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屠蘇
薛收的老爹厲害,是隋朝著名的詩人薛道衡,他自己也很厲害,與族兄薛德音、侄子薛元敬并稱“河東三鳳”。由于他在“三鳳”里無論才學還是名聲都是NO.1,所以人們叫他“長雛”,意為鳳之長雛。
比起三國的“鳳雛”龐統,薛收不遑多讓。
因為嫉妒薛道衡的詩才,隋煬帝以奏對不稱旨將其賜死。殺父之仇不共戴天,薛收發誓永不仕隋,蒲州汾陰郡推薦他做秀才,一句話,不干。李淵在晉陽起兵后,他積極地跑到首陽山落草,還拉起了一支武裝力量準備響應。然而蒲州通守堯君素已事先探知,派人抓了薛收的母親,逼他投降。薛收是個孝子,只好放棄了跟隋朝對著干的想法,接受了堯君素拋過來的橄欖枝。
但不久,隋朝的統治土崩瓦解,各地紛紛起義,堯君素也投靠了洛陽王世充。薛收放眼宇內,覺得還是李淵更靠譜,于是加盟了李淵集團,將反隋事業進行到底。
如同魯肅、諸葛亮對龐統的推薦,在李淵那里,薛收也遇到了他生命中的伯樂——房玄齡。房玄齡把他推薦給了李世民。
因為是房玄齡推薦的,李世民比較重視,就召見薛收“面試”,問了幾個時事政治類的問題,結果薛收所答與他心中所想不謀而合。李世民一看行啊,明天來我這上班吧。因此,薛收做了秦王府的主簿。在職期間,他勤勤懇懇,討伐的檄文多出自他的手筆。他寫文章很快,有時候坐在馬上就寫好了,而且沒什么需要改動的地方,跟倚馬千言的袁虎有得一拼。
三國時,龐統為了證明自己不是百里之才,獻計征蜀。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薛收也證明了自己。當時,李世民奉命征討王世充。竇建德出于唇亡齒寒的憂慮,帶著大軍援救王世充,一路打下了不少州郡,聚集滎陽。王世充的弟弟王世辨也派遣部將郭士衡帶領幾千人與竇建德會合,對外號稱三十萬,準備和李世民決戰。雖然李世明把王世充困在洛陽城內,但竇建德在外,如果他與王世充里外夾攻,后果不堪設想。
李世民的部將都勸他先收兵觀望一陣再說,唯獨薛收反對這時候退兵自守。他向李世民分析形勢:“王世充龜縮洛陽城,有兵有錢,可是糧草奇缺,所以求戰不能。竇建德來勢洶洶,希望一決雌雄。如果我們輕易地解除洛陽之圍退去,他們就會兵合一處,再將河北的糧草運來,戰爭沒個十年八年也結束不了。用我的計策,只要二十天。”
薛收給李世民獻的計是分兵守營,挖壕溝,筑工事,圍城而不出戰,軟磨竇建德,硬耗王世充。一旦消滅了竇建德,王世充自然不戰而降。
如薛收所料,等竇建德銳氣挫得差不多了,李世民傾巢而出,在滎陽的汜水將之一舉殲滅,活捉竇建德。王世充見大勢已去,只得出城投降。
走進東都洛陽,李世民看到隋朝的宮室那么豪華,感嘆不已,薛收卻乘機勸諫李世民吸取前朝教訓。李世民當場給他打call,平劉黑闥的時候也把他帶在身邊。漸漸地,薛收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直追杜如晦和房玄齡。不過,薛收并未因此恃寵而驕,該說的時候絕不藏著掖著,看到天下承平后李世民熱衷打獵,他上書進諫。李世民賞他黃金四十鋌,鄭重表示:“沒有你,就沒有我今天的成就。”
薛收是幸運的,至少他見證了主公的成功,而不像龐統,中道崩殂。但他又像龐統,輪回著“鳳雛”的宿命——英年早逝。武德七年,年僅33歲的薛收患病臥床,李世民去看望他,親自為他披衣,談起往日生平,不禁感激流淚。但上天仍然從李世民身邊帶走了薛收,以至于畫十八學士像的時候,李世民猶在嘆息他死得太早,無像可畫。
后來,李世民即位當了皇帝,還對薛收念念不忘。有一次,他對房玄齡說,薛收若在,中書令這個位子一定留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