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群 堯娟
【摘要】針對目前大力開展的企業內部政治巡察工作,在發揮職能方面,經濟責任審計與政治巡察有其方式、方法和措施的借鑒之處。本文試圖著眼于二者的區別與聯系,從技術方法論上對企業政治巡察與內部審計聯動協同機制進行探尋,尋求增大二者合力的方式方法。
【關鍵詞】政治巡察 內部審計 合力
一、政治巡察的定義和范圍
十九大以來,中央陸續出臺《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中中央巡視工作規劃(2018-2022年)》等系列文件,要求黨的中央和省、自治區、直轄市委員會實行巡視制度,建立專職巡視機構,實現巡視全覆蓋、全國一盤棋。正是基于國家層面政治巡察的力度和廣度要求,不少企業,尤其是央企、國企也自覺的開展了企業內部政治巡察工作。
企業內部政治巡察工作的目標與黨中央的政治巡察目標一致,也是要啊發現問題、形成震懾,推動改革、促進發展,發揮從嚴治企利劍作用”。
企業內部政治巡察工作是圍繞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廉潔紀律、群眾紀律、工作紀律和生活紀律等“六項紀律”內容開展。重點對企業管理層執行《中國共產黨章程》和其他黨內法規、遵守黨的紀律、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等情況進行監督,著力發現黨的領導弱化、黨的建設缺失、全面從嚴治黨不力,黨的觀念淡漠、組織渙散、紀律松弛,管黨治黨寬松軟問題。
二、企業內部審計的定義和范圍
企業內部審計定義:《中央企業內部審計管理暫行辦法》第三條本辦法所稱企業內部審計,是指企業內部審計機構依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財務會計制度和企業內部管理規定,對本企業及子企業(單位)財務收支、財務預算、財務決算、資產質量、經營績效,以及建設項目或者有關經濟活動的真實性、合法性和效益性進行監督和評價工作。第四條企業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依照內部審計準則的要求,認真組織做好內部審計工作,及時發現問題,明確經濟責任,糾正違規行為,檢查內部控制程序的有效性,防范和化解經營風險,維護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秩序,促進企業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
因此,部審計的主要工作目標為對本企業和子企業的經濟活動的真實性、合法性和效益型進行監督和評價。
企業內部審計的范圍涵蓋了本企業和子企業的財務收支、財務預算、財務決算、資產質量、經營績效及建設項目等企業的經濟活動行為。
三、企業政治巡察與內部審計的區別
(1)二者的內容不同。企業政治巡察工作主要是圍繞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廉潔紀律、群眾紀律、工作紀律和生活紀律等“六項紀律”內容開展。主要檢查: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執行情況以及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不到位等問題;貫徹執行民主集中制和集體決策情況,是否存在不按照要求建立重大事項議事制度和決策程序,違反“三重一大”決策事項規定和程序等問題;落實“兩個責任”情況,是否存在管黨治黨責任落實不到位、監督執紀問責不嚴格等問題;廉潔紀律執行情況,是否存在以權謀私、貪污賄賂、腐化墮落等問題;組織紀律執行情況,是否存在不按照要求或不如實報告個人有關事項、違規用人、任人唯親、跑官要官、買官賣官、拉票賄選,以及獨斷專行、軟弱渙散、嚴重不團結等問題;群眾紀律、工作紀律、生活紀律執行情況,是否存在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不力,搞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等問題,是否存在損害職工群眾利益等問題。
內部審計檢查內容主要包括:貫徹執行黨和國家有關經濟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情況、遵守有關法律法規和財經紀律情況、目標責任制完成情況、重大經濟決策情況、部門預算執行及其他財務收支真實性和效益性情況、國有資產的采購管理使用和處置情況、重要項目的投資建設和管理情況、機構設置編制使用以及遵守落實廉潔從政規定的情況等等。相對而言,內部審計的檢查內容比巡察工作內容更具體。
(2)二者的側重點不同。企業政治巡察工作的關注重點是企業領導和管理層面的違法違紀情況,關注的黨的建設是否弱化,黨的重大決策是否落地;內部審計的檢查重點是反映和揭示公司運營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和突出矛盾,關注的是業務領域的問題。
(3)二者的方式方法不同。政治巡察的方法在傳統的內部審計檢查的方法之外,還多借鑒紀檢辦案的調查、談話、現場考核等,較內部審計更為多樣和靈活。
四、企業政治巡察與內部審計的合力探尋
企業政治巡察與內部審計雖存在上述不同,但都需要通過查找問題作為工作的切入點,因此借用相對成熟的內部審計手段查找政治巡察問題,是促進政治巡察的有效方式。
(1)統籌安排,周密部署。將政治巡察工作的目標、內容與內部審計目標、內容緊密結合,統籌規劃,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能確保實現巡、審結合,實現質效最大化。一是統籌計劃。在安排年度巡察計劃時,與審計機構進行溝通,對同時列入當年巡察計劃和審計計劃的單位,合理安排巡察和審計具體輪次,做到巡察與經濟責任審計同步進行。二是建立聯動機制。建立紀檢監察、巡察、審計工作聯系會議制度和信息溝通反饋機制,定期研究巡察、審計過程中的發現的重大問題(線索),及時溝通信息、反饋情況,聽取意見,協同開展工作。三是建立問題反饋機制。巡察辦和審計機構及時互相反饋巡察單位問題信息,做到巡察與審計相結合,從政治作風紀律與經濟責任兩個方面進行綜合分析、判斷,從中找到問題線索的突破點,做到問題無遺漏,巡察無盲點。
(2)巡審結合,成果共享。當前各級巡視巡察工作都抽調審計人員參與,審計人員利用審計專業優勢和審計經驗,根據國家相關財經紀律法規等,采用詳查與抽查相結合的審計方法,查閱被巡察單位會計憑證、財務賬簿、原始單據、會議紀錄等資料,對重點和疑點問題進行分析,發現問題線索,快速發現巡查的重點和疑點問題,為巡察工作提供技術支撐。
(3)注重結果運用,放大質效。巡察和審計都在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與巡察工作相比,審計存在剛性不夠、手段有限等不足,而巡察則具有政治性、宏觀性、權威性的優勢,審計可以借力巡察的威懾力,結合領導干部“兩個責任”落實情況,提高被巡察單位依法行政意識,規范單位經營行為,促進審計查出問題的整改落實。
企業政治巡察工作與內部審計工作在工作理念、法規依據及實際操作層面上都有許多的異曲同工之處,為建立二者的協同機制提供了可能、可行,在企業內部建立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政治巡察和內部審計協同機制,形成監督合力具有實踐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