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庭華,石 碩,范乾輝
自2014年底教育部推出《中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發展規劃(2015-2025 年)》,并成立中國足球改革領導小組以來,我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活動就開始在全國各個中小學全面迅猛地推廣和普及起來。而與此相應,作為統籌推進的重要一環,海南自不例外。作為中國最南端“一帶一路倡議”的特區省份,其校園足球開展的具體成效,也直接決定著“2.0計劃”[1]的有效落實與順利完成。為此,為大力促進海南省青少年校園足球的可持續地發展,為校園足球發展的國家戰略保駕護航,構建全方位的長效發展機制,則顯得尤為重要且實為勢在必行之舉,也是歷史發展之必然!
自2013年《國家體育總局、教育部關于加強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的意見》的出臺,到2017年《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加強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改革試驗區、試點縣(區)工作的指導意見》等一系列關于足球重要文件的相繼落地,無不彰顯黨中央和國家領導人對中國足球事業的高度重視以及明確的長遠發展規劃。那么,為什么是足球被首選為頂層設計呢?
其實,這不僅因它是神奇的“世界第一運動”,而更主要在于它是我國二千多年前春秋時期就已經擁有的一項古老而輝煌的運動??傻浇詠?,卻已成為難以入圍的昔日黃花,怎不讓億萬球迷糾結。說得直白些,它是我們“老祖宗的發明”,這個寶貝讓我們的先人感受過蕩氣回腸、無比自豪的表現??扇缃瘢瑓s已成為讓人難以忘懷的遺憾。為此,我們當然要力挽狂瀾,復興蹴鞠、重拾輝煌,以其為突破口,發揮以“一”帶“多”、“以點帶面”的效應,踢出校園體育的“加速度”,將踢出的經驗和模式推廣到其它項目上。雖然它只是校園體育發展的一個引擎,但卻關系著今后學校體育發展的長遠大計。
為做好該項工作,全國各地可謂是上下一盤棋,多級聯動,采取一系列超常手段齊抓共管。海南省自不例外,先后發布《海南省青少年校園足球發展規劃(2011年-2015年)》、《海南省發展青少年校園足球實施方案》《海南省貫徹〈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的實施意見》以及《海南省足球協會調整改革方案》等,其目的是保證省、市、縣等各級政府部門都能“高保真”地接聽到黨中央的聲音,直接傳遞到每一所學校、每一戶家庭、每一個學生,不會因層層過濾之后而逐層衰減或日漸式微。
當然,在執行過程中,也要力求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各級政府應逐條逐款、循序漸進地推進,先易后難。對那些能執行的就應照單全收,如:培育與建立足球特色校、足球教練員與教師培訓、特色校校長培訓等;而對于暫且困難的則可延期解決,并著手想辦法,尋找將來操作的妥善之舉。例如:“制定專門的校園足球兼職教師管理辦法,鼓勵學校引進高水平的教練員、退役運動員,引入市場化運作機制,借助好職業足球俱樂部的青訓力量……要充分利用城市和鄉村的荒地、閑置地、公園、人防工程等,因地制宜建設一批簡易實用的足球活動場地?!盵2]如此等內容的落實,短期內很難辦理,就必須做好全方位的長遠考量與規劃,力爭做到:持續用力、精準發力、補齊短板。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的發展絕不能一葉障目,要“走得出去、引得進來”,虛心學習和深入借鑒世界足球強國以及國內先進理念與方法,有助于我們多快好省地少走彎路,走出捷徑,走向成功。畢竟,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在英國,青少年參加社區體育,開啟了足球教育的啟蒙之路;俱樂部的足球學院,含各個年齡段的青訓體系,則成為培養精英的“造血”基地;而校園足球體系,則是擴大足球人口的“永動機”和“蓄水池”。且指導教師(除教練外)均為非體育專業,即都是其它學科老師經過篩選考核合格后,接受培訓才能上崗。因此,校園足球規模十分龐大,且每個年齡段都有全國性和地方性比賽。
