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琴 施燕
一個僅11個月大的寶寶,因艾灸治療導致低溫灼傷,發現時右側小腿的皮膚已經變成了棕黑色的焦痂,左側小腿也出現了水泡、紅腫,令家人十分痛心。這是日前瑞金醫院收治的一位小患者,經燒傷整形科診斷,孩子為雙側小腿III度灼傷,需立即行削痂+自體皮取植術。
燒傷是一種常見的意外傷害,包括燙傷、觸電燒傷、熱壓傷、低溫燙傷和化學燒傷。尤其是兒童,若日常生活中稍有疏忽,就有被燒燙傷的可能。一旦燒傷,輕度燒傷可造成換藥的痛苦,重者創面愈合后可能遺留瘢痕,影響外貌和功能;有些患者還需要通過植皮手術修復創面;更為嚴重的燒傷甚至可引起死亡。如何預防燒傷以及燒傷的處理,需要引起人們的注意。
現場急救和處理
第一步:迅速消除致傷源
明火燙傷 當衣物著火時應迅速脫去,或就地臥倒打滾壓滅,或用各種物體撲蓋滅火,最有效的方法是用大量的水滅火。切忌站立喊叫或奔跑呼救,以防頭面部及呼吸道吸入火焰損傷。
熱液燙傷 如果是熱液燙傷,應該去除含有熱液的衣物,如果不能脫去,可以用剪刀剪除。
氣體固體燙傷 當被氣體、固體燙傷時,應迅速離開致傷環境。
化學燙傷 當化學物質接觸皮膚(常見的有酸、堿等),受傷后應首先將浸有化學物質的衣服迅速脫去,并用大量清水沖洗,以達到稀釋和清除創面上化學物質的目的。
觸電所致燙傷 應立即關閉電源,將患者轉移至通風處,松開衣服仔細檢查,如發現呼吸、心跳停止,應進行心肺復蘇,并由120及時送至附近醫院進一步搶救。
第二步:現場簡單醫療處理
冷 療 冷療是用冷水對創面進行淋洗、冷敷、浸泡等,適用于中、小面積燒傷。對于小面積的燒燙傷,可把傷處浸泡在冷水中半小時左右,等到疼痛明顯緩解后再就醫。在寒冷環境中進行冷療時須注意燙傷患者的保暖和防凍。
保護創面 經初步處理后應注意對燒傷創面的保護,防止再次污染。可以選用干凈毛巾、衣服等覆蓋創面,然后至燒傷專科醫院就醫。就診途中如有條件可繼續冷敷。
不涂有色物 創面一般不應涂有顏色的藥物(如紅汞、紫藥水等),以免影響后續治療中對燒傷創面深度的判斷和清創。
盡早送醫 對于燒燙傷范圍較大的患者,或者在頭面部等特殊部位燒傷時,應盡早就醫,否則會發生休克、窒息等危及生命的并發癥。患者口渴明顯時,可以少量飲用鹽水;不宜單純飲用大量白開水,以免發生嘔吐或水中毒。
冷水療法很重要
冷水療法是最好的日常燙傷處理法。
普通人掌握冷水療法很重要,因為它是最好的日常燙傷早期處理方法,止痛明顯、療效確切、方便可行。冷療不僅可以減輕燒傷創面深度,并有明顯止痛效果,更重要的是使創面表面溫度迅速降低,減少熱力對皮膚的繼續損傷。
冷水療法,即燙傷后立即用干凈的冷水沖洗受傷部位10分鐘左右,但對于淺Ⅱ度和深Ⅱ度燙傷,要先在創面覆蓋上干凈的厚紗布、毛巾等再沖洗。然后,再以干凈的冷水浸泡燙傷部位15~20分鐘。
必須注意,沖、泡燙傷的水溫要保持在15~20℃,即使短時降溫,水溫也不能低于6℃。不建議使用冰塊、冰棍等冰敷傷處,以免發生冷凍傷害。
咽喉燙傷如何處理
在意外燒燙傷中,咽喉燒傷不容忽視,其危險性大,有時會引起窒息死亡,應立即送醫。引起咽喉燙燒傷的原因較多,常見的有以下幾種情況。
1.患者性情急躁,喝開水,或拿著剛沏好的茶水壺用力吸吮,喝熱湯等。這些情況常見于學齡前兒童。
2.誤服濃酸、強堿、酒精、氯液等高濃度腐蝕性液體。
