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星
(華電新疆發電有限公司,新疆 烏魯木齊 830063)
狹義的電力安全監督檢查是指安全監督部門、車間和班組安全員共同構成的3級安全監督網絡,對電力企業的常規性生產活動進行安全監督和檢查,保障企業的電力安全。此項工作對電力安全監督檢查工作人員的工作技能及職業素養提出了極高的要求;他們不僅需要具備電力安全生產的相關專業知識,同時還應了解電力安全監督檢查的各項法律法規并熟悉企業內部的規章條款。電力企業為實現生產安全,應將安全監督檢查貫穿于生產的每一個環節,將安全意識覆蓋于企業全體員工。
企業的安全生產系統由安全生產保證體系和安全生產監督體系共同組成,其中安全生產保證體系要保證企業安全、可靠地完成生產任務,要在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的安全生產閉環管理過程中,明晰各生產環節的責任人及責任范圍,使企業事事、人人、處處、時時考慮到安全問題,落實好安全保證措施。安全生產監督體系則直接對企業安全第一責任人和安全主管領導負責,要監督、檢查安全生產保證體系,在完成生產任務的全過程中是否嚴格遵守各項規章制度,是否落實了安全技術措施和反事故技術措施,是否保證了企業生產的安全可靠。2套體系的共同目標是保障企業生產安全,因此,以下所述電力安全監督檢查是指在企業安全生產保證和安全生產監督體系的協作下,共同實現電力企業的安全管理。
(1) 電力安全監督檢查是保障國民經濟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措施。電力工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為社會生產和人民日常生活提供電力保障。如若發生供電中斷,會導致各行業的生產陷入停頓,嚴重影響人民的日常生活,還會帶來一系列次生事故和災害。電力安全的重要性決定了電力安全監督檢查的必要性。
(2) 電力安全監督檢查是維系電力企業生存的基礎。如果電廠經常發生事故,就無法實現滿發穩發和可靠生產;如果系統經常發生事故,系統中的發電廠和變電站便不能正常運行,就會使電力生產和輸配電處于混亂狀態,因此電力企業需要安全監督檢查維系其生存發展。
(3) 電力企業的生產環境需要安全監督檢查。電力企業的生產環境具有以下特點:電氣設備多,高溫高壓設備多,易燃、易爆和有毒物品多,高速旋轉機械多,特種作業多等。勞動條件和環境的復雜性致使電力企業的危險因素較多,進而對生產人員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脅。因此,電力企業的生產需要安全監督檢查,以實現防范于未然。
由于安全管理工作效果和效益的滯后性及不顯現性,使得企業生產保證體系的員工對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認識不足,車間領導、班組長等一線管理人員仍然抱有安全工作是安全監督部門的事、安全管理工作可做可不做的想法,對于企業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往往重視不夠,甚至存在為趕工期、趕進度而忽視安全的想法和做法,對一些違章違紀現象習以為常、熟視無睹。這就需要安全生產監督體系進行檢查、監督和及時糾正。但在實際運作過程中,2套體系往往容易發生沖突,安全生產保證體系的員工和領導未能將安全生產視作分內職責,因此對安全監督檢查存在逆反心理,對安全監督檢查產生對立情緒,應付甚至抵制安全工作;而安全監督檢查體系人員在推進工作中反復遇阻便產生畏難情緒,放松標準,不能嚴格按照安全管理標準約束不當生產行為,不能及時消除安全隱患。安全生產保證與安全監督2套體系的工作相互掣肘,導致電力企業中安全與生產“兩張皮”的現象普遍存在。
電力企業的員工是否具備安全意識以及安全意識的高低嚴重制約著企業安全生產的持續性,然而現階段電力企業有些基層工作人員的安全生產責任意識仍較為淡薄,對安全工作缺乏嚴格認真的態度,缺乏“嚴、細、實”的工作作風,安全生產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在生產工作中,違章操作、違章指揮和違反勞動紀律等行為時有發生,如配電設備臨時性檢修工作中經常出現無票作業行為;應當停電作業的沒有停電、驗電、掛地線便開始工作;在檢修、施工中不認真落實現場安全組織措施和技術措施,違反操作規程作業和不正確使用安全工器具等。另一方面,部分電力企業的安全工器具質量堪憂,尤其是一些基層農村供電所或供電營業所的登高作業器具和小型起重器材等安全工器具的質量合格率不高,但工作人員疏于對安全工器具的定期檢測,報廢管理流于形式,許多已明顯損壞的工器具仍在超期使用。同時,企業的設備檢修記錄、試驗報告、設備檔案記錄也更新不及時、不準確、不規范,保管不認真,這類人員的不規范行為,導致工器具設備存在安全隱患。
為有效保障電力企業的安全生產,國家職能部門已出臺針對性的法律法規、方針政策,規范、指導和監督電力企業的生產行為。但在實際的應用執行過程中,很多電力企業沒有根據國家的政策方針梳理本企業的管理體系,亦沒有根據企業在運作過程中的實際情況對企業的規程條款進行更新和完善。使得安全管理工作無章可循,“兩票”執行情況差,“五防”裝置管理不規范,應急預案管理不完善,設備的日常檢查和維護工作沒有得到有效開展,不能嚴格按照事先制定的工作流程進行管理和維護;企業的安全生產責任考核獎懲制度不嚴格或執行不力,常常是走形式、走過場、應付上級領導。
在很多電力企業中都存在監督與管理不嚴格的現象。