在德國,足球成為全民的體育生活方式,不僅因遍布于全德各所學校的草根足球,還有專門的青少年和精英足球學校,以及全國眾多業余訓練網點和完善的青少年足球培養和發展體系。而發達的俱樂部制度更是德國足球成功的奧秘。其中,職業足球俱樂部、地方足協都與學校密切合作,采取走訓制,“學訓結合”,為有天賦的青少年提供科學系統的訓練。并基于青少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制訂標準化的青訓教材和不同層次的培養目標。
在法國,最為特色的就屬全法首創的中學“足球班”,并配有《足球教育大綱》和五級水平制。學生畢業后,可獲法國足球聯盟予以承認的專門文憑。教育部和體育部還聯合設立“希望中心尖子班制度”,包括足球在內的高中體育各種拔尖人才均可入內;同時,政府還專門制訂“公主行動計劃”,以吸引女孩子們的廣泛參與。此外,對于那些不愿上學的孩子來說,俱樂部也是發掘和選拔足球優秀人才的重要機構,如:齊達內、拉斐爾·瓦拉內就是由此走向球星之路的。
在亞洲,如:日本,校園足球的開展主要依靠學校足球俱樂部。由學生家長和教練員協同負責,教練員多為學校聘請的不要任何報酬的志愿者。同時,足球專業大學生也會被定期定時地分配到各級各類學校俱樂部,對口掛鉤、幫扶指導;韓國,每天有兩段專門的“足球時間”,第一是課前晨練,第二是下學后。學生選擇不同的運動項目,而多數學生都會選擇足球。校園足球最大的亮點是周末聯賽,遍布小學到高中。當然,假期還要舉辦各類錦標賽和杯賽等,以滿足孩子們假日運動的身心需要。
綜觀上述足球強國,不禁感嘆:我們以前的足球“改革”,真的有點閉門造車,與之相比,猶如:小巫見大巫。其實,屢戰屢敗皆源于“落后就要挨打”。人家的校園、課余與社區一體化體系,學校與俱樂部和足協的三方合作機制,足球班、尖子班、足球學校和足球學院的特色辦學模式,專業的教學計劃、訓練大綱與培養目標等人才培養方式,以及多層級聯賽的成功舉行和業余教師的上崗指導,如此精彩紛呈且令人目不暇接的足球活動與創舉,都是我們所自愧不如和乏善可陳的。這怎能不讓人唏噓,怎能不讓人感到卑微和寥寂。人家是令人眼花繚亂的辦學式樣,而我們呢?則是孤單寂靜的背影!人家的孩子在空閑時間玩的是足球,而我們呢?做的是作業。如此之落差,豈能可比!其實,我們現在的足球改革,才是真正的洗心革面。外面世界的先進經驗與成功之法,都是需要我們逐一品嘗的。在痛定思痛中,尋找中西合璧之法,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校園足球改革與發展之路。切不可盲目追隨、隨意搬抄。當然,這也是恍然大悟和幡然領悟之后,所生發的痛改前非的勇氣和壯士斷腕的精神。如此,方可彌補和找回先人曾經激情玩過的,現在已經消失和逝去的那份熱情。
校園足球發展離不開專業的師資力量。它是重要的人力資源保障。因此,師資要先行,而先行的關鍵是抓緊培養而培訓。例如:海南省擬分步遴選建設367所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小學200所,初中100所,高中階段50所、高校17所。如此規模需要龐大的對口師資力量。而目前缺口卻是相當巨大,絕大多數都是非足球專業教師,直接影響著培養質量和國家中長期足球發展戰略的實施。
為此,眼前最“急功近利”和當下救急的辦法,那就是:充分利用本地辦學資源,擴大師范院校足球專修學生規模?;趪覒鹇孕枨?,發動宣傳攻略,打消就業顧慮,營造美好就業遠景,吸引具有足球潛質和優勢智能的本科生以及研究生,為我省校園足球師資隊伍注入新鮮血液。而這些學生更具先進的教育理念與方法,是基層足球教學的主力軍,是校園足球發展不可多得的寶貴人才。
