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一 吳真鐘 劉浩薔 蘇子章 冉光花
(西北民族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甘肅 蘭州 730000)
近些年來我國每年因新建、換修和報廢等產生的建筑垃圾已經達到上億噸,其中廢棄混凝土骨料占建筑垃圾的比重相對較大。廢棄建筑垃圾堆放面積需求很大,處理方式比較單一,代價較大,費用也十分昂貴。
歐美、日本等部分國家的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已達到較高水平,我國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意識薄弱,利用率不足 10%。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的發(fā)展,回收并利用廢棄混凝土已經刻不容緩,以求達到資源合理化利用、合理化分配。
該研究正是針對這一問題提出一個相對較科學合理的解決方案,回收廢棄混凝土骨料經濃硫酸處理制備礦物添加劑混凝土。將廢棄混凝土骨料篩分出粒徑在 4.75mm—20mm的顆粒,用濃度為1mol/L的濃硫酸完全浸泡不同時間,在相對濕度90%,溫度20℃左右環(huán)境下標準養(yǎng)護28天,之后研究其性能和細微結構并分析可行性。
(1)普通硅酸鹽水泥:由硅酸鹽水泥熟料,5%—20%的混合材料及適量石膏磨細制成的水硬性膠凝材料,強度為42.5MPa。
(2)廢棄混凝土骨料:混凝土骨料來源于C30強度的廢棄混凝土梁,先后經過人工、機器破碎,之后進行篩分4.75mm—20mm的骨料顆粒以作骨料原材料。
(3)砂:河砂,細度模數(shù)介于2.2—3.1之間的中砂。
(4)Ⅱ級粉煤灰:燒失量<8%,SO3含量<3%。
(5)水:未經處理的自來水,PH=7.2左右的水。
(6)濃硫酸:濃度為1mol/L的濃硫酸。
(1)廢棄混凝土骨料處理
以強度為30MPa廢棄混凝土梁為原料,先由人工破碎,后經破碎機破碎。篩分并保留所需粒徑大小的骨料,均分為A、B、C三組,用濃度為1mol/L的濃硫酸浸泡3d、7d和14d。
(2)再生粉煤灰添加劑混凝土的制備
按照標準C30強度的混凝土的配合比經行制備,加入適量粉煤灰,將制好的混凝土編號,放在標準養(yǎng)護室24h,脫模后在相對濕度90%,溫度20℃左右環(huán)境下標準養(yǎng)護28天。

表1 不同浸泡天數(shù)混凝土28d抗壓抗折強度表
表1是廢棄混凝土骨料濃硫酸處理不同天數(shù)后28d抗壓抗折強度實驗結果表,圖1是電鏡下的表觀結構圖,對以上實驗結果進行原因分析,原因如下:
1、再生骨料孔孔隙率較大,在單軸抗壓和抗折時容易形成應力集中現(xiàn)象;2、由于再生骨料與新舊砂漿之間存在較為薄弱的粘結區(qū)域;3、再生骨料的強度本身較天然骨料低。4、粉煤灰的摻入,提高了再生混凝土的強度,摻入骨料中的效果明顯。在水膠比0.46的試驗中,摻入粉煤灰再生混凝土立方體強度和軸心抗壓強度加均提高了 6%。5、骨料和膠凝材料接觸處的孔洞數(shù)目較多,裂縫逐漸形成和發(fā)展。正常情況下骨料與漿體界面粘結得較好,表面密實、完整,僅有毛細管孔和少量的毛細裂縫存在,見圖1。6、在養(yǎng)護28d后骨料與膠凝材料接觸面區(qū)由于水化作用和礦物的脫水,致使?jié){體收縮產生許多大小不一的孔洞,導致骨料與膠凝材料接觸面粘結比較薄弱,7、由于骨料的膨脹和漿體的收縮,在膠凝材料接觸面區(qū)產生應力,使骨料與膠凝材料接觸面區(qū)產生裂縫。8、抗壓與抗折實驗時,收到外力作用的骨料與膠凝材料接觸面粘結進一步弱化,骨料與漿體間的裂縫迅速擴展,骨料破壞比較嚴重,抗壓與抗折性能下降。

圖1 B組電鏡500倍下的表觀結構
該實驗制備的混凝土強度較標準混凝土地,適用性較廣,可用于力學強度較低的環(huán)境,節(jié)約成本,實現(xiàn)資源的可回收利用,提高資源化利用率,為我國大量建筑垃圾分擔壓力,該項目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廢棄混凝土回收制備再生混凝土有著較好的前景和優(yōu)勢,但是在其力學性能方面,仍然還存在著一些缺陷。再生混凝土對實現(xiàn)混凝土的循環(huán)利用和保護環(huán)境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再生混凝土的強度有所下降,粘結作用較低,強度較標準強度下降了7—8MPa,但也有其自身的優(yōu)勢,該方面的研究將會大力進行。
[1]祝庭,沙東.再生混凝土抗壓強度試驗研究[J].磚瓦,2017(09):18-20.
[2]蔡瑞金,陳小翡.再生混凝土力學性能的制備影響因素研究[J].工程技術研究,2017(04):96-97.
[3]陳峰,伍凱,南洋,張鵬,張賀.混合再生骨料混凝土基本力學性能研究[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16,42(04):93-97.
[4]錢在茲,吳慧.混凝土高溫后的掃描電鏡實驗研究[J].福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6(S1):3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