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駕”、“毒駕”的危害早已深人人心,但還有一種“藥駕”卻常被忽略。北京友誼醫院西藥劑科衛紅濤做科普說,世界衛生組織(WHO)一共列出了七類對駕駛有影響的藥物—一
1.鎮靜催眠類藥
這一類的常見藥有:地西泮、硝西泮、勞拉西泮、阿普唑侖等。以睡前服藥來說,對第二天上午駕駛影響較大的藥物有:地西泮、硝西泮、氯硝西泮、勞拉西泮、艾司唑侖和阿普唑侖等。因身體對藥物的不耐受,可能導致睡醒后存在反應變慢、判斷力下降等問題,對駕駛可能有較大影響。所以,盡量不要在服藥次日上午或當天開車。
2.抗過敏類藥
包括苯海拉明、氯苯那敏(撲爾敏)和賽庚啶等老一些的藥物,容易引起醒后困倦、頭暈和乏力等;而新型抗過敏藥氯雷他定(開瑞坦)、西替利嗪(仙特明)和依巴斯汀(開思亭)相較前幾種藥,鎮靜的不良反應要小,但仍然不建議在駕駛前服用。外出旅行遇到花粉或者食物過敏,服用了抗過敏藥物,盡量不要安排自己駕駛上路。
3.胃藥
這里面又分為兩個小類。第一小類為胃腸解痙藥,包括阿托品、東莨菪堿和山莨菪堿,主要用于解決胃腸道急性絞痛。服藥后20分鐘即可出現焦躁、幻覺等中樞神經不良反應,非常影響駕駛安全。第二小類為“替丁”類抑酸藥,包括西咪替丁、法莫替丁和雷尼替丁等。這些藥會引起類似抗過敏藥的鎮靜和嗜睡癥狀,從而影響人的判斷力與決策力。
4.鎮咳藥
這一類藥中往往含有可待因、美沙芬和右美沙芬等成分,有中樞神經鎮靜效果,可能導致精神不集中和頭暈等癥狀。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復方感冒藥中也含有的鎮咳成分——苯海拉明或氯苯那敏,如白加黑里的黑片(苯o海拉明25mg),復方北豆根氨酚那敏片(氯苯那敏3mg)。日間服用含有這些成分的感冒藥,也容易引起嗜睡和困倦等癥狀。
5.抗高血壓藥
這一類藥包括利血平(降壓0號,復方利血平片)、硝苯地平、吲達帕胺等,主要起降壓作用,但血壓過低,會造成頭暈等不適,造成頭痛、眩暈和視力模糊等后果,繼而影響駕駛安全。對于長期規律服用的患者,人體會逐漸適應藥物,故服藥后可以駕駛車輛,但連續駕駛的耐受力可能會變差,建議每2小時最少休息一次。
6.降糖藥
這一類藥物能影響駕駛安全,主要與降糖藥可引起低血糖反應,導致頭暈、心悸等癥有關。胰島素、格列本脲等容易引起低血糖的降糖藥,在駕駛期間應謹慎使用;二甲雙胍、阿卡波糖、格列美脲和西格列汀等較少引起低血糖的藥物,對駕駛的影響就較小。一旦發生低血糖癥狀,如心慌、出虛汗、頭暈等,務必盡快停車進食,糾正血糖,待不適癥狀完全緩解后,才能繼續駕駛車輛。
7.抗微生物藥
這一類藥通常是大家俗稱的“抗炎藥”,比如氧氟沙星,可引起中樞興奮性增高,但耐受力下降,在持續駕駛情況下容易出現疲乏;慶大霉素、鏈霉素等氨基糖苷類抗菌藥,服用之后容易導致平衡失調等不良反應。如果生病,可盡量選擇替代藥物(如頭孢類、青霉素),如必須使用氧氟沙星、慶大霉素和鏈霉素等藥物,建議謹慎駕駛。
除了這些,還有一些藥物也會對駕駛產生影響,包括抗抑郁藥、抗癲癇藥、抗精神分裂癥藥等對精神神經系統有影響的一些藥物。請一定注意“藥物”對駕駛的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