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德勝
鼻位于上呼吸道的最上端,空氣自前鼻孔進,通過鼻腔由后鼻孔入鼻咽。鼻腔如果被異物堵住或發生病變,就會出現鼻阻塞的癥狀,如在傷風感冒時表現的說話聲呈閉塞性鼻音,俗稱“齆(wèng,與甕同音)鼻頭”,嗅覺也會因氣味不能吸進鼻腔而受到影響。鼻阻塞嚴重時會被迫造成長時間張口呼吸,睡眠時鼾聲大起,嚴重影響生理、心理健康和人際交往能力,為此,每天都能遇到因鼻阻塞困擾而前來就診的患者。但奇怪的是,有些患者經過仔細的檢查并沒有發現問題,也排除了炎癥、腫瘤和異物等常見病因,那為什么會發生鼻阻塞癥狀?
心理因素造成鼻阻塞
走進診室的是一個穿著軍裝的小伙子,一臉愁容地訴說自已長期受鼻阻塞的痛苦,曾輾轉多家醫院就診,都沒查出病因,但自己就覺得鼻子通氣不暢。我曾經多次參與征兵體格檢查,雖然我知道眼前這位小伙子能穿上軍裝,應該沒有太大的問題,但是我還是想了解一下他的嗅覺情況。果然檢查后發現沒有異樣。于是我再用小片棉絮放在他雙側的前鼻孔處,觀察呼吸時有無運動,結果也是正常的。所以我胸有成竹地告訴他,這是一種主觀性的鼻阻塞,鼻黏膜上的神經與通過的空氣產生摩擦,才能感覺到有氣流通過,一旦這種感覺失靈或減退,就會產生主觀性的鼻阻塞癥狀。為了取得一個客觀的依據,我對他進行了鼻測壓的檢查,所獲得的鼻氣道開放度的數據,說明他鼻氣流速度和壓力變化均屬正常。看來這位小伙對自己的鼻子產生了一種心理上的誤解。希望他能丟下“包袱”,調節好自已的心理狀態,不要深陷在焦慮和抑郁的狀態中。
“交替性鼻阻塞”現象惹的禍
另一個病例是一對夫婦,開口的第一句話是說他倆都是一個鼻孔出氣,聞聽此言真叫人一頭霧水。經過仔細詢問才知道,這不是生活中有相同看法和見解的意思,他們只是都覺得自己只有一側鼻孔是通氣的。經鼻鏡檢查后我發現他們的鼻腔形態結構均正常。這是一種稱之為“交替性鼻阻塞”的現象,需要從有關“鼻周期”的生理機制說起。鼻腔外側的鼻甲富含海綿狀組織,由自主神經控制、中樞支配,產生自主性的左右側交替舒張和收縮,以調控鼻腔開放度的交替變化,也就是左右鼻腔交替“上班”,執行通氣任務,而“交接換班”時間平均為2~3小時,最長不超過4小時,年齡越大,周期越長。“交班”過程是悄然進行的,自身難以覺察。
另一類“交替性鼻阻塞”出現在睡眠時,側臥位時,在下的鼻腔多呈阻塞狀,上方鼻腔執行通氣任務,翻個身,很自然的又是上通下阻,所以不必介意自己到底是一個鼻孔還是兩個鼻孔在出氣。
鼻阻塞嚴重影響學習和工作,一旦出現鼻阻塞現象要去正規的醫院就診,積極治療,還鼻子一個健康的通氣狀態。
(作者每周一下午有特需門診,每周二上午有專家門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