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瑜
摘 要:近年來,生態旅游成為世界旅游產業的熱點項目。生態旅游項目的發展帶動了世界上很多國家的經濟增長。俄羅斯擁有豐富的生態旅游資源,俄羅斯生態旅游發展歷史并不很長,但俄羅斯生態旅游的迅速發展得到了世界各地的廣泛關注。就俄羅斯的生態旅游發展歷史,談俄羅斯生態旅游發展的管理經驗,為我國生態旅游的發展提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俄羅斯國家;生態旅游發展;管理經驗
俄羅斯的生態旅游資源豐富,其多樣性的自然景觀為國家進行生態旅游項目開發提供了有力的支撐。俄羅斯的阿爾泰山等不同自然區域,及國家果園等景觀區域都在積極發展生態旅游產業。
一、俄羅斯生態旅游發展
俄羅斯的生態旅游發展遵循可持續發展的原則,政府重視生態旅游中保護自然人文的多樣性,在進行生態旅游項目管理時,注重加強對游客的環境教學宣傳,開發生態旅游時認真規劃,降低生態旅游開發成本,支持當地進行生態旅游發展帶動經濟發展,注重不同組織的共同協作,不斷加強對員工的培訓管理,共同推進生態旅游的持續發展。
俄羅斯生態旅游發展中的內容非常豐富,包括動物、景觀、植物、地理、人文等不同的科教旅游,騎馬、登山的體驗探險旅行,學生實踐、夏令營等活動。其中最具有亮點特色的就是俄羅斯的生態旅游小道建設工程,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二、俄羅斯生態小道建設
俄羅斯生態旅游發展中的生態小道建設就是在國家公園、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等區域鋪設專門的游覽路線,一般都是穿過不同的生態系統,鋪在相對完好的自然環境保護區,通過導游及標識牌等使游客獲得沿線或區域內的旅游信息。
(一)生態小道介紹
生態小道的名稱也不是特定的,不同的國家地區對生態小道有自然小道、科學線路等不同叫法,都是指這個事物。
生態小道的作用主要包括休閑、教育和培訓等三個方面。生態小道不同于一般的旅游線路,生態小道必須公開地理環境方面的基本信息及人文社科的信息等。生態小道的路線兼具審美性和實用性,能夠向游客充分展示區域道路沿線的地理地質,氣候氣象,動植物生物,土壤植被水流等自然生態環境信息及人文自然環境的科學信息。
生態小道具有特殊的教育功能,游客能夠在游覽自然小道中獲取大量的自然環境的信息,通過了解生態小道的信息還能夠使游客主動獲取有關生態知識和技能,從而鼓勵更多的人參與保護自然環境的活動。
生態小道被稱為是一本基礎生態的教科書,生態小道的獨特魅力引起了眾多專家、學者及游客的關注,它能夠在自然中教育規范人類的行為,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因此,生態小道建設成為了一種生態思維及強化人生觀的教育形式,人們通過游覽生態小道了解更多的自然環境方面的知識,增強人們的環保責任意識,使人們更加熱愛自然環境。
(二)俄羅斯的生態小道建設
早在1916年俄羅斯就在蘇達科地區沿懸崖線路開辟了一條步行小道,其最初的理念宗旨是為了讓給游客能夠看到獨特的自然風景。
前蘇聯20世紀60年代初期開始大量建設教育小道,國家首個塔爾圖自然保護俱樂部,由自然保護理論專家建造者ЯХЭПИЙРТ于1958年3月成立,至今,愛沙尼亞的幾乎全部領土,都被教育小道網絡覆蓋。首個國家公園于1917年建造拉赫馬小道,游客可以在此地觀賞到冰川時期的巨石、愷姆斯地形、濕地及其它自然景觀。同期,波羅的海沿岸共和國開始建造旅行小道,德魯斯基寧凱市的陽光小道已有近50年歷史,小道的所有設備都具有超強的耐用性,每年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大量游客前來游覽。
這些小道建設的目的就是利用小道提高當地居民的生態文化意識。生態小道的建設改變了傳統的旅游路線性質,對小道的建設者和游覽者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生態小道的目在于通過觀賞小道風景提高人民的環保意識,從而規范人類的行為活動,通過認識自然更好地改造自然環境,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可持續發展。
俄羅斯自然保護協會為推廣教育小道的建設經驗,由莫斯科伊茲買洛夫斯克生態教育小道及普希金生態教育小道召開了兩次聯盟共和國研討會。兩年后,俄羅斯聯總共建造了120多條生態教育小道,在建設生態教育小道過程中,各高校自然保護組織的大學生、旅游休閑協會、博物館工作站、林業管理局等多方社會組織與地方自然保護部門積極合作。
南烏拉爾市的文化休閑公園中建造了一條自然生態小道,小道沿線布設了關于自然保護和自然風景介紹的詳細的信息說明,其主要針對于年齡較小的兒童,而其設施的教育性吸引了眾多的游客前來觀賞。
1981年莫斯科在娛樂公園建造了首條教育生態小道,并成為中學的生態教育實驗室。所有莫斯科教育小道建設相對較短,但為方便游客游覽都提供了環境信息;
目前大多生態小道都已成為休息日的旅游路線,克拉斯諾大爾地區建設的生態小道有20多條,一般在夏秋季節建設生態小道,路線為游客提供了方便的信息。為廣泛傳播小道建設經驗,常有高中生帶領國外專家、莫斯科教育家及教師參觀游覽。
