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
摘 要:在油畫創作的探索和思考當中,白賁美學起到了很好的理論指導作用。白賁美學是中國傳統的重要美學思想,由周易引申而出,體現了“大道至簡”“道生萬物”“追求本源”的哲學思想,對于中國傳統繪畫影響深遠。近現代,中西方藝術相互影響,白賁美學又對油畫創作給予了非常有價值的啟發,對于油畫創作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白賁;本質;本源;油畫
《易經》是包含了豐富的美學思想的重要儒家經典?!兑捉洝分械脑S多卦也富有美學的啟發,對于后來藝術創作方法論和藝術思想有著很重要的影響。這里主要探討《賁卦》的美學思想以及對于油畫創作方面所帶來的啟迪。在油畫創作的探索和思考當中,白賁美學起到了很好的理論指導作用。白賁美學是中國傳統的重要美學思想,由周易引申而出,體現了“大道至簡”“道生萬物”“追求本源”的哲學思想,對于中國傳統繪畫影響深遠。近現代,中西方藝術相互影響,白賁美學又對油畫創作給予了非常有價值的啟發,對于油畫創作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白賁美學對于油畫的藝術創作的重要意義
易經《賁卦》中包含了兩種美的對立,一是華麗繁復的美,二是平淡素凈的美。“上九,白賁,無咎?!辟S本來是斑紋華采,絢爛的美。白賁,則是絢爛又復歸于平淡。所以荀爽說:“極飾反素也?!庇猩_到無色,例如山水花卉畫最后都發展到水墨畫,才是藝術的最高境界。所以《易經》的《雜卦》說:“賁,無色也?!边@里包含了一個重要的美學思想,就是認為要質地本身放光,才是真正的美,所謂“剛健、篤實、輝光”就是這個意思。?這種思想在中國美學史上影響很大,自然、樸素的白賁的美才是藝術的最高的境界。最高的美,應該是本色的美,就是白賁。中國人的畫,要從金碧山水,發展到水墨山水;中國人作詩作文,要講究“絢爛之極,歸于平淡”。所有這些,都是為了追求一種較高的藝術境界,即白賁的境界。白賁,從欣賞美到超脫美,所以是一種揚棄的境界。
二、白賁美學讓油畫藝術創作走向純粹
王廙(王羲之的叔父)曰:“山下有火,文相照也。夫山之為體,層峰峻嶺,峭崄參差,直置其形,已如雕飾,復加火照,彌見文章,賁之象也?!保ɡ疃瘛吨芤准狻罚┟朗紫纫娪诘耧?,即雕飾的美。但經火光一照,就不是雕飾的美,而是裝飾藝術進到獨立的藝術。繪畫是獨立純粹的藝術。在火光照耀下,山嶺形象有一部分突出,一部分看不見,這好像是藝術的選擇。由雕飾的美發展到了以線條為主的繪畫的美,更提高了藝術家的創造性,更能表現藝術家自己的情感。無論是中國繪畫創作,還是西方油畫創作,藝術創作都是有共同的相關性規律,都是由繁入簡,形成爐火純青的凝練純粹的藝術形式。比如八大山人,采用大寫意的筆法,象征寓意的表現手法,對筆下的花鳥魚蟲進行夸張,用筆老辣大膽概括,以其簡練的造型和奇特的形象特征,使作品形象突出,主題鮮明,以此表現孤傲不群、憤世嫉俗的性格,從而達到前所未有的藝術高度。無獨有偶,藝術的由繁入簡,不單單在中國繪畫是這樣,在西方的藝術發展中,亦是如此。印象主義畫家主張走出空氣沉悶的畫室,走上街頭,奔向田野,涌向海灘,憑借自己的心和眼,表現現實當中光怪陸離的色彩變化,畫面色彩豐富。而到了后印象主義,畫家們在對景寫生的同時,更加注重表達內心感受,由此,畫面形式開始走向凝練,單純的畫面語言,概括的用色,以及富有畫家感情的獨特用筆,構成了后印象主義的風格特征,西方藝術由此走上了一個新的高峰,由此,開啟了現代藝術的大門。雖然西方藝術的發展轉變并沒有直接受到中國白賁美學的影響,然而,殊途同歸,我們不難發現,白賁美學,讓藝術開始走向純粹。
在我的油畫寫生創作當中,白賁美學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思想啟發作用。我將寫生視為創作而非簡單的習作,因此我的寫生的關注點不再是單純的眼睛里看到的風景,而是通過寫生尋找一些更接近于本質的更加純粹的東西。我嘗試通過簡單質樸的藝術語言,在油畫布上以最直接的方式橫涂豎抹去表達內心的感受、單純而有意味的形式以及我所想表達的一切精神性的和思想性的東西,而不是簡單的風景圖像的描摹和技法的矯揉造作。在黃土高原、太行山、皖南、蘇州等地的每一次外出寫生,我都去努力地表達個人的情感、地域性文化以及地域精神;努力地通過風景的寫生,表達一些更深層次的東西。每到一個新的地方寫生,我都會先在這個地方走上一天看看,查閱當地的縣志,和當地的老鄉聊聊天,感受當地的風土民情以及人文歷史,這個過程也是“采景”。而這個“采景”不單單采眼前的風景,更是是采心中之景,思考和醞釀典型性的畫面元素,如何構成又如何表達才足以去表達心中的意象,那一點點風景之外的更深層次的東西。比如到太行山寫生,通過體會、感悟,我努力去表達太行精神,那種山的厚重感、綿延感,山民的質樸、吃苦耐勞的不屈的韌性。