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風軍
當前,軟包裝企業的市場競爭關鍵是產品質量與成本控制之間的競爭。在軟包裝企業的生產預算中,來自于印刷工藝過程中的損耗所占比例最大,很多軟包裝企業片面的追求機速,機速越來越快,但是在印刷工藝過程中如果出現質量問題控制不當,會給后續的各種工序帶來諸多不便。因此,在塑料凹版印刷工藝過程中,質量控制至關重要。本文試就此予以分析。
凹印機長及其機組成員配合決定凹印印品質量及損耗
在塑料凹版印刷中,人為因素非常關鍵。以前很多分析凹印印刷質量的文章都把機長技能與配合的影響忽略不計,這是一個很大的失誤。印刷工藝過程復雜,一切相互關聯的因素都在不斷變化之中,凹印機長及其機組成員配合是應對凹印質量變化與控制的關鍵所在,這個要引起重視。一旦印版制作好,其質量的優劣就成為了定局,在此環節中起關鍵作用的就是凹印機長及其機組成員配合,凹印機長操作機臺,控制凹印油墨使用、溶劑添加及配比、溫度與速度調整、張力及壓印力調整、刮刀的安裝等凹印印刷質量控制的各種要素,如何對這些要素進行協調、整合控制是衡量凹印機長技能水平的關鍵標準之一,更決定了凹版印刷品的最終質量與成本績效。
基于此,凹印機長技能水平高低直接決定了機長為企業所創造的效益的高低,而凹印機長的技能更多地是體現在印刷過程中的各處細枝末節,但卻決定了印刷品的質量以及損耗。
塑料凹版印刷過程質量控制關鍵要素與控制
在塑料凹版印刷過程中,影響印刷質量控制的要素有很多,如油墨使用、溶劑配比、溫度、張力、刮刀等。
凹版油墨使用與質量控制
當前軟包裝行業凹印油墨主要有苯溶性油墨、酮溶性油墨、醇酯油墨3種,不同類型油墨的特性是不同的。印刷前凹印機組成員應根據生產需要領取相應類型油墨。為了對印刷過程進行合理的質量控制,印刷人員應當掌握合理的油墨使用方法并熟知相關注意事項。
①油墨調配之前要充分攪拌均勻,因油墨長時間放置后部分固含物、樹脂會沉積在墨桶底部,上層油墨濃度相對較低,如攪拌不均勻,就直接改變了油墨各成份比例,即使加入溶劑也不能得到充分溶解,大大降低了油墨印刷適應性,印刷過程中就會導致很多質量問題。
②通常情況下為保證印品顏色有較好的均勻性,調配好的油墨應當放置一段時間,等待稀釋劑和油墨完全溶解均勻后再投入印刷。
③不管是調配專色還是直接使用,不同類型的油墨不能混用。
④油墨在使用過程中,溶劑隨時間不斷揮發,油墨的黏度會上升,為了保證印品顏色的均勻性和降低色差,藍、紅、黃、白和大面積專色印版應當用油墨泵循環起來,并且不定時的添加適量溶劑以保證其黏度一致。
⑤在印刷環節中溶劑的配比及添加對軟包裝印刷質量的控制非常重要,合理的溶劑配比和及時的溶劑添加會給油墨帶來較好的印刷適應性。對真溶劑揮發較快的油墨類型,可在混合溶劑中適當提高真溶劑的百分比,以保證溶劑對樹脂及助劑的溶解性。另外,環境溫度較低時溶劑對樹脂、助劑的溶解性能下降,也應適當提高真溶劑的比例,提高溶劑對樹脂及助劑的溶解性能。
⑥對專色油墨應盡可能一次調足該批的使用量,避免因多次調配出現的色差問題。
⑦為了降低刀線、跳線、刮不干凈等印刷質量問題,舊油墨使用前要過濾并且適當添加新油墨或樹脂,以保證其印刷適應性。對墨盤中使用了較長時間的油墨,由于環境的影響,其中可能混入雜質,其表面結皮均可能產生粗顆粒。為避免刀線的產生,應重新過濾后再使用。
⑧印刷完成后,需更換的油墨要及時密封起來,以供下次使用。如果長時間暴露在空氣中油墨會結皮、吸水、樹脂析出,給以后的使用帶來不便,嚴重的會變質報廢,直接造成經濟損失。
干燥溫度和風量質量控制