而深謀遠慮和高瞻遠矚的遠景策略則是完善培訓體系。根據《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發展報告(2015-2017)》(下稱《發展報告》):“從2015年起到2020年,教育部會同有關部門持續開展校園足球骨干師資國家級專項培訓………培訓類型包括骨干教師培訓、優秀教練員培訓、優秀裁判員培訓、優秀退役運動員培訓、中小學校長培訓、各地培訓者培訓等。”[3]如此舉措,意在打造一批專業精湛的足球精英。海南省也應借由以往培訓經驗,如:經過全省裁判員、教練員、領隊培訓、足球特色學校校長和管理人員培訓等,已培育出眾多優質足球師資,但不到千人的隊伍仍難以滿足龐大的缺口。為此,必須繼續力爭上游,完善《發展報告》中所提及的六個培訓類型,并借助海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的資源優勢,再加之省外國際足球A級教練員和專家助陣,塑造足球精英團隊和精品課程。
此外,關于“缺師資”的全國性難題,王登峰司長也明確指出:“吸收先進的國外青訓經驗來培訓中國老師,讓老師再去教孩子,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同時,王司長還鼓勵優秀的退役運動員和社會各方面有志于、有益于中國足球發展的人士參與進來,共同來為孩子們踢球的事添磚加瓦?!盵4]當然,這不是說起來那么簡單,它需要制訂和出臺特殊的應對之策,方可行得通。如:合肥市開創引進優秀體育人才的“綠色通道”,天津市河東區則采用聘請的方式,而北京市延慶區則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都使職業球員順利走入校園。至于有些是“改行”而來的不懂體育、更不懂足球的教師,也可參照英國做法,經培訓合格后,持證上崗。如此等多措并舉,方能從根本上解決“教師荒”的病癥。
校園足球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而當前最根本的任務是解決好足球運動在廣大中小學的推廣與普及工作。但無論怎樣,最基本的問題都離不開足球教學與訓練、課外和課間活動四大要素。
雖然教育部只規定校園足球特色學校每周要開設一節足球課,但各地在具體實施時卻靈活多變,不受拘泥。正所謂:不拘一格降人才。如:廣東省龍門縣教育局要求,義務階段學校每周安排兩節足球課;高中階段開設足球選項課。同時,組建足球業余訓練隊伍,并在放學后訓練一小時以上;北京市教委要求,每周至少一節足球課,足球特色學校要適當增加足球課學時數。并將足球作為中考體育測試項目;山東省則明確提出:“小學和初中每周不少于1節足球課、每周至少3次足球大課間或課外活動;高中體育課實行專項化教學改革,首先保證開設足球課,學校每周至少1次足球大課間或課外活動……小學低年級學生參加校內趣味性足球活動,小學三年級以上和初中、高中學校,要分別建立班級、年級代表隊,參加年級教學比賽以及校際邀請賽、對抗賽等賽事”;[5]江蘇省13個縣市區要求,每周至少一節校園足球課。諸多“破格”之法,不勝枚舉!
而與之相比較,海南省倒顯得中規中矩,如:“對于確定的‘全省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學校每周至少安排1節以足球為主要內容的體育課,每周至少開展3次足球大課間或課外活動;高中階段學校應根據學生運動能力和技術水平開設不同種類的足球選修課?!盵6]這很明顯:只是針對‘特色學校’,特校特辦,沒有面向普通學校,更不用說是普及了!不爭的事實告訴我們:我們在途中跑中落伍了。我們需要在推動校園足球發展的四大要素上,即圍繞著“四位一體”抓緊和努力,狠下功夫,與時間賽跑,望其項背、迎頭趕上,有序進行??茖W借鑒成熟的模式,通過樹立典型,輻射和影響全省。例如:瓊中女足、靈山中學、瓊中思源實驗學校、秀峰實驗學校、白沙門小學等就已初具規模和形成體系。而這些學校完全可以總結和凝練經驗,全省推介與宣傳,以期達到重點學習與參照的效果。
