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君華

圖1 虎虎生威
紫砂壺的造型一直以來都是紫砂吸引人的重點,但隨著時代的發展,整個社會對文化需求的不斷提高,僅僅依靠造型來產生吸引力的做法無法滿足更多人的需要,所以與各種紫砂造型相伴相生的紫砂裝飾主題創作就開始遍地開花。作為一個陶瓷藝術門類,裝飾主題型的創作實際上古已有之,例如很多泥繪、陶刻作品當中,就會將紫砂整體的造型來烘托其上的裝飾主題。這類作品統稱為紫砂的主題裝飾創作。其中最廣為人知的就是每年都會有創作者制作的以生肖為原型的紫砂作品。
十二生肖又被叫做屬相,在古代,人們將其與十二地支聯系在一起,搭配年份的十二種動物。屬相的誕生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最早可以追溯到華夏文明之初的圖騰崇拜,并隨著歷史的發展逐漸融合到相生相克的民間信仰觀念,可以說這種觀念本身就是一種文化的大集合,所以每一種屬相都被賦予了非常多的含義。中國悠久的歷史中,詩歌、繪畫、雕塑、民間工藝等等,我們可以想到的領域,這種復雜的演變結合了中國特有的自然環境,形成了一套人所共知的藝術形象。作品“虎虎生威”壺的創作便是依托于這種共同的文化認識,以主題裝飾的形式承載于紫砂壺上的一件作品。
在不產獅子的中國,老虎具有獅子的一切威武特征,在古代的圖騰信仰當中,老虎是力量、無畏和軍事實力的象征。而老虎額頭上的“王”字斑紋,更是無形中為其增添了一股神秘的色彩。所以一直以來,在我國老虎的形象更是隨處可見,其勇猛無敵、威武霸氣的形態,早已經深入人心,例如與虎有關的成語就有“龍騰虎躍”、“虎虎生威”、“虎踞龍盤”等。虎在很多時候還成為了與神話中的龍相對應的物種,所以老虎神奇的形象具有鎮壓邪祟、保衛家園,辟除污穢等等的功能。
在“虎虎生威”壺中(圖1),“虎”是作為主題而存在的,原本承載它的紫砂壺在藝術創作上被轉化為從屬的地位,其造型自然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從而適應自身的主題,所以這把壺的結構造型從整體之初的構思中就已經決定。線條和塊面要以能夠彰顯力量為主,壺流堅挺、壺把凝實,壺身則為一個單純的柱礎形態、原型的壓蓋,牢固的過橋寬鈕,線面敦厚,給人一種穩重扎實的感覺,圓柱壺身形成的壺面,線條舒緩,在橫向里構成了一個大平面,非常適合泥繪裝飾的加工。而“虎”這個形態必然要顯示出輪廓和力量,所以裝飾主題勢必會顯得很“大”,這種“大”未必需要實際的面積,但必然需要一定的空間來表現,所以較為舒緩寬闊的壺面,就給“虎”這個主題提供了必要的展示舞臺。
“虎虎生威”壺上虎的形象在構造時先從頭部的條紋開始,虎頭的條紋是整體條紋的基礎原點。雖然老虎這個形象可以在塑造的時候擺出很多姿勢,但頭部的創作基本上是相通的,用淡墨枯筆的手法描繪出虎首的腮毛,一點一點的搭配泥料的濃度,描繪出虎紋的深淺變化,用重色來塑造眼睛,用淡色泥根據虎體后部形體,簡明扼要寫出其結構,利用不同色泥的濃淡來構建出老虎身上的條紋間隔。這部分的塑造借鑒了中國傳統美術上的一些技巧,用不同層次的顏色和多變的筆觸,采用層層重疊的方法來產生足夠的變化,最終形成老虎毛色斑紋那種豐富的效果。
除此之外,為了表現出老虎威猛雄壯的藝術效果,還要在形象構思上進行一些加工處理,在描繪虎的畫面上要具有一定的厚重感,這就需要塑造老虎所處的環境時具有一定的畫面縱深,用底部的裝飾來烘托“虎虎生威”的氣質,從而獲得最佳的表現效果。而合適的題材,需要搭配合適的造型,整件作品的造型同樣是有力的,足以承載老虎這一威風凜凜的藝術形象,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紫砂是傳統的,也是現代的,其創作題材源自中華幾千年的歷史文化,表達的不僅僅是自然界中的包羅萬象,還有我們多少年來的生活文化習慣,從這些貼近人們意識的題材出發,可以塑造出更加貼近生活,更能廣為人知的藝術作品,更加容易獲得意識上的文化認同。而利用紫砂,將這些元素都統籌起來,用獨特的工藝,獨特的品格,獨特的功能,綜合起來,成為當代民間手工藝術創作的標桿,一盞時代的明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