咽喉燙傷后,局部很快會發生水腫,在4~8小時內可達到高峰,并伴有呼吸不暢、喘息、哭聲嘶啞,嚴重者還會引起發燒,甚至水腫遍及咽喉而阻塞氣道,導致窒息而死亡。由于兒童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因此,對有可能造成兒童咽喉燒燙傷的食物,都應積極避免和預防。若發生咽喉燒燙傷,應立即送醫院診治,勿存僥幸心理。
低溫灼傷怎么辦
低溫灼傷的患者往往在第二天起床時發現有局部小水泡形成,由于這類傷口范圍一般不會太大,常不被重視。有些患者自行挑破水泡,外涂紅藥水、紫藥水等;或干脆不做任何處理,將創面直接暴露在外。等創面持續不愈,或發生感染再來燒傷專科就診為時已經晚。
就如本文開頭提到的那個孩子,就是由于艾灸使用不當所致的低溫灼傷。艾灸使用不當引起的灼傷,患者大部分在就診時的創面都是暗紅色或呈現較韌厚皮革狀,創面周邊皮膚紅腫熱痛,存在局部侵襲性感染狀況。這是因為這種低熱灼傷,是由真皮淺層向真皮深層及皮下各層組織呈漸進性損害,發病隱匿,很像一個“隱形殺手”,所以往往易被人當做輕度淺表性灼傷而忽視。而艾灸治療低溫灼傷的受害者大多為孩子、末梢神經感覺遲鈍的成年患者(如糖尿病、腦血栓或截癱患者),及過度疲勞時的健康人。
低溫灼傷雖然范圍不大,但這種灼傷有類似于“烤紅薯”的煨熟現象,灼傷深度一般比較深,嚴重者可達骨骼。如早期傷口處理不當、發生感染,很多需要通過后期手術治療方能覆蓋創面。因此,一旦發現有低溫灼傷的傷口,建議盡早至專科醫院就診,明確診斷,并及早給予相應處理,以縮短病程、減輕瘢痕增生程度。
燒傷后應防治瘢痕
深度燒傷愈合后瘢痕非常容易生長,因此燒傷或燙傷愈合后,一定要重視瘢痕的預防和治療。
瘢痕形成前的預防 在燒傷治療期,一定要到專科醫院接受正規治療,避免創面感染,盡快加速創面愈合。創面愈合越早,瘢痕生成的可能性越小。需要手術治療的創面,應盡快手術治療。
瘢痕形成后治療 創面愈合后應采取有效的藥物或措施來治療瘢痕過度增生,加速瘢痕成熟。通常使用的方法包括壓力療法、藥物療法、激光治療、手術治療等。激光治療是目前治療瘢痕最為先進的技術,包括染料激光和二氧化碳(CO2)點陣激光。手術治療包括瘢痕松解、瘢痕切除縫合、皮片移植、皮瓣移植、皮膚軟組織擴張術等。采用多種治療方法綜合處理瘢痕效果更好。可以采用激光聯合藥物治療,手術聯合激光治療,手術聯合藥物治療等。
總之,瘢痕治療是長期、復雜的過程,并不是單一手段就能夠解決的,要采用聯合治療方案。兒童燒傷或兒童瘢痕的治療,建議至專科醫院咨詢醫生。
不建議使用民間偏方
門診醫生經常見到燙傷患者,創面涂抹了牙膏、紫藥水后傷勢加重、發生感染而來就診。更有甚者,父母將燙傷的嬰兒泡在醬油中送醫院就診。這些都是錯誤的處理方法,會影響燙傷的治療與康復。
以下是一些錯誤燙傷處理方法的害處。
民間“偏方” 用肥皂、醬油、食鹽、白糖、雞蛋清、蚯蚓,甚至還有使用老鼠油、兔毛等民間“偏方”的,可能引起燙傷創面感染;涂牙膏、食醋等,對燙傷創面有較強的刺激性,可能會侵蝕創面、增加損傷。
有色素的外用藥物 應用紅藥水、紫藥水等不但會影響醫生對燙傷創面的觀察,而且可能會引起中毒。紅藥水含有汞,大面積使用還可能引起汞中毒。
零售的燒傷外用藥物 特別是油膏類,并不一定適合在燒傷早期使用,建議不要盲目自行應用,需要咨詢燒傷專科醫生后再決定是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