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承起
中秋節始于唐朝,盛行于宋朝,到了明清時代,已與元旦齊名而成為中國的主要節日之一。中秋節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將其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有關中秋的傳說
中秋節傳說有很多版本,其中不乏浪漫或悲情色彩。其一是,傳說后羿射下9個太陽后,西王母賜后羿一顆不老仙藥,但后羿不舍得吃下,就交于妻子嫦娥保管。后羿門徒蓬蒙覬覦仙藥,逼迫嫦娥交出仙藥,嫦娥無奈情急之下吞下仙藥,沒想到吃了仙藥便向天上飛去。當日正是八月十五,月亮又大又亮,因不舍后羿,嫦娥就停在了離地面最近的月亮,從此長居廣寒宮。后羿回家知道后傷心不止,于是每年八月十五便擺下宴席對著月亮與嫦娥團聚。有詩比喻:“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為此,民間形成中秋節以月圓兆人之團圓,為思念親人之情,寄托思念故鄉。
美食慶中秋
中秋節也是農民祈盼秋天的豐收和幸福的節日,形成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在飲食方面,南方除了各種月餅,還會吃鴨子、毛豆芋艿、桂花酒或桂花酒釀等,這些食物都具有很好的食療功效。結合預防血管病變和老年血管性癡呆,本期就介紹一款椰子油搭配的美味食療——芋泥蔬果西米露。
芋泥蔬果西米露的制作
原 料 芋頭100克、西米50克、白砂糖15克、椰漿50克、椰子油10克,各色水果或蔬菜如枸杞子、圣女果等都可做輔料。
做 法 1.芋頭去皮洗凈、切片、蒸熟,趁熱碾碎備用。但不必碾得太細,留點顆粒口感會更好。
2.西米放入開水中煮至呈半透明時撈出,用冷水略沖,瀝干。
3.清水500毫升燒開,加糖煮化,先放芋泥,再將西米、椰漿及椰子油倒入,煮開后關火,即可盛出食用,冷熱食均宜(盛出后再加蔬果)。
功 效 中醫認為,芋頭具有“消塊、健脾、養胃”功效,近代研究其黏蛋白具有抑制腫瘤細胞的作用。西米白凈滑糯,營養頗豐,一般人群均可食用,更適宜體質虛弱、產后病后恢復期、消化不良、神疲乏力、肺氣虛、肺結核、肺痿咳嗽者食用。椰子油是我們日常食物中唯一由中鏈脂肪酸組成的油脂,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其所含的中鏈脂肪酸具有天然的綜合抗菌能力,能殺死引起疾病的細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蟲,可提高機體新陳代謝率,具有抗氧化劑的功效,可用于治療兒童佝僂病、成人骨質疏松,保護骨骼不受自由基損傷;其所含的甾醇類脂肪物質,還可能有利于骨骼健康。椰子油的保健功能還在不斷探索中。
注 意 芋頭切忌生食,生則有毒,應煮熟或蒸熟食。糖尿病患者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