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江明
10月25日,冷戰結束后北約最大規模的軍事演習“三叉戟接點2018”(Trident Juncture 2018)在俄羅斯邊境上演。軍演持續兩周,參演兵力多達5萬人,出動軍機150架、戰艦60艘以及上萬輛軍車。
軍演地點除挪威中部和東部,還有北大西洋、波羅的海等區域,非北約成員國瑞典和芬蘭也為“三叉戟”演習參演國部隊開放領空。由于本次軍演的規模實在龐大,在演習結束后冰島超市和酒吧居然出現啤酒斷貨的情況。
北約發言人說,軍演旨在演練共同防御某一假想敵,“所設想情況和演習不針對某一特定國家?!碑斎?,誰都知道這次軍演的假想敵就是隔壁的俄羅斯。而且,在三叉戟演習結束之后,北約軍隊很快將會再投入由波蘭和巴爾干國家主辦的“蟒蛇”(Anakonda)軍事演習中。那么這兩次連續的重大演習,對北約軍隊而言意味著什么?到底在準備哪些科目呢?
從演習的科目來看,三叉戟演習的主要目的是演練北約在波羅的海區域的國家遭遇鄰國跨越邊境的攻擊做出的反應。本次演習中涉及到混合戰、戰區彈道導彈防御、網絡防御、戰略通信以及化學、生物和放射防御等全部傳統戰爭的科目,和2015年的三叉戟演習基本相近。
挪威特隆赫姆,來自31個國家的5萬名士兵參加北約“三叉戟接點”聯合軍演,這是冷戰結束后北約最大規模的軍事演習
2015年那次的三叉戟演習,主要演習區域為西班牙、葡萄牙和意大利等南歐地中海地區,以國際安全任務為主。比如演習中涵蓋了一些人質救援、人道主義援助類型的科目,并且演練了如何對ISIS這樣的組織進行打擊。
盡管當時俄羅斯與烏克蘭的爭端已經引起了歐盟和北約的反彈,并且對俄羅斯實施了經濟制裁,然而在軍事準備上,仍舊以關注中東和中亞地區為主。
而今年的三叉戟演習則將重點全部放在了如何進行傳統戰爭的科目上。比如在演習中北約部隊演練了如何確保北美和歐洲之間的海上通道安全的科目,還重點演練了如何在北極圈內作戰以及保證后勤供給。
顯然 ,無論是基地組織還是ISIS都不具備威脅歐美海上交通線的能力,當然也不可能在北極圈內發動對北約的攻擊。
由此可見,今年的三叉戟演習藍本徹底轉向冷戰時期的大國對抗模式,對于這一點北約和美國其實一點都沒有掩飾的意思。
前北約部隊司令Philip M. Breedlove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就提到,“過去20年我們專注于在中東和中亞進行反叛亂戰爭,現在迫切需要重新激活北約部隊應對傳統戰爭的準備和技能。當我們看到俄羅斯軍隊進入克里米亞和烏克蘭時,我們需要重新獲得集體防御能力,讓自己在這方面恢復到北約建立之初(指冷戰中)所需的熟練程度。”
有趣的是,在三叉戟演習完成之后,波蘭地區舉辦“蟒蛇”(Anakonda)演習則涉及應對新出現的軍事威脅,包括常規戰爭和混合戰爭。而根據波蘭軍方發言人的論述,這次演習的場景主要預示著因東歐地緣政治變化而出現的先發制人打擊和預防行動。
從演習科目來看,似乎和2016年的那次區別不大,主要為波蘭、波羅的海國家和美國陸軍參與的一次大規模作戰演習,但實際上頗有針對性。
美國前助理國防部長Evelyn Farkas在2016年演習時曾對媒體透露,“如果我們盟友的領土上出現了小綠人(指克里米亞半島忽然出現的穿綠色無標示軍服的武裝人員),那么我們和盟友應該清楚如何應對他們?!憋@然,這番講話依舊是針對俄羅斯在烏克蘭巨變后的地緣政治干涉手段。
冷戰結束后,北約軍隊基本被賦予了全球干涉的國際安全部隊角色,傳統針對地緣政治摩擦的業務變得可有可無。而從這兩次演習的科目以及相關人員的態度可以看出,北約軍隊正在面臨一次全面的轉型,從全球干涉轉向針對性的為地緣政治威脅作準備,這正好說明美國和北約正在收縮戰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