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以及消費水平的不斷提升,近年來“旅游熱”的現象層出不窮。無論是長達7日的國慶長假,還是短則3天的清明、五一、中秋等小長假,只要假日來臨,國內各大小景點定然游客“井噴”。特別是那些網紅景點,引來海量游客前來“打卡”,頗為壯觀。
與此同時,“旅游熱”也相應地帶動了旅游商品的發展。如今,旅游商品逐漸向多品類、多品種、全系列發展,在設計方面也越來越有創意,因此游客大多也不會空手而歸,使得旅游商品市場日漸繁榮。作為印刷業界人士,我們由此引發的感觸是:印刷在旅游商品市場前景可期。 10月20~22日,由北京市旅游發展委員會主辦的第七屆北京國際旅游商品及旅游裝備博覽會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老館)舉辦。本屆展會共有六大展區:北京展區、省市及國際展區、冬季旅游主題展區、無人零售裝備展區、旅游商品及裝備主題展區、茶旅文化主題展區。展會吸引了大批觀眾前來觀展,據統計超10萬余人次。
從本屆展會的展品內容來看,旅游商品市場依舊火熱,旅游商品的種類越來越多,涉及的領域也越來越廣泛,已經不僅僅局限于紀念品、工藝品、農副產品,而是遍及文具用品、酒品及飲品、特色食品、工藝紀念品、茶業及茶藝產品等,極大地豐富了旅游商品市場。當然,這也從側面印證了印刷在這一領域的巨大發展潛力。
文具用品:小巧精致 愛不釋手
在琳瑯滿目的旅游商品中,筆記本、筆、便簽本、書簽、鑰匙扣等文具用品,因具有實用性且價格不高,備受游客的歡迎。特別是出境游到日本、韓國時,一家家精致特色的文具店深得各國游客的喜愛,是帶回國給年輕人作為旅游紀念品的絕佳之選。本次展會有古線裝的筆記本、古建筑風格便簽本,還有獨具景點特色的筆、書簽、明信片等,都十分小巧精致,讓人愛不釋手。

酒品及飲品:創意營銷 特色發展
面對日益旺盛的旅游商品市場,白酒企業也開始在其中尋找新的發展機遇,白酒產業與旅游產業的巧妙結合,極大緩解了白酒市場的下行壓力。例如,年輕化白酒領軍品牌江小白憑借創意營銷的手法,如今已經風靡80后、 90后酒友市場,并且成為重慶的一個重要標簽。另外,沖飲食品也在旅游產業尋找到了另一個新的發展空間,咖啡、花果茶、麥片、奶茶等在很多旅游景點也十分常見。這次展會展出的旅游商品,有大家耳熟能詳的紅星二鍋頭、牛欄山等白酒,也有海南炭燒咖啡、河北燕麥片、內蒙奶茶等沖飲食品。
特色食品:種類繁多 打開味蕾
很多游客在旅行時經常會有的遺憾就是,嘗不夠當地的特色美食。也正因如此,特色食品占據了旅游商品很大的市場份額。無論是北京的烤鴨、南京的小籠包、廣東的腸粉,還是長沙的臭豆腐、四川的涼粉、重慶的火鍋,只要你能在當地吃到的,幾乎都有速食版可以帶回家。這次展會我們可以看到,展出最多的就是玫瑰餅、月餅、麻花等各種點心類食品,枸杞、桑葚干等各種干果類食品,以及糧、油、醬等食品,可謂應有盡有。
工藝紀念品:辨識度高 設計吸睛
過去,同質化、低端化、地攤化等問題是旅游商品的軟肋,無論在云南、西藏還是廣西、貴州,銀飾、民族服飾、掛件等幾乎如出一轍,大家猜想這些應該叫“義烏旅游紀念品”。但是近年來旅游商品市場大變樣,不僅有創意、有趣味,而且辨識度非常高。就拿這次展會上出現的多款特色手機殼來說,即使其中一款簡簡單單印著“板兒爺”“老炮兒”等字樣,你便能輕易知曉這是出自何處。另外還有一款“泥好北京”兔兒爺,也十分吸睛,讓人記憶猶新。
茶葉及相關產品:琳瑯滿目 異常火熱
近幾年,“茶旅”的概念也異常火熱。也就是說,當人們把茶和旅游相結合、相融合,茶便成為了非常正宗的旅游商品。如西湖龍井、信陽毛尖、云南普洱、鐵觀音、碧螺春等,都是游客們非常喜愛的旅游商品。這次展會最值得關注的就是,專門設立了茶旅文化主題展區,不僅展出了各種茶葉、茶具、茶飲料,還有茶服、茶酒等周邊產品。其中,最讓人不可思議的是,還有一款國家體育場特許產品——“鳥巢·茶”,而且有紅、黑、藍等多款精美包裝,相信很多游覽鳥巢的游客一定會因新奇而大膽嘗試。
其他旅游商品:百花齊放 應有盡有
其實,各地的旅游商品不僅僅是上述所提,還有很多如絲巾、瓷器、化妝品等,可謂百花齊放、應有盡有,為游客提供了多樣化的選擇。總之,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經成為一種常態化消費需求,而旅游紀念品也成為游客必然的消費選擇。中國歷史悠久,地大物博,各個地區的旅游紀念品仍有很大文章可做,印刷在這領域的發展前景也非常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