(1) 企業重項目、輕日常管理。電力企業的生產環境復雜,小問題、小疏漏都可能會造成巨大的安全責任事故。在電力安全監督檢查過程中,如果安全員回避一些細節性的問題或缺陷,沒有及時加以約束或整改,最終可能會釀成大事故。
(2) 將安全監督與管理工作形式化。企業制定的標準的執行力度不夠,安全監督檢查工作不能嚴格執行,導致安全生產環節不能得到有效的監督與控制。
(3) 電網管理的科學性和規范性存在問題,沒有根據監督的要求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導致電網的穩定與安全存在隱患。
電力企業要實現安全生產,必須正確認識安全與生產之間的關系,明確只有生產安全,才能實現企業效益的最大化,才能為員工帶來美滿幸福的生活,才能推進企業的發展。安全生產保證體系和安全生產監督體系是共同為電力安全服務的,其目標一致,應當通力合作以提升電力企業安全監督檢查的有效性。電力安全生產保證體系與監督體系的關系如圖1所示。
(1) 加強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識。安全知識培訓是安全的基礎,《安全生產法》規定:“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對從業人員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保證從業人員具備必要的安全生產知識,熟悉有關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掌握本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了解事故應急處理措施,知悉自身在安全生產方面的權利和義務。未經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合格的從業人員,不得上崗作業”。因此,企業應做到以下2點:一是要做好日常的安全生產培訓和教育工作,要求作業人員必須經行業有關部門考核合格后上崗,同時應定期開展多層次的員工職業道德培訓、職業技能培訓和管理知識培訓,不斷提高員工的整體素質,以適應電力體制改革與發展的要求,定期對生產人員進行《安規》培訓,將安全生產理念深入人心;二是要完善企業自身的安全生產和管理制度,加大管理力度,切實貫徹到日常生產中,并配合相應的獎懲制度,調動員工對安全工作的積極性,使其自覺、自主、自動地按照各種安全規章制度來行事。

圖1 電力安全生產保證體系與監督體系
(2) 企業有責、員工知責,全體員工落實責任。安全責任制是安全生產管理的靈魂,是安全生產的保障。首先,企業要有責,主要包括縱向方面各級人員(從最高管理者、管理者代表到一般員工)的安全生產責任制和橫向方面各職能部門(如安全、設備、技術、生產、基建、人事、財務、設計、檔案、培訓、宣傳等部門)的安全生產責任制;其次,員工要知責,通過對所建立的安全責任制的大力宣傳,組織各級各類人員進行學習討論,保障安全生產責任傳遞到崗、落實到人;最后,企業全體員工切實負起責任,落實安全責任,這是安全責任制建立的最終目的。
(3) 制定、執行、落實安全規章制度。《安全生產法》第4條之規定指出,“生產經營單位必須遵守本法和其他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加強安全生產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和安全生產規章制度,改善安全生產條件,推進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提高安全生產水平,確保安全生產”。因此,電力企業首先應當基于國家的法律法規,結合企業自身實際,制定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合理的安全規章制度;其次在執行安全規章制度時要公平、公正、一視同仁;最后安全規章制度一旦制定,就必須持之以恒、一以貫之地落實。
(1) 安全監督高標準、嚴要求,重實際、求實效。電力企業安全監督檢查工作,首先要結合國家的相關規定,依法辦事;其次,要建立完善的考察體系,并將考核與監管充分結合,明確電力企業考察的具體流程和內容;最后,采取積極有效的激勵措施,提高電力企業員工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使電力企業的安全監督檢查取得實效。要用制度管人、流程管事,確保電力企業安全生產的實現。
(2) 安全監督檢查要常態化、規范化、系統化、科學化。首先,電力企業安全管理涉及到方方面面,許多工作必須通過全面、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管理,才能保證安全,因此安全監督檢查必須是一項常態化工作,貫穿于企業生產的各個環節,及時發現現場工作與管理中存在的隱患和漏洞,糾正違章并完善安全措施。其次,安全監督檢查工作絕不能僅停留在現場安全管理表面上,應該在大量深入的現場管理實踐中,不斷發現和研究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透過現象看本質,找出安全管理中的規律并上升到理性認識,形成規章制度,用不斷完善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指導工作,使安全管理規范化、系統化。最后,安全監督檢查工作應與企業生產方式的變化相協調,應注重研究新情況和新問題,走繼承、發展、創新的安全管理之路,實現安全監督檢查科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