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和平

圖1 暗香
紫砂茶器是茶文化發展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飲茶藝術和陶瓷藝術發展到一定程度相結合的產物。是人們在飲茶需求過程中,為迎合不斷提高的審美需求和精神需求而產生的。在紫砂茶器上,不僅可以品出茶的精華,也能感受到文化的積淀、思想的內涵。因紫砂多變的發色效果,獨特和諧的造型和集“詩畫刻印”于一體的藝術呈現,更是為人稱道贊嘆。
紫砂歷史悠久,以制作技藝精湛、造型樸實大方、形制莊重,色澤沉靜雅致聞名于世,作為藝術品的同時兼具實用價值。壺藝造型豐富多樣,千姿百態。素來有“方匪不一,圓不一相,文豈傳形,賦難為狀”的美譽。紫砂作品的多種多樣,不僅融入了文人雅士所思所感,也有凡俗大眾所蘊含的情感共鳴。因此,紫砂魅力也在于它的造型豐富多樣。
藝術和自然素來不可分割。紫砂匠人們擅長通過獨特的藝術加工和精湛的工藝手法,將大自然的花鳥魚蟲、美景器物等詮釋出獨特的藝術意境之美,在紫砂藝術誕生和發展的道路上,大自然更是不可脫離的重要部分。紫砂造型的精妙之處,無法言喻,作品整體帶著一種大自然賦予的獨特靈氣——清新、積極、純凈、向上。
紫砂花器的造型美不同于光器的素美和筋紋器的線條美,是一種以色彩與形態為表達的美感,看似繁復實則簡練,不僅僅是色彩與形態的堆積,而是仿照自然的和諧美感,讓人見壺如見自然,通過這小小的壺做到與自然萬物的交流,達到物我合一的境界。紫砂“暗香”壺就是這樣一種以梅為題材的花器。
有詩云:“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作為中華傳統名花,因凌寒獨放的姿態,清雅俊逸的外形為世人所喜愛,更以它高潔的氣度、謙虛堅韌的品格為世人敬重。紫砂“暗香”壺通過生動形象的花器形態,將梅的風姿韻骨惟妙惟肖的表達出來。壺身形似一段梅樁,壺形飽滿、氣度大方,樹皮斑駁嶙峋,紋路清晰古樸,生動形象。壺嘴、壺把、壺鈕均以梅枝為型,枝從壺身抽出,又融于壺身,整體造型給人一種撲面而來的生命氣息。此壺整體以自然形態為主,看似不修邊幅,卻處處精雕細刻,飽含生命氣息。泥料上乘,精工細作,技法精妙,構思奇巧,曲直剛柔,色調高雅,觸感潤澤光滑,讓人手感頗佳。
紫砂“暗香”壺將梅的枝干和花朵運用于壺身裝飾,采用貼塑手法增強藝術效果。壺嘴沿用三彎嘴,比例恰當,胥出自然,出水流暢。壺嘴與壺身連接處貼塑一只短梅,刻畫逼真,搭配精巧,雅然成趣,極富詩情畫意,增加了此壺的審美價值。壺把由壺身底部抽出,以梅枝為型,向上延伸至壺肩,由粗到細,一枝梅花從中攀出,貼于壺身一側,枝頭花苞萌動,盡顯梅花的可愛與靈氣,恰與壺身融為一體,細觀之,好似有一股悠悠香氣,暗自飄來,徘徊不去。壺蓋與壺身貼合統一,扣合嚴密,不失協調,規整自然,壺鈕也塑成一小段遒勁有力的梅枝,凸顯生機勃勃。壺體貼塑的使用,靈動活潑,增加了壺身立體之感,攜帶自然之趣,也顯出梅的清雅俊逸,整器看來,沒有絲毫矯揉造作,彰顯了意境之高遠,清幽之雅趣。
風欺雪壓,梅花怒放枝頭,這種堅貞的氣節;不畏艱險的品質;堅忍不拔、百折不撓的精神,使人們對梅花深愛有加。“暗香”壺在造型上構思精巧,整體看來頗有大度風范,既帶有內心的包容,又帶天地靈韻,精、氣、神俱佳,在造型上,運用花器制壺之理念,對梅這一物象之美進行提煉,體現了對自然景致的融合,表達蘊含其間的高遠意境。道以載藝,藝以釋道,這份獨到的感性無需用語言描述,盡在創作者多年來孜孜不倦的藝術追求和鐘愛生活的感悟之中。
紫砂工藝貴在巧思,絕技。因紫砂獨特的肌理材質,使得制作者往往需要有扎實的技法和獨到的造型創作。技法扎實方能將器型運用自如,創作獨到,才能將紫砂的泥塑之態,加之精、氣、神韻。這樣才能做出一個氣度不凡,樸實高雅的作品來。懂得欣賞美景的人,自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在愛壺者眼中,紫砂壺非金非銀,卻也如同金子般閃閃發光。一把好壺在何處都不會被埋沒,它就在那里靜靜的于日月精華中休養生息,靜待人們發現它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