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明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交通事故逐漸成為現代社會常見且高發的意外傷害,據報道,國內每年有數萬人因交通事故喪生,不但對家庭造成沉重的打擊,同時對社會產生了巨額的經濟負擔?!皶r間就是生命”,在我國車禍所致的重度創傷患者中,約有2/3因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救助而在傷后30分鐘內死于現場或運輸途中。因此對廣大群眾普及現場急救常識就顯得尤為重要。下面簡單介紹車禍現場簡要急救的基本常識。
人多力量大,切勿單打獨斗
當偶遇交通事故發生時,應做以下幾點。
首先要觀察周圍情況,要在第一時間大聲呼救,尋求他人幫助,并盡快撥打120急救電話。
同時快速組織起現場救護小組,分工合作、避免慌亂。
指派人員消除現場存在或可能發生的安全隱患,如熄滅發動機、搬離易燃易爆物品等。
遵循“先搶后救、搶中有救”的原則,及時使傷員脫離危險的現場,并組織人員對傷病員進行初步驗傷,做好分類,以便及時救治。
初步驗明傷員情況,做好分類
交通事故通常會引起多發傷、復合傷,因此在第一時間驗明傷員基本情況對于后續救治極為重要。交通事故通常會引起腦、胸、腹部血管破裂,實質性臟器損傷及嚴重骨折等。因此應首先檢測傷員生命體征,包括體溫、脈搏、呼吸、血壓。
觀察呼吸 可將耳貼緊患者口部,同時平視其胸腹部有無起伏,呼吸極微弱時可以將小塊棉絮或小片樹葉貼近鼻孔輔助觀察。
測試脈搏 通常在喉結及其兩側肌肉間觸摸頸動脈搏動,或在手腕掌側靠近拇指一邊觸摸橈動脈搏動。
觀察生命體征 通過觀察生命體征(主要包括體溫、脈搏、呼吸等)初步判斷患者情況。隨后在確定頸椎沒有損傷的前提下按照呼吸道、呼吸、循環狀態的順序對患者進行評估,同時注意觀察傷員的意識情況,并充分暴露、觀察可能受傷部位。骨折傷員一般會出現局部的腫脹、壓痛以及肢體畸形、反?;顒印⒐遣烈艏肮遣粮械裙钦厶赜畜w征。
體 溫 最后,應注意對傷員保暖,避免體溫過低。
先救命后治傷,先重傷后輕傷
通過對傷員初步檢查后,需要按照“先救命后治傷,先重傷后輕傷”的原則對傷員分類救治。在救治過程中保持冷靜,在專業醫務人員趕到前盡量少挪動傷員,如需挪動應注意將頭部、頸部、軀干保持在一條直線上,以免傷情加劇。以下幾點均是在救治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項:
1.對于窒息的傷員應首先清理呼吸道,隨后進行人工呼吸并行胸外按壓;
2.對于大出血傷員應及時進行止血,特別需要注意的是有銳器刺傷身體任何部位時,不可擅自將其拔除,應用紗布或布條將銳器周圍固定包扎;
3.對于昏迷傷員應在保持氣道通暢的前提下保持側臥位或半俯臥位;
4.有顱腦損傷時不得沖洗或填塞腦脊液流出道,應將頭側向一側任其流出,同時使用干凈紗布等擦拭;
5.發現傷員胸部有開放傷時應及時封住傷口使其不再漏氣;
6.注意對于腹部受傷,有腸子或大網膜自傷口流出的患者,在包扎時不可將腸子及大網膜回納至腹腔;
7.如發現四肢骨折,在轉運前先使用夾板或者木棍固定患肢;
8.對于離斷的肢體,應用無菌或清潔布包扎包裹,盡量保存于4~10℃環境中,可將斷肢包裹后置于塑料袋中再放入冰塊中保存,切勿使用液體浸泡斷肢。
常用止血方法
多數車禍外傷會引起一定程度的出血,出血分為動脈出血、靜脈出血以及毛細血管出血。毛細血管出血一般出現在擦傷部位,其特點為出血緩慢、出血量少,一般可以自然止血;動脈出血特別是較大動脈出血時比較兇猛,常呈噴射狀;靜脈出血表現為血液不停向外流出、顏色較暗,一般遠心端壓迫可以止血。
下面向讀者介紹幾種常用的車禍現場止血方法。
加壓包扎止血法 適用于小動脈、小靜脈及毛細血管出血,絕大多數開放性出血的情況可以使用這種方法。進行加壓包扎止血時,先用清潔的毛巾、布塊等折疊成比傷口略大的布墊,置于傷口上,然后用毛巾、布條或其他替代品加壓包扎。包扎的壓力應適宜,以既能止血又不影響遠端血運為宜(遠端肢體顏色正常)。切勿使用雜草、泥土等其他物品撒在傷口上,這樣會引起傷口感染、清創困難。
指壓止血法 是一種簡單有效的臨時止血方法,是根據動脈走向,用手指將出血動脈的近心端壓迫在相鄰的骨頭上以切斷傷口血運。這種方法適用于頭頸部及四肢的動脈出血,壓迫一側頸動脈可止同側頭頸、咽部的廣泛出血;壓迫耳朵前方、下頜關節處的顳動脈可止同側上額、顳部及頭前部的出血;壓迫下頜角處的面動脈可止面部出血;在肱二頭肌溝觸到肱動脈搏動將其壓向肱骨可止上肢遠端的出血;在腹股溝中部將股動脈壓在恥骨上可止下肢出血;手指出血時應壓迫指根兩側的指動脈。
止血帶止血 對于上下肢出血,或其他止血方法控制不理想的動脈出血可使用該方法。可用三角巾、寬4厘米左右的布條充當止血帶,嚴禁使用電線、尼龍繩、塑料繩等作為止血帶。止血帶應扎在傷口的近心端,上肢出血時,止血帶應束縛于上臂的上1/3處,以避免橈神經損傷。下肢止血帶應束縛于大腿中下1/3交界處。止血帶與皮膚之間應加墊布墊或衣物,此外,上好止血帶應立即標記時間,并每隔50分鐘放松2~3分鐘。
正確搬運和及時轉運傷員
在車禍現場緊急處理之后,傷員的正確搬運和及時轉運對于提高傷員生存率、改善傷員預后至關重要。單人搬運法是搶救時采用的主要方法,其中單人背、抱法最為常用,對于一般傷員,雙人采用座椅式或抬式搬運也很常用。
對于懷疑脊柱損傷的傷員,禁止一人抱胸一人抬腿的雙人搬運法。正確方法應由多人共同進行,應用均衡力量或滾動的方法將傷員置于木板或硬擔架上,頸部下方及兩側加墊衣物等,避免頸椎過伸或擺動。對于懷疑有頸部損傷的傷員,應有一人穩定頭部并適當牽拉。所有傷員應根據具體傷情及時轉運至相應的專業醫療機構,接受專業的救治。
最后也要提醒廣大讀者,自覺遵守道路交通管理法規,提高自我防范意識,養成良好的習慣以預防交通事故的發生。對于交通事故,要做到防患于未然。
(作者每周二上午、周四下午有專家門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