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1月31日,國家安監總局網站公布了國務院批復同意《陜西安康京昆高速“8·10”特別重大道路交通事故調查報告》。報告認定這是一起生產安全責任事故,直接原因為車輛駕駛人超速行駛、疲勞駕駛;間接原因為事故現場路面視認效果不良、橋梁路面與隧道之間過渡銜接設施沒有按照新的標準進行整改、相關部門監管不到位等。這是2017年發生的唯一一起特別重大事故,教訓深刻。
國務院副總理馬凱在2018年全國安全生產電視電話會議上指出,2017年發生各類生產安全事故5.3萬起,有3.8萬人在各類生產安全事故中失去生命。國家安監總局局長王玉普在全國安全生產工作會上指出,2017年煤礦、道路交通、生產經營性火災三個行業領域重特大事故占總量的76%?!?017年道路交通運輸安全發展報告》指出,目前,中國道路交通事故年死亡人數高居世界第二位。2016年,全國道路交通事故起數21萬2 846起,死亡6萬3 093人,受傷22萬6 430人,經濟損失12.1億元,其中,超載超速行駛等重點違法行為,仍為導致重大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
目前,我國道路交通安全面臨的主要問題是:疲勞駕駛是導致群死群傷事故的主要原因;交通參與者交通違法行為突出;道路交通基礎設施薄弱,存在嚴重隱患;汽車安全法規體系不健全,執行不到位;管理、執法、事故應急救援水平偏低。
隨著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生產能力和規模持續擴大,人流、物流、車流大量增加,交通安全僅靠某個單一部門管理或某一個專項治理是遠遠不夠的,需要所有交通參與者共同參與,需要從社會層面綜合治理。
首先,加強宣傳和教育。目前交通安全面臨最為直接的問題是,很多交通參與者不能真正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嚴格規范自身行為;而交通安全監管部門,一方面很難保證執法者隨時出現在每一個違法現場,另一方面又存在巨大的監管成本。在這種情況下,加大對全社會的交通安全宣傳,普及安全第一的價值觀,使每個人都知道知曉自身交通安全責任,從而做到遵法守法不違法,是解決這一問題的基礎措施。
第二,加強交通安全法規建設,特別是完善涉及道路設計、施工養護、安全評價、施工規范、規程,提高大型客車、旅游客車和危險貨物運輸車輛制造安全技術標準及安全配置標準,使交通參與者都能有法可依。
第三,加強交通安全的主動安全預警技術,特別是智能視頻監控系統和多模塊快速違法告知技術,防碰撞主動預警系統,強制安裝智能視頻監控報警、防碰撞和整車整船安全運行監管技術裝備,防油料泄漏新技術,加快安全技術裝備改造升級,強化動態監控系統應用管理,提升交通技術安全水平。
第四,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設和完善高速公路、鄉村公路和急彎陡坡、臨水臨崖危險路段公路的生命安全防護工程建設。加強高速鐵路、跨海大橋、海底隧道、鐵路浮橋、航運樞紐、港口等,防災監測、安全檢測及防護系統建設,提升交通本質安全水平。
第五,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強化生產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體系建設;嚴格落實交通運輸安全生產的行業主管部門監管責任、地方政府屬地責任,嚴格落實執法監管責任,嚴格重點行業準入,深入推進交通安全領域的“打非治違”,強化各方責任,保障交通安全責任落實。
中國有句古語:“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也。”相信聚集眾人的力量和智慧去綜合治理交通安全,久久為功,將必見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