度不一,年齡結構差別大。黃河街道注重加強理論隊伍建設和黨務工作者的培訓,堅持組織開展課前集體備課,提高燈課質量和實效,確保學習內容講得透、講得好。在由班子成員、理論骨干、民間名嘴組成的固定講師團基礎上,通過基層黨組織書記帶頭講、先進黨員示范講、支部黨員輪流講、積極分子參與講、社區群眾討論講等方式組織學習研討,實現組織推動、小區聯動、黨群互動,有效解決了城市社區黨員學習時間不集中、成效難保障的問題,真正讓“小區燈課”補齊的“短板”變成了黨員群眾學習教育的“跳板”。
(韓樹永)
點評:“小區燈課”能夠受到基層黨員群眾們的喜愛,原因是“小區燈課”不僅是學習、議事的場所,也是黨員群眾休閑、交流的好去處,更是居委會宣傳群眾、凝聚群眾的好抓手,是基層黨建真正的“加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