近年來,俄羅斯生態小道的建設發展迅速,生態小道建設的這種方式吸引了眾多的游客前來參觀游覽,也提高了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推動了當地的生態旅游發展,也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發展。
近年來我國臺灣地區開始推行臺灣自然步道系統計劃,最早的生態小道出現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早在1910年在阿巴拉奇亞山脈就開始建造生態小道,20世紀40年代,北美自然保護區和國家公園開始大量出現生態小道,生態小道最普及的是愛沙尼亞,其中拉黑馬斯公家公園的生態小道最負盛名。生態小道包含生物地理方面的信息,人與自然的相互影響等,教育功能的生態小道能夠讓人們通過獲取有關生態知識,更加主動地參與自認保護活動,提高人們的環保責任意識。
俄羅斯比較重視建設生態小道,并且認為生態小道的建設要有吸引力,可通行,有信息量等三個條件。生態小道的建設路線不僅包括自然環境,還有被自然損害的路段,旨在警示人們規范人類的經濟活動行為。俄羅斯學者根據生態小道的不同長度、游覽時間、道路行走難度、所提供信息量等分為不同類型。一般認知休閑型的生態小道長度不超過8公里,也叫周末小道,位于國家公園或自然保護區入口附近,有導游帶領游覽時間為三小時左右。認知旅游型的生態小道長度從幾十到上百公里不等,游覽通行時間更長。通常在國家規定的旅游區域,如果獨自通行,必須嚴格遵守保護自然的強制性行為準則。其次是教育生態小道,長度一般不超過2公里,有導游帶領通行時間在三小時左右。游覽主題分為認識自熱,保護自然等內容。莫斯科州由當地大學師生建造了很多著名的生態小道,目前俄羅斯這樣的生態小道有近300條。世界自然基金會資助下的浦斯科夫示范森林的生態小道為人們提供了豐富的生態信息,向人們展示了不同森林居民的行為習慣。
三、俄羅斯生態小道建設的經驗啟示
我國生態旅游開發前景極為廣闊,不過建設管理的難度也非常嚴峻,從俄羅斯生態小道的建設中我們可以吸取一些先進的管理經驗,更好地促進我國生態旅游開發建設。
第一,要高度重視生態小道建設的開發,借鑒俄羅斯國家及其它地區的成功經驗,結合我國實際的旅游資源情況,早日啟動開發生態小道建設工作,在我國眾多的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國家公園等區域建設不同類型的生態小道。
第二,要制定合理的規劃,積極提升景區生態建設的內涵。景區生態建設要利用生態氣候學、景觀生態學、建筑生態學等開展生態學研究。加強景區對生態環境的科學管理工作。
第三,要深入調研,掌握我國生態環境的實際情況,結合眾多專家學者的知識經驗,充分發揮相關專家學者的作用,深入開展景區調研,掌握景區生態環境的詳細情況,建設功能全面的生態小道、游客中心等設施,為游客提供多樣詳實的景區旅游宣傳信息。
第四,要強化管理工作人員的培訓,構建具備專業素養的生態教育隊伍,讓游客獲取更加豐富專業的生態環保方面的知識,為我國生態旅游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第五,要通過典型示范,有效發揮景區生態功能的效應。要發展生態旅游必須提升旅游品味,豐富生態環境知識,增強人們的環保意識,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發展,體現生態文明建設,促進國家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要發展生態旅游,第一必須因地制宜,抓住旅游發展的機遇,第二要科學實施生態規劃,加快生態旅游建設步伐,首先要進行高起點高水平的規劃,其次要實行高標準,高質量的建設。第三要加強生態資源管理,促進旅游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堅持合理開發、科學管理、持續發展的理念方針,首先要進一步統一管理思想,牢固樹立開發與保護并重的原則理念,其次要堅持合理規劃,合理布局,構建標準化服務體系,建立服務督查機制,積極做好資源整合優化,推進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充分借鑒國外先進經驗,結合我國實際景區生態資源情況,著力推進生態旅游建設發展,全面實施生態旅游建設三步走戰略,第一實行特色旅游發展戰略,加大人文資源開發力度,提升當地旅游文化內涵。第二要踐行品牌產品發展戰略,加快生態旅游景區招商建設,發揮品牌的影響號召力。第三是要走客源市場多元化發展戰略。大力發展其它地區的市場,不斷提高景區的旅游市場競爭力,促進全面建生態設旅游景區發展。
四、結語
俄羅斯是生態旅游開發的先驅,最早在20世紀40年代就開始建造生態小道建設,有力推進了俄羅斯的生態旅游發展,俄羅斯的生態旅游發展取得了世界的矚目。我國要進行生態旅游發展,要借鑒學習俄羅斯國家生態旅游發展過程中的先進管理經驗,結合我國實際景區資源情況,提高旅游品味,強化人們的環保意識,走可持續發展道路,促進我國生態旅游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李燕琴.旅游扶貧村寨社區壓力應對的ABCD-X模式——以中俄邊境村落室韋為例[J].旅游學刊,2015,(11):40-50.
[2]安娜.貝加爾湖旅游資源的保護性開發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6.
作者單位:
東北石油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