校園足球四級聯賽是指小學、初中、高中和大學四個級別的足球比賽,并依據四個級別制訂相應的競賽體系。它主要依據面向中長期的《中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發展規劃綱要2015-2025》和2015年7月教育部等6部門下發的《關于加快發展青少年校園足球的實施意見》而制訂。按照文件要求,到2020年,要“建成縱向貫通、橫向銜接和規范有序的高校、高中、初中、小學四級青少年校園足球聯賽機制。實行賽事分級管理,建立縣級、地市級、省級和國家級青少年校園足球競賽制度。”[7]
為全力呼應和踴躍配合國家足球戰略布局的需要,海南省結合地域優勢和地方經濟發展特點,針對性地制訂出《海南省貫徹<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的實施意見》,并明確提出:“推動市、縣(區)比賽,打造省、市縣青少年足球競賽體系……建立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四級校園足球競賽機制”。[8]希望以此為契機,涌現或培育出更多的高水平球員、教練與裁判員以及足球工作者,為海南省足球事業的長效發展服務,為海南省職業足球隊的建設服務。
然而,任務艱巨,時不我待!按照《海南省足球協會調整改革方案》的規劃,到2020年要形成:“以海口、三亞、萬寧、儋州、瓊中等市縣東、南、西、北、中五個足球中心城市為龍頭,構建青訓體系和競賽體系,建立健全校園足球、社會足球、精英足球三大體系協調發展的海南足球發展框架”。[9]對此來說,已為時不遠。雖然截至目前已相繼舉辦過:海南省大學生校園足球聯賽、??谑行@足球聯賽、海南省青少年足球錦標賽、??谑小笆虚L杯”校園足球邀請賽、瓊海市小學生校園足球賽、萬寧市中小學生校園足球賽、儋州“三月三”“民族團結杯”足球賽、陵水縣中小學校園足球比賽、澄邁小學生校園足球賽、三亞中小學校園足球聯賽、三亞吉陽區首屆校園足球賽、“三元杯”中學女子校園足球聯賽等。賽事精彩火熱,橫跨省市縣區等不同層級,不僅有中學女足比賽,而且還在小學組及初中組實行甲乙升降級賽制,已初步形成五個足球中心城市為龍頭的輻射效應??芍^:方興未艾、態勢良好。
但不得不承認的事實是:遠未達到“四層四級”的戰略要求,差距明顯,仍主要局限于省市級比賽,如:??凇偤!⑷齺?、萬寧、儋州等,且除??凇偤M?,也都是新近二年才開展起來;而像瓊中這樣持久發力、連續開展,以及陵水、澄邁和三亞吉陽區等這樣新近開展的縣區級比賽,更是比較稀缺。為此,要抓緊落實,各級政府職能部門要趕快行動起來,齊心協力加把勁,擼起袖子加油干,充分調研,查擺問題,糾偏改進,明確現有問題與下一步的發展思路,具體規劃“四層四級”的發展步驟,并確定時間表,方能“走得正、行得端”。畢竟,如果說足球教學、課外活動、課余訓練和課間活動四大要素是校園足球開展的溫床和基石,那么,四級聯賽就是校園足球發展的催化劑和助推器。
教育部1號《意見》要求:“探索中小學招生相互銜接的招生模式,形成相應的招生及足球運動員合理流動政策,允許足球特長生在升學錄取時合理流動,暢通校園足球學生運動員進入上一級學校、各類優秀運動隊、有關足球職業俱樂部的通道”。[10]此舉的重大意義在于:為那些“冒尖”的足球苗子“該咋長”暢通渠道,即解決其升學銜接的焦點問題,以避免升學出路斷檔;拆掉其從普及到提高的“天花板”,為其順利地成長和成才鋪路搭橋,如此才能讓家長和學生看到向上的出路與希望。
這也是學校應承擔的責任。因為并不是每個孩子都會成為職業球員,但要對所有孩子的發展負責,所以不能盲目招生。國內有許多成熟經驗值得參鑒。如:江陰市,除足球傳統校區內招收特長生外,還有4所中學可以跨區錄??;廈門二中實行分流制。以運動技能差異為標桿,或轉為普通班;或保送高中部,備考體育專業;或對文化課優異學生,激勵其備考高中和名牌大學,繼續發展足球特長;魯能足球學校則完善苗子選拔“五個入口”,并“私人訂制”地為每個孩子量身打造“五個出口”,在職業規劃的管理平臺上,不漏掉任何一個天才球員。
