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辛先虎
(作者系山西能源學院離退休處處長兼第十六黨支部書記)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指出,要堅持問題導向,保持戰略定力,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責任制,首先要把自己擺進去,把職責擺進去,把工作擺進去,學用結合、知行合一。抓落實來不得半點花拳繡腿,光喊口號不行動不行,單單開會發文件不夠,必須落實到實處。抓落實要有真抓的實勁、敢抓的狠勁、善抓的巧勁、常抓的韌勁,要抓鐵有痕、踏石留印抓落實。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責任制,關鍵在于把責任扛在肩上,勇挑最重的擔子,敢于啃最硬的骨頭,善于接燙嘴的山芋,把分管工作抓緊抓實,抓出成效。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的政治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決定黨的建設方向和效果”。講政治,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根本要求,也是落實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法寶。只有提高講政治的實際能力,才能在復雜環境和考驗面前看清大勢、把準方向,才能在各種矛盾和問題面前堅持原則、敢于擔當。要在經常性、針對性、主動性上下真功夫,使紅臉出汗成為常態,讓黨員干部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習慣在受監督約束的環境中工作生活。
全面從嚴治黨,核心是加強黨的領導。歷史經驗告訴我們,重視管黨治黨,黨才能時刻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黨的事業才會富有生機和活力。反之,忽視管黨治黨,黨的事業必然遭受挫折甚至失敗。事實證明,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不僅要從狠剎吃喝送禮之風、嚴懲腐敗分子這樣的具體事抓起,更要從鞏固黨的長期執政地位、跳出歷史周期率,進行偉大斗爭、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的大事上著眼。只有站在這個高度來認識和把握,落實全面從嚴治黨才會更自覺、更堅定、更徹底。當前,最重要最現實的是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
黨的十八大以來通過政治生態整治,換來了風清氣正、忠誠、擔當、作為的大好局面。從嚴治黨要與單位政治生態實際緊密結合起來,用政治生態這個“重要標尺”衡量管黨治黨成效。政治生態曾經遭到破壞的地方和單位,應堅持思想作風上撥亂反正、組織人事上端正導向、查案懲腐上減存量遏增量相結合,堅持強基固本、整綱肅紀、激濁揚清相促進,形成崇廉尚潔、糾謬繩違的強大勢場。促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實踐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做到無病常防、初病早治,實現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是一個長期的、漸進的,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過程,只有進行時,沒有休止符,而且越往后越細越緊越嚴。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不能有差不多了,該松口氣、歇歇腳的想法,不能有打好一仗就一勞永逸的想法,不能有初見成效就見好就收的想法。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要突出一個“嚴”字,嚴要求、嚴標準、嚴措施貫穿于活動全過程。管黨治黨,從寬松軟走向嚴緊硬,必須持之以恒、善作善成,把管黨治黨的螺絲擰得更緊。
黨的十八大以來查處的腐敗案例,確實讓人觸目驚心,令人警醒。黨中央推出從嚴治黨重大戰略部署,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順利推進的根本保證,我們必須清醒認識,認真貫徹執行。要引導黨員干部從思想深處確立正確的是非觀,徹底扭轉似是而非甚至以非為是的錯誤觀念,真正明什么是“是”、什么是“好”。
第一,要明白有病“早治”比“晚治”好,好就好在懲前可以毖后、治病能夠救人。割瘤子、切病灶雖然痛,但長痛不如短痛。拔爛樹是為了更好地護森林,正歪樹是為了更好地促生長。一個單位巡視與沒有巡視、調查不調查,在認識高度、重視程度和對問題的警覺度上是有明顯差異的。有的單位眼睛失明、耳朵失聰、嘴巴失音,甚至都快“塌方”了,卻重復地喊著“平安無事”,這種現象需要引起高度警惕。
第二,要明白“聽罵聲”比“聽哭聲”好,好就好在紅臉出汗才能防微杜漸。抓早是為了不出事,抓小是防止出大事。監督執紀問責,首先是監督,監督抓好了,門檻就抬高了,黨員干部出問題的幾率就可能小了,被問責也就少了。抓監督的關鍵是克服好人主義,敢于唱黑臉。眼看同志要墜入深淵不提醒,也是一種精神和良心上的犯錯。哪怕是當面吵一吵,也要比事后看著掉眼淚強。
第三,要明白“權力進籠子”比“人進籠子”好,好就好在受約束的權力最安全。權力的邊界是法治,必須在制度籠子內運行,權力出了籠子,人就要進籠子,這是權力運用的辯證法。只有做到“個性任性服從黨性、想法辦法遵從國法”,用權的嚴肅性規范性才會越來越強,攬權霸權濫權的機會才會越來越小,進籠子的人才會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