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
摘 要:為了提高學生的實驗技能,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培養學生的觀察總結能力;采用小組競爭機制,既讓學生體驗了合作的樂趣,又提高了學生的實驗技能;聯系生活實際,制作實驗器材和完成課外小實驗,進行綜合性學習。
關鍵詞:物理;實驗;課堂教學;生活實踐;技能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學生通過實驗,獲取物理知識,在實驗中培養學習興趣、動手能力,同時增強自身的科學素養。所以在初中階段的物理教學中,實驗教學占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為了達到課標要求,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我在物理教育教學中進行了有益的嘗試,總結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成績。
一、引導學生觀察物理現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觀察總結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影響學習積極性最直接的因素。那些新奇的、對生活有意義的知識和問題能引起學生強烈的興趣。在觀察這些物理現象時,我引導學生注意整個現象發生的過程、產生條件和特征等。如在探索“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這一內容時,我提示注意觀察:(1)先用彈簧測力計測一塊石頭的重力。(2)再將石頭完全浸入水中看這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和剛才有什么不同。(3)將石頭緩慢放入水中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如何變化。(4)將石頭完全浸入鹽水中時再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和在水中的有什么不同。通過實驗觀察得出實驗結論:浮力大小與液體密度有關。通過對上述物理現象的觀察,不僅成功地誘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滿足了學生的求知欲望,而且有利于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
在引起學生興趣的同時,還引導學生通過畫圖、識圖來培養學生的總結能力。
課本中各種各樣的圖像,如物態變化圖、凸透鏡成像原理圖、滑輪組裝配圖、電路圖、家庭電路組成圖等,都是從畫圖、識圖及圖像與實物轉化的角度,訓練學生對物理規律掌握的程度。換句話說,也就是靠想象來認識物理規律,然后靠作圖來進行分析、判斷。如在“水的沸騰與溫度關系”的實驗中,學生通過觀察現象,記錄實驗數據,繪制實驗圖像,最后由圖像總結出液體沸騰時的特點,這樣做使學生一目了然,輕而易舉地解決了傳統講授法給學生帶來的不理解、記不住的問題。
學生由實驗激發興趣,培養觀察能力。從畫圖、識圖培養學生概括總結能力,讓學生對物理的學習不再枯燥,讓我的物理課堂活躍起來。
二、分組實驗引入競爭機制,既讓學生體驗了合作的樂趣,又提高了學生的實驗技能
在對學生進行分組時,注重了組間同質和組內異質。每小組有四名成員,首先組長要合理分配任務,讓每一位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有事可做,能夠體會到實驗的樂趣。
在分組實驗逐步成熟之后,我開始引入小組競爭機制,獲勝小組有獎勵。如在今年的匯報課“重力”一課中,探究“重力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這一實驗采取的就是競爭的方法。因為學生已經有了半年的實驗基礎,我現在放手,讓小組獨立設計實驗,驗證組內的猜想,做得又快又好的有獎勵??梢钥闯鰧W生的積極性很高,而且小組分工明確,條理性強,實驗規范,而且匯報得條分縷析。獲勝的小組很興奮,握拳、擊掌,這樣的表現不單單是因為有一點美食的魅力吸引,更重要的是知識收獲的美麗體驗。學生既體驗了合作的樂趣,又提高了實驗技能。
三、聯系生活實際,制作實驗器材和完成課外小實驗,激發學生學習生活中物理的興趣,提高實驗探索能力
我一直提倡“學習生活中的物理”,不僅在課堂教學中,緊密聯系生活實際,也盡量讓物理作業生活化,讓物理的綜合性學習實踐到生活中去。如在講“光的直線傳播”一課后,布置了一個“小孔成像”的小制作,學生有的用易拉罐,有的用硬紙盒,有的用圓紙筒,都成功地完成了“小孔成像”的制作,作品展示時,他們都頗為自豪。在做完水的沸騰實驗后,布置了一個作業,回家后為父母表演“紙盒燒開水”,在交流作業效果時,班級也沸騰了。在學習了串聯和并聯電路后,設計了一次綜合性學習,以小組為單位探索樓梯開關的秘密,在活動的匯報課上,小組中一名同學畫電路圖,一名同學根據電路圖連接實物,第三名同學操作講解,學習效果特別好。像這樣的小制作、小實驗等綜合性的學習還有很多,在整個過程中,學生思維異?;钴S,學習興趣濃厚,參與度高,使班級不同認知水平的學生的求知欲都得到了滿足,不僅促進了學生對所講授內容的學習,加深了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和記憶,又激發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提高了實驗探索能力。
在物理教學中,尤其是進行提高學生實驗技能的有益嘗試時,我把“學習生活中物理”的觀念植入每個學生的心中,一直引導學生拜“興趣”為師,給學生以更好的平臺,帶著好奇心和挑戰性,不斷提高自己的物理實驗技能。
參考文獻:
[1]宋彥軍.中學生物理實驗能力的培養[J].科技資訊,2006.
[2]賈廣芹.如何培養學生的物理實驗能力[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