其實,無論是足球、還是其它項目,專業性和職業性極強,成為職業球員雖然伴隨鮮花和掌聲等光環,但畢竟艱難不易,只是少數極有天賦的苗子方可進入。而更多的因其鐘愛而踏足,對于水平較高者,可通過單招、特招、高考、高水平招生等方式,進入體育類或師范類院校,成為體育專門人才;對于剩下者,則要體現體育的育人功能,奮起攻讀文化課,正常升學。當然,現今院校也要跟上足球改革與發展步伐,完善專業培養方向,不能只是“三人行”,玩轉教師、教練、裁判員,可在醫療、營養、體能、傳媒等方面多多思考。
當然,這是全國性的普遍問題,不是簡單的個案。因為現在許多省市的教育部門尚沒有形成針對性的招生政策,致使學生升學路徑受限,導致很多“潛力股”被迫放棄足球。因此,暢通綠色成長通道迫在眉睫?!逗D鲜“l展青少年校園足球實施方案》專門提到:“教育部門會研究制定有利于調動學校、學生、家長積極性的優秀足球運動員升學政策,構建小學—初中—高中(含中職)—大學相互銜接的升學政策體系……”我省教育部門會研究制定《海南省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招生方案》和《海南省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招生專項測試項目及評分標準》”。[11]試想,這樣的惠民政策怎能不值得期待,但時不我與、事不宜遲,趕緊趕緊!因為這樣的《方案》與《標準》,必將有力推進我省校園足球的高速發展;它們的盡快落地,必將惠及辛苦訓練的莘莘學子和飽含殷切期望的家長與學校們。如此,我省校園足球的春天必將遍地開花、碩果累累。
海南省教體藝廳〔2017〕1號文件要求:“探索建立政府支持、市場參與、多方籌措支持校園足球發展的經費投入機制。”同時指出:“認真執行《全國足球場地設施建設規劃(2016-2020)》的要求,把校園足球活動的場地建設納入本行政區域足球場地建設規劃,明確時間表、路線圖,確保足球場地與器材實施滿足教學、訓練需要?!盵12]從中可看出,中央意在強調全國各地要廣納渠道,加大專項經費投入,并強化場地設施建設力度。其目的就是要解決校園足球資金短缺的突出問題。因為場地缺乏是制約校園足球開展的最大障礙。高校尚可,中小學卻難言樂觀。城區學校面積有限,土地不足,學生踢球也只能是“見縫插針”;農村學校土場充足,但晴天踢球,滿身都是土;雨天踢球,玩得一身泥。這樣的事實豈能不讓人無奈而傷感!那么,敢問路在何方?
為突破這一癥結,全國各地可謂煞費苦心,紛紛搬上來“十八般武藝”。如:北京市朝陽區專門設立財政專項;遼寧省法庫縣設立專項財政預算;浙江省杭州市每年從體彩和財政中劃撥經費,以及廣泛吸引個人募捐、企業與社會贊助和社會資金參與等,都成為籌措資金的重要渠道。海南省自不怠慢,僅2015年就投入不少于300萬元專項經費。畢竟,校園足球要發展,資金、硬件設施是保障。為此,教育廳副廳長廖清林表示:“海南將積極爭取中央、省、市縣三級財政安排專項經費,爭取體彩公益金支持和社會各界贊助”。[13]同時,在《海南省發展青少年校園足球實施方案》中也寫道:“我省將建立政府支持、市場參與、多方籌措支持校園足球發展的經費投入機制。市(縣)財政按現有教育經費投入渠道,安排校園足球經費”。[14]
當然,在強有力的經費供給下,就要思考怎么用得好的問題。盡管“有錢好辦事”,但要“辦好事”,必先未雨綢繆。為此,今后加強場地設施建設要注意:第一,要規劃好建設,擴大資源供給。新改擴建的公共足球場要充分考慮周邊學校的學生需要、交通便利和安全事宜。第二,要廣開渠道,利用高校場地優勢“借雞生蛋”,服務周邊中小學,簽訂協議,為其提供場地支撐。第三,要靈活多樣,擺脫競技體育的規約,多建設一些“五人制”、“七人制”的小足球場,以便靈活多樣地開展足球活動。
