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郭寧虎
歲月的風塵總是那么無情,寒露一過,老天就收起微笑的臉,像霜打了似的冷冰冰地將繁華橫掃。樹葉開始微黃,一天一個顏色。有些花敗落了,但不肯就此輕易離去,換上優雅成熟的晚禮服,擺出紅霞尚滿天的豪邁姿態,用微笑迎接寒冷。那一抹厚重留到最后美的色彩,便是對季節輪回的贊美和肯定。
人們迫不及待走出戶外,聰明的人總是能抓住季節輪回的美,在夢幻般的波濤中安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于是看似平淡無味的早起晚歸、忙忙碌碌、迎來送往、燈紅酒綠,便有了韻味,隨風入雨,享受著自己為自己編織的舞美,過起了五彩斑斕般的生活。
又是一個深秋,我們決定乘涼爽的天氣到牛駝寨革命烈士陵園和解放太原戰斗最激烈、最殘酷的廟碉戰區尋訪。
解放太原,歷時6個月又19天,經歷了“四停三打”過程,其中主陣地碉堡失而復得互攻爭奪達10余次之多。牛駝寨爭奪戰,是一場惡戰,一些參戰老兵甚至用“尸體填滿了每一條山溝”來形容當時戰役的慘烈程度。
70年前的這個深秋,牛駝寨打響了解放太原戰役。10月16日凌晨1時,開始從牛駝寨發起攻擊。焦土三尺,難以成壘;草木皆摧,樹無完株。牛駝寨被我軍攻克,敵軍及日本投降后留在太原為閻錫山效力的余留部隊向我軍瘋狂發射炮彈1萬余發。由于時間緊迫,沒有器材做防御工事, 戰士們只能用尸體來堆積防御工事。
解放太原,我軍共集結了3個兵團、10個軍、36個步兵師和2個炮兵師,連同中央軍委補充的15000名新兵和傅作義部改編的4個師共25萬人,對太原形成了合圍之勢。
解放太原,是解放戰爭中戰斗最激烈、付出代價最大的城市攻堅戰。太原號稱“百里防御線”“鐵鑄金剛”。閻錫山憑借險要地形,編織了碉堡防御工事,里三層,外三層,大小碉堡有5000座,揚言“水潑不進,火燒不垮”,有7道火力網守城。
決戰東山,是前敵總指揮部經過認真考慮研究決定攻打太原的一場惡戰,也是攻克太原城垣突破閻錫山“百里防線”奪取太原全境解放的奠基之戰。
東山,自古以來便是兵家必爭之地。那林立的碉堡,承載著傷痕累累、血淚斑斑、滿是硝煙的歷史。李自成率農民起義軍曾于1644年2月攻占太原,也是先奪取東山建立根據地,然后居高臨下直逼太原。1939年1月9日,太原被日本鬼子攻陷。日本鬼子也是首先攻克東山主峰罕山,然后再采取向西“平推”的戰法,從城東依靠東山攻進城垣。
閻錫山締造的“鐵壁銅墻”“百里防線”神話,東山的重要防御工事就占據了絕大多數。閻錫山用了近10年時間,動用了大量人力物力,在太原東山修建了3000多個“鋼筋鐵骨”打造的碉堡。碉堡以群形成火力點。碉堡群建造了三層鐵絲網。第一層鐵絲網外面是水壕、梅花樁和地雷。第一層到第二層之間是開闊地,安排了重機槍火力網。每個高地上一個母碉堡,母碉堡下面是若干個子碉堡。每個母碉堡中都有獨立的彈藥庫、儲水槽和屯兵所。碉堡后方為水泥掩體的野炮。攻打東山,如果沒有炮火的有力支援,光依靠步兵進行爆破,每一個碉堡群都將消耗我軍巨大的兵力、物力和時間。
牛駝寨距太原城5公里,地勢高峻險要,可俯瞰全城,是離太原最近的一個制高點。前指決定對牛駝寨發起攻擊,19日基本拿下了牛駝寨碉堡群中火力最猛的8個碉堡群。敵人反撲上來,經過一場血戰,21日又重新奪回。這里就成了你爭我奪的焦點。
在10座主碉堡群中,廟碉號稱“碉王”,石塊和鋼筋水泥壁厚度超過一米,異常堅固,其碉頂的坡度和厚度能有效化解炮彈的攻擊。幾十年過去了,這一碉堡仍然殘留在山頂,成為歷史的見證。
深秋,剛剛下了一場雨,涼絲絲的風吹拂著花草樹木,好像一位溫情的母親,把自己的孩子送入甜美的夢鄉。大紅棗兒從樹上落下來鋪在地上,野山雞鉆來鉆去搶著食。它們渾然不知這些棗樹是用烈士的鮮血澆灌,才這么紅,這么甜,這么豐碩。
楓樹葉開始變黃,給大地穿上黃毛衣。秋姑娘來到牛駝寨烈士公園和牛駝寨生態景區,秋風吹醒了秋菊,秋菊的絢麗令許多人陶醉不已。有些奇形怪狀的樹葉從天空中落下來,就像翩翩起舞的花蝴蝶,令小孩子們著迷,他們追著會飛的樹葉,高興地蹦著叫著重新把樹葉撿拾起來,在幼小的腦海中繪畫著自己的夢想圖景,全然不知這個美好的夢想圖景,是烈士用生命給他們鑄成。
列寧說:忘記了過去,就等于背叛。飄揚在廟碉頂上的那面勝利旗幟,是用戰士的鮮血浸染。
生命有長有短,有苦有樂,有些人倒下去了,他們是為了后人,他們死而無憾。他們不會被歲月淹沒,也不會被后人遺忘。這個深秋我們到這里來,就是對他們逝去的靈魂的告慰。
心安茅屋穩,性定菜根香。 愿生命之花常開,信念之樹常綠。
(責編:郭寧虎)
鏈接:
牛駝寨
牛駝寨名勝區是解放以后發展起來的。在解放戰爭中,牛駝寨是古城太原的軍事要塞,是一個龐大而重要的明碉暗堡群,在太原戰役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為搜集太原戰役及戰爭中犧牲的英烈,特建立牛駝寨烈士陵園,太原戰役總指揮徐向前元帥的大型銅像也肅立在這里,是山西省現代戰場的遺跡,是革命歷史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課堂,也是旅游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牛駝寨烈士陵園是屹立在太原東山上的一座豐碑。
地處閻錫山重兵把守的“四大要塞”之一的牛駝寨。牛駝寨地勢陡峭,溝壑縱橫,是憑險扼守太原的關隘。1949年解放太原戰役中,我軍近一個月的浴血奮戰,占領了牛駝寨,打開了解放太原的門戶。1954年在此修建烈士陵園,以緬懷英烈,啟迪后人。1988年市政府在陵園的基礎上擴建成太原解放紀念館,并于1989年4月24日太原解放40周年之際竣工,成為山西省的革命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