在畫面元素的選擇上,受白賁美學的影響,我力求純粹,大膽對眼前物象進取舍概括,選取最具有典型性意義的元素去構成畫面,巍峨的大山,與山渾然一體的石頭房子村落,生長扭曲毫無規律卻表現出極強的生命力的山間林木等等。在表現語言的選擇上,受到白賁美學的影響,同樣我追求的是純粹和統一。對于色調,我追求的是足以表達眼前太行精神的一種色調,畫的是內心感受到的一種色彩意象,用色較為單純厚重,于統一之中再去尋找變化以及在統一的氛圍中對畫面元素進行經營布置。關于用筆,受太行山的感染,我用筆果斷而剛毅,既傳達內心感受,又很好地體現了太行的精神。又例如到了杭州西湖,看到的是一片煙波浩渺,遠處的青山是灰蒙蒙的藍紫,才真正的觸景生情體會到南方水鄉文化煙雨朦朧的“意象”。那眼前西湖的這一片景象,不正好就是對于“白賁之美”最好的詮釋嗎?此時此刻,我們只需要跟隨著自己的內心走,用心去體會,用心去感悟,西湖所傳遞的這種文化氛圍會不經意間感染我們,在寫生的時候關注點不再是瑣碎的細節,而是整體的這種心中所感悟到的“意象和色彩”。
在進行人物油畫藝術創作時,白賁美學同樣有著重要的意義,在創作構思的階段,我就開始有意識地去想畫面的整體氛圍、凝練純粹的人物關系和畫面元素。歷史上的油畫創作也是這樣,浪漫主義油畫藝術創作注重熱情的色彩、激情洋溢的用筆,而古典主義則注重構圖的嚴整以及畫面的均衡。通過色彩、用筆、構圖可以傳遞畫家的情感,因此,在創作的構思階段,我就開始在構圖上、用筆上、色彩上對畫面效果進行整體預想,尋求最合適的語言去表達最好的效果。在對于人物的處理上,我的關注點常常在人物與人物之間的呼應關系、主次關系,以達到有詳有略。為了達到傳神以及生動感人的效果,經常把人物的眼神與手勢刻畫得非常精細。對于人物衣著的處理,我的關注點是人物的動態關系以及內在結構,而后隨類賦彩,忽略人物衣著上多余的細節。對于畫面背景的處理,我則借鑒中國傳統人物畫創作的表達方法,常常是仔細刻畫人物而背景簡略概括,或者在背景中僅僅出示有助于點明環境和烘托畫面氛圍的元素。對于整體顏色的處理,是根據畫面整體需要,主觀化處理色調,主觀化的對畫面上的每一塊顏色進行構圖安排,我稱之為“色彩構成”。在油畫藝術中,色彩的構成和分割是非常重要的,往往一塊顏色用得好用得妙也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思考畫面整體的色彩構成的同時,實際上也是在純粹化畫面色彩,這種純粹不是指顏色純,而是指一種顏色上的統一和概括。在對于單個人物的處理刻畫上,我仍然關注純粹統一。首先是固有色的把控,亦或是對人物整體的色彩感受和主觀處理。畫畫的過程需要主觀去體會人物的感覺,如同畫風景的道理一樣,“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實際上是畫心中的“人”,這樣就不會被眼前的感覺帶著走,而是帶著感覺主觀地在畫面上游走。此時關注點就不再是一些臉上的細節等冷暖關系,而是具有取舍以及主觀概括的一種藝術表達,這也是白賁美學所帶給我的油畫藝術創作上的啟迪。
三、白賁是一種概括的美
唐人張彥遠《歷代名畫記》載:唐以前山水大抵“群峰之勢,若鈿飾、犀櫛,或水不容泛,或人大于山”,“石則務于雕透,如冰澌斧刃;繪樹則刷脈鏤葉,多棲梧菀柳,功倍愈拙,不勝其色?!边@是批評當時的山水畫停留在雕琢的美,而沒有用人的詩的境界來加以概括,使山水成為一首詩,一篇文章。這同樣表示了藝術思想的發展,要求像火光的照耀作用一樣,用人的精神對自然山水加以概括,組織成自己的文章,從雕飾的美,進而到繪畫的美。藝術創作也是一樣,無論國畫寫生還是油畫寫生,概括能力非常重要。高水平的畫家,都擁有超凡的概括能力。他們都可以把繁瑣的物象簡單化,又具有把簡單的物象畫復雜化的能力。然而,這簡單化并不是簡簡單單的把眼睛當中的事物抽象化,也不是把簡單物象刻意裝飾雕刻復雜化,而是畫家們在“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將自然美、主觀意志以及藝術家強烈的思想感情融匯一體形成的高度凝練的又飽含感情的藝術形象。因此,我們可以說白賁之美是一種高度概括凝練的美。
四、結語
總而言之,油畫藝術創作有其自身的規律性。伴隨著油畫藝術的發展,其某些規律性元素與中國傳統美學白賁美學思想,有著異曲同工之處。我們在進行油畫藝術創作的同時,應當注重吸收各個民族各個國家的優秀文化思想,這其中,白賁美學思想,對我的油畫創作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比如在寫生中,我不再是描摹自然,而是更注重表現大自然山山水水本源的氣質,以及我對眼前山水精神的理解,“外師造化,中得心源”,表達我心中的“景”。
作者單位:
南京藝術學院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