激勵機制是保障校園足球良性發展不可缺少的一環,是催人奮進和砥礪前行的動力。它有助于激發個體潛能和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實現個人和組織所期望的目標,并進一步促進個人和組織良性而健康地發展。文明的激勵宗旨是:了解人、關懷人、造就人,而不是給人貼上等級標簽。因此,局限于傳統的獎懲性評價不是激勵目的,而發展性教師評價所具有的遠景規劃,方顯激勵的長遠志向。例如:就教師而言,教體藝廳〔2017〕1號文件在“保障措施”中明確要求:“落實好體育教師待遇問題,體育教師開展體育教學、足球訓練和活動計入工作量,保證體育教師在評優評比、工資待遇、職務評聘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盵15]海南省貫徹《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的實施意見中雖然也明確提及:“加強師資管理,實施校園足球教師、教練員、指導員、裁判員持證上崗制度和從事校園足球教學激勵機制?!盵16]但是,具體的激勵機制是什么,到底有沒有執行1號文件的要求,卻沒有言明。其實,1號文件中的保障措施并不是什么新鮮內容,但卻反復提及,意在反映的就是一線教師的心聲與呼聲,黨中央已聆聽到且再予重視和重現,就是希望各級政府部門予以遵照和即刻執行。
就教練員而言,眾所周知,除正常教學及“三操”值班外,還要利用課外、課余、周末和假期等額外時間,開展足球輔導、訓練和裁判執法等,工作負擔和負荷較大。而這些為社會服務的公益性活動,恰恰是時下所需而應給與肯定的行為,卻常常被人們所忽略和忘卻。其實,在教練員看來,這些辛勤的付出、尖酸的勞作,并不是因本身的“經濟人”角色,而恰恰因其是真正的追求自我發展和自我實現的“社會人”。而這些無私的奉獻正是發展性教師評價的重要領地與激勵方向。因評價的目的不是總結過去成績,不是以一時的成敗論英雄,而是按照教師專業發展需求,量體裁衣地為每一位教師設計和規劃好未來,并提供專業發展機會,實現動態且長期的發展。這樣,才能發揮教師特長,激發其上進。例如:對于發展好的個人及其組織,可頒發“校園足球先生或先進個人或先進單位”等,并廣泛加以宣傳和報道,拓展其影響力。這種非物質的精神激勵,更能彰顯教師自身的存在與價值;而對于那些職業倦怠、安于現狀以及不思進取的個人或組織,其實也不必如傳統獎懲性評價那樣,做處分、扣工資、問責,已達以儆效尤、防微杜漸的目的。因為按照發展性教師評價,幫助其發現問題,擺正其發展方向,才是激勵的硬道理。
此外,就校方、家長和學生而言,更是要消除其心理上的顧慮與擔憂。畢竟,安全事故猛于虎,特別是足球,在急停急起和反復變向的身體接觸中,在各式各樣的磕磕絆絆中,很容易受到傷害。而這也正是人們最關心、最害怕出現的問題,但校園足球絕不能因噎廢食?;诖?,中國足球協會專門投保《校園足球運動責任保險》,標志著校園足球在風險保障方面實現了新突破。在打消了后顧之憂之外,周到的后勤服務也必不可少,包括隊醫與校醫的專業醫護、食宿安排、康復保健按摩室和更衣休息室以及理療手段等硬件設施建設,也都是校園足球良性發展的有力保障。上述諸多力量,只有匯集在一起,擰成一條繩,眾志成城,齊心協力并形成合力,方能使校園足球的發展走向美好的明天!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一個螺旋上升的過程,且都不是一帆風順的。海南省校園足球的發展自不例外。但我們必須堅持“一張藍圖抓到底”。在頂層設計的宏觀思想指引下,在地方各級政府的重視下,充分挖掘本土資源優勢與力量,借由國內外和省內外成功案例,方能形成和制定出長效的發展規劃與道路。
當然,本文論述的都是依據國家和海南省關于足球及校園足球發展的相關文件,提供自己的深思淺見,旨在拋磚引玉、投石問路,以期達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應。我們堅信:伴隨著全國校園足球如火如荼地進行,伴隨著省外先進事例的不斷浮出和大量涌現,成功的進取、銳意的創新也必將會越來越多。為此,在充分參閱先進經驗和融合地域特色的基礎上,海南省青少年校園足球的發展也必將快速地飛向成熟與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