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知縣官,任上十八年。三去民三請,千古美名傳。”在安徽省舒城縣,至今流傳著一段“知縣三去,百姓三請留”的歷史佳話。主人公便是明朝永樂年間的舒城知縣程善。舒城地處大別山東麓,歷來民風剽悍,好斗爭訟。程善到任后,為了改變這種風氣,決定大力興學,普及文化,移風易俗。他捐出自己的俸祿修繕書院,延請名師,招收學生,講授四書五經,自此舒城“文風漸盛,民風日淳”。與此同時,程善經過深入走訪,體察民情,認為當地民眾的賦稅過重,便大膽上書要求降低稅額。舒城百姓的負擔得以減輕。在任期間,程善曾兩次回故鄉江西鄱陽省親,卻“蕭然一篋”,隨身只帶一個小竹箱,里面僅有換洗衣物。程善居住的衙署十分簡陋,且常年得不到修葺,但他毫無抱怨,在“不蔽風雨”的屋子中安居自得。這樣一個勤政為民、敢于擔當、嚴格自律、不貪不占的清官得到了當地人民的深情愛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