干燥溫度和風量影響著油墨的干燥程度,應根據印刷速度、墨層厚薄、溶劑揮發速率、材料的不同,及時調整干燥溫度。一般而言,抽風量應略大于進風量,以防止熱風從烘箱溢出吹到版面上,進而造成燥版、堵版等質量問題,在不影響套色穩定性的情況下,盡量加大進風量和干燥溫度來加快油墨干燥,為防止出現假干現象,應合理調節干燥溫度和印刷速度。而對于高速印刷機,薄膜經干燥箱后在進入下一印刷單元前,應經循環水冷卻。因為薄膜在較高的溫度下容易拉伸,使套印發生困難;薄膜上的熱量會傳遞給下一印刷單元的版面,使版面升溫,溶劑揮發加快,網點內油墨的初干性加快,轉移性變差,嚴重時將造成網點堵塞。
薄膜張力質量控制
不同種類、厚度、寬度的薄膜材料,內應力不同,所以應根據不同薄膜的特性,調節放收卷張力。放卷張力太小,高速印刷時,薄膜在縱向、橫向會有抖動,以至于造成走膜跑偏、折皺;太大時易造成薄膜的拉伸,發生變形后會造成套色不準。收卷張力太小時,會造成收卷不整齊;張力過大時,收卷過緊,會造成油墨反粘,特別是金、銀等對基材附著力不強的油墨收卷時應盡量降低收卷張力。一般出膜張力比進膜張力大8%~15%。放卷張力以薄膜進給時平穩,不起飄,不起縱向條紋為宜;收卷張力在以收卷整齊、直立時膜層不滑出的情況下盡量小。
印刷過程中刮刀的安裝、調整與質量控制
在印刷過程中,刮刀的安裝和調整對印品的外觀質量控制也起著很重要的作用,總的來說刮刀安裝角度、長度、壓力應根據不同的印版做出不同的調整,才能保證在印刷過程中最大程度的減少質量問題。刮刀合理的安裝角度為45°,但是刮刀在負載的狀態下,刮刀自身會有約5°的彎曲,所以刀的安裝角度一般在50°~60°為宜,角度太小刮刀不易將版面的余墨刮盡,字體、色塊容易出現拖尾,空白與圖案交界處容易出現跳線;角度過大時,刮刀與版面的摩擦力增加,加快了刮刀和印版的磨損,減少其壽命,加快其更換頻率,間接增加成本;而且不利于淺網處油墨的轉移,對于淺網較多的印版,刮刀角度及壓力應減小。
一般刮刀與襯刀末端的距離為3~10mm;襯片與刀架的距離為15~20mm,二者之間要干凈,保證他們完全加緊,防止印刷過程中產生波浪,為避免安裝時刮刀產生波浪紋,應先從刮刀架中間旋裝,再逐漸往兩邊,而且兩邊輪流旋裝,不能一步到位,必要時應用碎布夾緊刀片和襯片,并用力向一側拉,再裝螺絲。
刮刀到壓印點的距離太長,網穴中的油墨會因為與空氣接觸時間過長而干燥過度,復溶性較差,從而產生堵版現象,特別是對淺網的轉移率影響很大;距離太小會使在無圖案區起潤滑作用的極薄的墨層,在承印物上留下模糊的印痕。距離的大小是印刷中的一個重要控制點。刮刀刃口與版輥的母線平行,否則印刷過程中會造成圖案兩端色深度不同。為了節約成本,刮刀往往會重復使用,刮刀的研磨方法影響著研磨的質量,從而影響著印品的質量,事實上刮刀與印版接觸的并不是全是刀刃,而是刀背面和刀刃之間過渡面,故再研磨刮刀時不能單單只磨刀刃,其實舊刀的缺口是在過渡面上而不全是刀刃,正確的研磨方法應是要采取三面研磨原則:背面、刀刃、過渡面都要給予研磨,才能保證舊刀缺口被研磨掉。
壓印輥的壓力與與硬度控制
壓印輥的壓力與硬度影響著印刷外觀質量,如淺網轉移效果、是否有漏印、特別是大面積圖案的平整性等,對于圖案面積較大、墨層厚的印版應選擇硬度較大的膠輥,但是壓力不宜過大,否則印品會有皺褶,影響產品質量,淺網較多印版應選者膠輥硬度小些,壓力適當增加。
其他
還有很多細節也影響著印刷質量的控制,首先,印刷用的基材要符合印刷的要求,這關系到油墨對基材附著力的高低;印刷時也要注意保證導輥干凈、壓輥光潔、完整,否則就會出現粘墨、漏印等問題。
結束語
對于軟包裝生產而言,印刷工序是工藝過程比較復雜的一個環節,也是影響凹版印刷品質量控制的重要環節。要對其做好質量控制,就必須建立一個合理的質量控制整體過程,人、機、工藝協同控制,把握好每一個質量控制的關鍵要素,各環節協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