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煜
抗生素的“亂用”,兒科可以說是重災區。
自上世紀90年代,廣譜抗生素在我國兒科患者中過度不合理使用的情況日益突出,兒科細菌耐藥的形勢在過去10多年呈現上升趨勢,一些重要的致病菌耐藥率在兒童高于成人。
2015年中國醫藥工業信息中心采樣覆蓋上海87%行政區的兒科處方數據顯示,抗感染藥物(主要是抗生素)的處方金額占比最高,達27.2%。
2017年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開展了一項覆蓋京滬蓉多中心的兒科門急診處方以及上海部分醫聯體醫院兒科的門急診處方的調查,發現上述綜合醫院兒科門診抗生素使用率高達50%~80%,明顯高于國家衛計委要求的標準30%。這些抗生素處方,大部分用于治療常見急性呼吸道感染,廣譜抗生素占大多數。
兒童抗生素不合理使用不僅是中國獨有,也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
兒童抗生素該怎樣使用才合理?近年來,國家治理力度不斷加強,全社會對此的認識正日趨理性、達成共識,中國的兒童抗生素使用整治經驗,也正為全世界提供借鑒。
抗生素使用不合理的問題,在兒科領域尤其突出。原因何在?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感染傳染科副主任曾玫教授向《新民周刊》記者介紹:由于孩子抵抗力比較弱,本身就容易出現感染癥狀,長期以來,兒童感染性疾病,在我國各級兒科醫療機構就診病因里排在第一位。我國三級兒童專科醫院的門急診患者中,感染性疾病就診占比為40%~50%;三級、二級和一級綜合醫院兒科的數據顯示,感染性疾病占比達到約80%~90%。
尤其進入21世紀以來,城市化進程導致大量人口流動、氣候變化、兒童密集,感染性疾病更成為兒童健康的重要問題。
如此一來,兒童成為抗生素使用的重點人群。還有一個比較有中國特色的背景,是中國家長對孩子健康的關注。
“家長們對孩子都非常疼愛,孩子一生病就偏向于帶他們去醫院,而一旦出現感染癥狀,許多家長認為孩子需要用抗生素治療。”
實際上,兒童的感冒,大多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而抗生素不能對抗病毒。家長對抗生素的使用存在認識誤區,當時許多醫務人員,也沒有掌握正確使用抗生素的規范和適應證。“中國地區差異大,兒科醫療機構的種類和層次參差不齊,兒科醫生不一定都能掌握感染領域的專業知識,有些人沒有按循證醫學的原則為孩子治療,而是靠經驗。”
抗生素的長期不合理使用,帶來的最大問題就是會使兒童患者體內細菌產生耐藥性,可能導致將來沒有有效對抗這些細菌的抗生素可用。
由于上述原因,根據相關文獻資料統計,2004年-2009年我國兒童抗生素的平均使用率高達84.5%。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使細菌的耐藥性越來越強,甚至出現“超級細菌”。曾玫醫生曾接診過一個兩個月不到的小患者被傳染,之后又出現繼發性皮膚感染,由于沒有及時診治,孩子并發嚴重的膿毒血癥、化膿性腦膜炎,送到復旦附屬兒科醫院后,最終沒能救過來。從這名患者的腦脊液和血液中,培養到有“惡菌”之稱的多重耐藥金黃色葡萄球菌。
為了改變這種局面,我國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加強抗生素管理,其中有不少是專門針對兒科的抗生素使用。
2011年開始,衛生部在全國啟動了為期3年的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我國監測點醫院(包括成人和兒科)數據顯示,藥物品種選擇、給藥時機、給藥途徑和用藥療程合理性逐步提高,不合理醫藥費用得到了一定控制。
不過,聚焦于兒科抗生素使用的調查發現,不少兒科抗生素使用率依然高于國家要求的標準。
行政力量之外,多學科專業團隊的抗菌藥物管理是目前主流的做法。2017年年底,國家衛計委委托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國家呼吸病臨床研究中心等8家學術機構聯合發布了《中國兒童合理使用抗菌藥物行動計劃(2017-2020)》。2018年5月,國家衛健委發出《關于持續做好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其中又特別提出要加強兒童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
這些規劃和政策中,加快建設多學科抗生素管理和診療團隊被放在了突出的位置。也就是說,醫院中每一個科室、每一名醫生對抗生素使用是否合理不是只由行政部門根據使用率來判定的,而是更多由感染科醫生、藥師、微生物專家、感控專家等人士組成的多學科專業團隊來研究指導。
另外,世界衛生組織也為兒童抗生素管理提供了切實可行的對策與支持。2017年WHO更新了針對成人和兒童的基本藥物目錄及常見感染性疾病的抗生素指南,將抗生素分為可及、慎用、保留三組進行分級管理,一方面推動兒科抗生素在世界范圍內可及性的提高,另一方面用于監測和評價抗生素使用的合理性,讓各國的抗生素分級管理有可供參考的統一標準而具有可比性。
當前,我國正從國家層面對兒童抗生素的使用實施綜合治理策略和措施,包括在醫療機構及全社會宣傳兒童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建立全國兒童抗生素使用及細菌耐藥監測網絡,并科學地建立抗生素管理評價指標及細菌耐藥控制評價體系。
提高兒童新疫苗和二類自費疫苗的接種率,降低感染性疾病的發病率,也是減少抗生素使用的有效方法。加強醫院感控、對兒童普及衛生教育,降低感染性疾病的傳播,這些干預措施也正在生效。
我國兒童人口基數龐大,感染性疾病高發,抗生素合理使用不僅受到中國政府的關注,也受到國際的矚目。我國著名的感染病專家楊永泓教授長期參與國際兒科抗生素耐藥和監測項目,為我國兒科抗生素合理使用積極倡導和參與國家層面的策略制定,聯合全國兒科專家一起推動了我國兒科抗生素合理使用的進程。
2016年9月世界衛生組織成立基本藥物目錄抗生素工作組,曾玫作為發展中國家兒科專家代表應邀加入世界衛生組織抗生素工作組,與國際感染病專家共同修訂21種感染性疾病的治療指南。她還作為第21屆世界衛生組織基本藥物選擇和使用專家委員會成員,共同參與2017年世界衛生組織基本抗生素目錄的全面大幅度修訂和抗生素分類。
2017年11月的世界抗生素意識周,曾玫再次應邀出席世界衛生組織關于在中低收入國家落實抗菌藥物管理的專家工作組會議,介紹了中國抗生素管理的一些成效和經驗。她說:“中國起步雖晚,但是政府干預力度大,通過對基層兒科醫生進行抗生素管理知識的培訓及定期處方審查,抗生素尤其是廣譜抗生素的使用得到了明顯控制,而且也降低了抗生素治療費用和處方錯誤率。中國抗生素管理經驗正在被國際所矚目,我們不僅要借鑒世界衛生組織和其他國家的經驗,更要以積極主動的態度和作為來為世界提供中國模式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