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規模大小為標準,而以企業“畝產效益”論英雄。作為在全國最早提出“畝產論英雄”理念的省份,浙江于2017年12月19日印發《關于深化“畝均論英雄”改革的指導意見》,決定在全省用地5畝以上工業企業已經實施“畝產效益”綜合評價的基礎上,到2022年,與“畝產效益”綜合評價制度相匹配的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產業創新升級機制全面完善落實;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明顯提升,區域“畝產效益”達到全國領先水平,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畝均增加值、畝均稅收、勞動生產率增速均高于工業增速,單位能耗增加值、單位排放增加值分別年均提高4%以上,R&D經費支出與主營業務收入之比提高到1.6%以上。
根據《意見》,在 “畝產效益”綜合評價機制方面,將全面開展企業綜合評價,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綜合評價以畝均稅收、畝均增加值等六項指標為主,評價結果分為四擋或三檔。在要素優化配置機制方面,進一步完善資源要素差別化價格政策。在切實推進降本減負基礎上,各縣(市、區)可依據“畝產效益”企業綜合評價結果,依法依規實施用地、用電等資源要素差別化價格政策,擴大差別化價格實施行業范圍,加大首檔企業減免力度,倒逼末檔企業提升資源要素利用效率。
據《2016年度全省縣域“畝產論英雄”績效分析報告》顯示,2016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畝均稅收16.9萬元/畝,同比增長17.5%;畝均增加值99.1萬元/畝,同比增長9.4%;全員勞動生產率20.3萬元/人,同比增長10.1%;單位能耗增加值1.4萬元/噸標煤,同比增長10.7%;單位排放增加值310.2萬元/噸,同比增長105.5%;研發投入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1.46%,同比增長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