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1世紀,隨著通信技術的飛速發展和互聯網的廣泛普及與多樣化,圖書館將現有技術融合到數字化、網絡化的方向上。類似的名詞如掌上圖書館、數字圖書館、網絡圖書館、城市圖書館等也不斷涌入人們的視野。在科技進步中,圖書館業正面臨著巨大的變革和創新,以滿足人們的文化需求。傳統圖書館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已經不能滿足讀者的日常需求,面臨著淘汰或升級。
首先是具備強大的社交功能,微信支持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以及中國聯通等多家運營商的通信網絡,支持2G、3G、4G以及Wi-Fi等數據網絡,屬于跨通信運營商、跨操作系統的通信軟件。自推出以來,微信已經擁有良好的用戶基礎,且其可以多方式添加好友,充分發揮了微信的人際傳播功能。除此之外,微信有效結合了文字圖片交流與語音交流等方式,使得其社交功能變得更強大。其次是具有微信公眾平臺,無論商家亦或是個人均可以打造屬于自己獨特的微信公眾號,具備群發圖片、文字以及語音的功能。同時,微信公眾號還具備自動回復功能,用戶在輸入關鍵字后便可以搜索自己需要的信息,使得用戶與公眾號之間的信息交流變得更為便捷。最后是具備更好的隱私性,微信屬于封閉式平臺,具備良好的隱私性,個人發布的私生活內容只可以被好友看到,更大程度上保證了用戶信息的安全性。
首先是服務內容單一,圖書館僅將微信應用于公告及處理階段,缺乏創新力,沒有充分發揮圖書館專業化的信息服務功能。同時,淺層次的信息處理水平及狹隘的服務范圍也說明了圖書館微信服務內容的單一性,與信息時代圖書館倡導的知識服務水平存在很大差距。其次是服務深度不夠,調查發現,圖書館微信服務并未真正滿足讀者的信息需求,沒有為讀者提供專業化的知識服務。最后是服務技術水平較低,目前圖書館開展的微信服務均建立于成熟的網絡平臺,沒有開發獨立的移動網絡平臺。因此,圖書館只可以申請微信公眾號等服務,但這樣很難保障服務的長期性與穩定性。
(一)利用微信提高信息服務的關注度。當前網絡已經成為人們獲得數據信息的主要途徑,微信安裝便捷,且可以支持不同的手機操作系統,對此,越來越多的服務行業開始利用微信進行商業營銷,圖書館也不例外,且可以利用微信這個聊天平臺增強微信用戶對其信息服務的了解。一方面,圖書館可以申請微信公眾賬號,為關注的微信用戶推送圖書館進行的活動,使用戶切實感受到圖書館的熱情,拉近讀者與圖書館之間的距離。另一方面,圖書館可以利用微信公眾平臺開展互動活動,增大讀者使用微信公眾平臺的頻率,從而提升用戶忠誠度。
(二)提供在線咨詢與信息資源推送服務。圖書館在開通微信后,用戶可以直接搜索圖書館賬號,在需要信息咨詢時直接向圖書館提問,且圖書館安排專業的在線管理人員,實時回答讀者提問的內容。比如醫生需要了解最新的醫療技術、教師與學生在科研期間需要獲取專業信息等,其均可以利用微信直接向圖書館詢問。在接到相關的詢問請求時,圖書館應利用自己的檢索系統及時幫助用戶搜索信息,并將查詢到的信息反饋給讀者,在幫助用戶及時獲得書籍信息的同時滿足其個性化的閱讀需求,增強了圖書館與讀者的互動。
(三)確保信息推送質量。圖書館在應用微信服務過程中應注重讀者體驗,堅持內容為主。圖書館應充分發揮文獻資源及人才智力優勢,確保內容的原創性,且在內容編輯方面應盡量做到短小精悍、排版美觀,增強讀者的閱讀新區。在內容形式方面,圖書館除了應為讀者推送文字、圖片等信息外,還應適當提供語音及簡短視頻,以有效緩解長時間閱讀造成的視覺疲乏。在推送頻率方面,過大的頻率會影響讀者的正常生活,而過小的頻率又會造成短暫休眠問題,對此,除了臨時性的緊急通知外,應盡量做到每周1至3期,確保在固定黃金時段推送,給予讀者一定的心理預期。
(四)利用微信實現資源共享。圖書館應利用微信建立管理員與用戶、用戶與用戶以及用戶與管理員之間的信息資源共享機制。圖書館管理人員應利用微信傳送免費的信息,確保在信息共享過程中,使原來彼此陌生的用戶逐漸熟悉,以提高信息資源共享活動的活躍度。除此之外,圖書管理人員還可以利用微信的群聊功能建立學習小組,根據特定需求為用戶搜索更多學科背景的用戶,以便共同學習研究。
由于微信平臺具有高度互動,方便快捷等優勢,圖書館在聯系用戶、提升圖書館信息服務質量和效能方面有著巨大的推廣和應用價值。基于微信大數據的分析和挖掘,大數據的最大價值在于通過數據分析優化組織的決策,進而提高組織效率和生產力。大數據紅利可以轉化為整個行業的發展機遇。大數據環境下,圖書館可以通過微信數據記錄用戶的需求模式和行為模式。微信的使用為基礎的信息服務,支持用戶的個性化學習。
自微信產生以來,其根據自身全面的通信功能,用戶量已經突破6億,將微信服務應用至圖書館中可以使其利用微信優勢更好地滿足讀者需求,更好地利用圖書館資源,從而挖掘更多讀者,更大程度發揮圖書館的社會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