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葉
【摘要】通過對中美通用航空產業現狀的分析對比,指出了中國通用航空產業面臨的問題及困難,提出了全面提升我國通用航空產業鏈綜合實力的建議,為該行業相關方面人員提供參考。
【關鍵詞】通用航空 航空產業鏈 綜合實力 頂層設計
一、引言
根據通用航空制造商協會(GAMA)發布怠《2017年全年通用航空飛機出貨量及銷售額報告》數據,目前全球通用航空飛機超過36.5萬架,2017年銷售量為2324架,較2016年的2268架同比增長2.5%.美國、加拿大、法國、德國等國家為全球通用飛機主要市場,其通用航空器存量合計為31.4萬架,占全球比例高達86.7%,此外加拿大、巴西和澳大利亞的通用航空發展也較為領先,而我國受制于空域管制等諸多因素影響,通用航空器需求不足,通用航空產業發展緩慢。
二、中國通航產業面臨的問題及與美國通航產業的對比分析
美國擁有通用航空器合計約30萬架,占全球通用航空器總量的2/3;有供通用航空器起降的各類型機場1.75萬個;超過1.5萬家公司擁有自己的通航飛機;約有10萬架私人通航飛機;通用航空產業為美國創造了54萬個就業崗位。
中國擁有通用航空器約2505架;各類型通用航空機場329個通用航空運營企業數為364家。
由于我國基礎設施建設薄弱及相關政策原因,通用航空產業在我國的發展較為滯后,通航產業的發展與我國龐大經濟總量及較高的經濟增速是不相匹配的。通過與美國的通用航空產業對比可以發現,我國在通用航空器的數量、相應的配套設施、從業人員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差距。
(一)空域管制嚴格,通用航空可利用空域不足
我國空域的主管部門為中央軍委空管委,其頒布的《飛行基本規則》為飛行活動的根本法則,其執行高于《民用航空法》導致了民用航空部門無法獲取足夠的飛行資源開展飛行活動。根據我國空域管制現狀,尚無即時可用的通航飛行區域,因此如果要組織通用航空飛行需要向飛行管理部門提出申請,而此申請的審批流程為一周多,大大降低了通航飛行的自主性和靈活性。
美國聯邦航空局為航空統一管理機構,由于聯邦航空局職權集中,下屬各部門相互協同聯動、效應明顯。根據美國空域管理體系規定,通用航空可用的非管制飛行區域非常廣闊,通航飛行審批時間流程極其簡單,使得美國通航年均飛行小時數位居全球首位。美國通航政策由不同層次的政策法規監管不同的通用航空活動,在風險和成本之間取得了較好的平衡,確保了通航產業的良性發展。
通過對比分析,中國的軍管民管理體系和美國的一體化管理體系存在較大的差異,也導致了中國通航產業遲遲無法得到有效發展的尷尬局面,只有軍方將管理權限逐步下放給民航管理部門,形成軍民共管的管理模式,逐漸放寬政策開放空域,簡化通航飛行審批流程,才能從根本上改善中國通用航空產業現狀,為行業的發展提供肥沃的土壤。
(二)通航機場及配套設施建設滯后,用途局限
根據通航資源網統計,截至2017年,我國目前已經取證的通航機場合計74個,主要集中在華東、中南及華北地區,通航機場保有量與我國遼闊的國土面積不相匹配。美國目前擁有5000多個通用航空機場,均勻分布在美國各縣市,同時也配備了比較完善的空管設施。
由于長期政策原因,國家對航空運輸機場投入較大而忽略了通航機場的建設,并且機場的前期建設投資巨大,回報周期漫長,民資難以承受風險,導致了中國通航機場的建設滯后。美國在通航機場的建設上以政府出資為主導,配合市場資本投資,較好的平衡了風險,保證了機場建設的有序推進。
從通航機場的功能及用途來看,中美存在著較大差別。中國通航作業中占比較大的為石油服務、農林業飛行及航拍,美國通航作業主要以公眾服務為主,包含空中醫療救援、滅火及執法等。由此可以看出中國的通航機場主要服務于工礦區及林區,暫不具備綜合服務屬性,而美國主要以公共服務為主,其次提供私人飛行服務及飛行培訓,通航機場配套非常成熟,涵蓋飛行業務類型也相當完善。
因此我們首先要從國家層面加大相關政策扶持力度,借鑒美國通航發展經驗,重視頂層布局規劃,靈活運用市場手段,結合地域特點,逐步建成覆蓋全國的多用途通航機場網絡。
(三)通航飛行員不足,培訓成本高昂
據FAA資料顯示,美國目前有注冊飛行員70余萬人,其中私人飛行員占多數,在役飛行員中一半以上來源于通用航空。美國從國家體制方面鼓勵民眾接觸通用航空,在上百所大學開設了航空相關課程,能更好的培養民眾對航空知識的興趣。中國目前有3萬余名飛行員,其中通用航空飛行員6千余人,培養一名飛行員的費用約70萬元,如果飛行員畢業后進行航空公司,航空公司還需花費約170萬元進行再培訓。
對比中美兩國數據可以看出,我國的通航飛行員極其匱乏,嚴重制約了通航產業的發展,與美國全民普及的體制模式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我們要提高通航教育的普及程度,培養民眾熱情,降低準入門檻及培訓成本,使通航飛行成為大眾都能參與的活動,從而推動國家通航產業的發展。
三、中國通航產業鏈提升思路
(一)立足頂層規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雖然國家在政策層面逐步放開了低空空域,也陸續發布了多項支持通航產業發展的細則,但頂層規劃的缺失是制約我國通航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建立一套高效可持續發展的通航體系是我們急需解決的核心問題,只有立足于頂層規劃,配合政策的支持,中國通航產業才能長期健康發展。
(二)加快通航基礎設施及配套的建設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促進通用航空業發展的指導意慰指出,到2020年,中國通用航空器數量、通用機場的數量、通用飛行時間將全面大幅提升,產業規模預計將超過1萬億元,我國對通航飛行服務保障體系的持續投入將有力推動中國通航產業的發展。因此確保產業政策的落實及各項建設工作的全面實施是加快通航產業發展的重要保障。
(三)全面提升市場化運作能力
看似前程似錦的萬億產業,近年來超半數通航企業處于虧損狀態,成本高、盈利模式單一、依賴補貼是困擾通航產業發展的幾大因素。如何創新經營模式,規避市場風險,提高管理及資本運作能力是各通航企業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也是企業步入良性發展軌道的先決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