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李菁
金箔和天青石上色的手繪本插畫、寶石鑲嵌的封面和書匣,都不在話下,最珍貴的則是藝術家們在充裕的資金贊助和有意識的多層宗教文化藝術交流影響下放飛了最瑰麗的想象,為俗眾們展示了惟美的天堂及理想生活畫卷。

這個秋季的都柏林戲劇節兒童劇都很有意思,幾周前在市中心一個先鋒劇院Project Arts Center看了名為《螢火蟲》的兒童劇,講得是一個牛津生物學家的侄女愛好和探尋昆蟲學,并在青春期不斷探尋自我與真我的故事。小劇團都是一人分飾幾角,念、彈、說、唱、演無不精彩。小朋友很愛象征夢境與季節/時間的燈光變化,不停問我為什么燈光又變了,然后說藍紫色交匯處的光線很美。
秋天來了,我們都像負重的刺猬,在一片流光溢彩中緩緩挪動。戲后我和小朋友一致認為這是今年看過的所有兒童劇里我們最喜歡的一出!演員退場后小朋友們沖進劇場痛快玩耍,我站在場邊碰到了編劇。我跟他說這戲真美,場景就像一幅幅流動的畫一樣。他說自從切斯特·比替手稿圖書館展出14 - 15世紀的《時令之書》系列中世紀手稿插畫以來,他在兩年時間里常去觀展。最使他著迷的,是插畫中人們的生活和勞作充分與季節交替相融合,他們通過紀念季節相關的節慶,按季改變生活方式,以融入世界的循環,從而理解生命的循環。
這位編劇提到的切斯特·比替手稿圖書館是我在都柏林最喜歡的地方之一。它位于市中心的都柏林城堡,主要功能是博物館,同時也舉辦大量藝術和文學相關的公眾教育活動和學術活動。藏品主要是愛爾蘭第一位榮譽國民艾佛德·切斯特·比替爵士的私人收藏。其被譽為二十世紀私人所有的最珍貴的手稿和書籍藏品,其中不乏極為珍稀的世界文化遺產,囊括了藝術的、宗教的、世俗的方方面面,藏品年代跨度極大,從公元前2700多年到上個世紀的都有。不僅常設展覽免費向公眾開放,而且每次有珍貴手稿修復,在重新裝幀成書之前,都會將散頁獨立裝幀鑲框,進行單部手稿特展,配合以來自世界各地最好的手稿研究者的講座,和資深學者們志愿向公眾提供的導覽講解。
比替圖書館的西方館藏包括了最早的圣經蒲草紙抄本,和一系列非常珍貴的摩尼教文本。切斯特·比替圣經殘卷為11個寫在紙莎草紙上的古老手抄本圣經的合集,其中7個包含舊約片段,3個包含新約。一個含有哈諾客書,另外一篇講道;用希臘語寫成,來源于基督徒信仰的初期。早期舊約圣經殘卷的內容包括四部福音書中最早的已知副本和使徒行傳、圣保祿書、啟示錄和其它早期文本。這些殘卷的寫成時間可追溯到公元2世紀至公元4世紀,一部分保存在比替圖書館,一部分保存在密歇根大學和另外幾個地方。中世紀館藏部分最搶眼的展品包括14 - 17世紀西歐各地工坊中出品的最精美奢華的時辰書(Book of Hours)。金箔和天青石上色的手繪本插畫、寶石鑲嵌的封面和書匣,都不在話下,最珍貴的則是藝術家們在充裕的資金贊助和有意識的多層宗教文化藝術交流影響下放飛了最瑰麗的想象,為俗眾們展示了惟美的天堂及理想生活畫卷。今年的特展《金與藍》就是法國14世紀工坊中出品的最精美的時辰書作品,不僅可以作為中世紀圣徒節日名冊,還有一系列詭譎華美的“與死神共舞”畫面(這個法國工坊的特色),而且是中世紀裝幀藝術與宗教-王權象征最繁復精細的呈現。
比替圖書館的伊斯蘭世界藏品同樣揚名四方,超過六千件藏品中大部分為書籍手稿和獨立書法作品。這其中包括超過260件完整的或殘缺的古蘭經抄本,最早的源自8 - 9世紀,包括當時伊斯蘭世界頂尖書法家的作品。在這些古蘭經抄本中,不僅書法與詩篇相得益彰,使得文本本身和詩篇的韻律水乳交融,在頁面上舒展為那個時代最好的文學-藝術作品,而且其裝幀插繪的難度之高,讓人望而生畏。去年的特展是比替圖書館伊斯蘭藝術藏品中最古老的一部古蘭經抄本之一,每一頁經文的書法篇幅都精心編排過,每一頁都有30種以上的花卉和藤蔓插繪裝飾,絕大部分植物特別是花卉的細節都需要用放大鏡看,而且各個不同。據說無論是書法還是插繪稍有差池整頁就要銷毀重做,無論已經用了多少金箔和珍貴礦物制成的顏色去涂繪上色。所以雖然細看仍會有小細節上的細微涂改,但總體上幾乎每一頁都是完美的,而且奢華繁復得難以想象。
比替手稿圖書館大量卓絕的館藏中,有一小部分數量不多但精選的上等亞美尼亞手稿收藏。上世紀最出色的亞美尼亞手稿研究者之一,Sirarpie Der Nersessian (1896 - 1989) 教授曾經在1958年第一次出版比替圖書館的亞美尼亞手稿編目。在編目過程中Der Nersessian把比替圖書館的館藏亞美尼亞手稿放在整個亞美尼亞手稿演化史中觀察,努力辨別每個插畫畫家,其風格、其象征手法、其師承、其工作的繕寫室等等。而這基于67部手稿的編目結果已經足以成為亞美尼亞手稿繪畫研究史上的重要作品。很大原因是因為比替圖書館的亞美尼亞手稿收藏品質之精。館藏中相當部分的手稿來自13-14世紀西利西亞王國時期,也是亞美尼亞中世紀手稿編繪的全盛期;而館藏大部分手稿來自16-17世紀,歐洲文藝復興對亞美尼亞藝術影響極大的時期。館藏最早的兩部12世紀手稿分別來自埃德薩和安提阿,彼時都是十字軍國家所在地。也有同一時期在君士坦丁堡和耶路撒冷編繪的手稿。2016 - 2017年,我和復旦大學英語系的中世紀手稿學者包慧怡曾合寫并發表過關于比替圖書館亞美尼亞手稿研究的論文,作為我們學生時代一起在比替圖書館度過的無數美好時光的紀念。
都柏林戲劇文化節期間我們還帶小朋友到城北的“巧克力工廠”(都柏林獨立藝術家們的一處集中工作坊租賃地),他學校的美術老師帶我們參觀了自己的畫作和建筑內大大小小幾十個藝術工作坊。小朋友對雜亂無章的工作坊很好奇,尤其對他老師的那張煉金術士工作臺感興趣。據老師說她在樂施會二手家具店前后講價講了一年兩個月,終于從五百歐元講到八十歐元拿下。不僅小朋友,連我都覺得在那張工作臺上工作會有魔法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