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欣亮
【摘要】水利工程往往具有投資大、周期長、影響大,并且具有公益性,因此,更應當對其績效審計給予高度重視,尤其是對項目質量與資金的規(guī)范使用實施科學的審計。本文將首先探討水利工程本身具有的特點,在分析當前水利工程審計中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相關的審計對策,以期促進我所水利工程審計事業(yè)健康發(fā)展。
【關鍵詞】水利工程 績效審計
近年來,我國水利工程項目的投資一直在持續(xù)增加,水利工程的質量和效益也的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績效審計作為一種保證工程項目質量,規(guī)范項目資金運用的管理工具,對于水利工程來說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當前,我國在水利工程項目中,績效審計工作已經逐漸深入,對于項目的經濟學、效率性以及效益型的評價也發(fā)揮了一定作用,然而,其重要存在著一些不足。
一、水利工程績效審核的內涵
(一)水利工程項目的特點
水利工程對于國家和地區(qū)來說,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是國家經濟和社會的重要戰(zhàn)略資源,對于社會經濟體系有巨大的影響,不僅關系著防洪、供水、電力、糧食,還關系著經濟、生態(tài)甚至國家安全。水利工程包括防洪工程。農田水利工程、水利發(fā)電工程以及航運工程等多種類型。通常來說,水利項目都有這以下的特點:
(1)以政府投資為主。水利工程項目通常資金投入量極大,政府以國家預算內、外資金,財政擔保信貸以及國債轉貸資金等方式實施投資。
(2)具有很強的系統(tǒng)性。水利工程項目通常其規(guī)劃和建設不會孤立考慮,而是與同一流域、同一地區(qū)其他水利項目一起通盤考慮,構成一個龐大的系統(tǒng)工程;同時,就項目本身來看,也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化工廠,因此,在項目管理與績效審計中,都必須從全局考慮,展開綜合分析。
(3)具有較強的公益性。水利項目基本都與民生有很大關系,對當地社會和經濟有重要作用,同時對當地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必然也會起到積極或消極的作用,因此,必須以公眾利益作為考慮的基礎。
(二)水利工程績效審計
水利工程的績效審計,是在《審計法》、《國家建設項目審計準則》等法律法規(guī)指導下,對水利工程的建設活動的全過程實施監(jiān)督和審查,涵蓋項目從設計、材料、施工、監(jiān)理、質量檢查等所有環(huán)節(jié)和部門,以項目投資為主線,重點審查項目投資立項的合法性、資金來源的合法性、資金使用的合理性,以及項目投入使用后的效益型。
當前,我國一些重要水利項目,都已經逐漸推廣實施了績效審核工作。比如,2013年,中央審計署對三峽工程的財務決算審計結果予以公布,在審計過程中,投入量1400名審計人力完成對這個龐大項目的績效審計工作。
二、當前水利工程績效審計存在的不足
(一)重財務、輕績效
盡管在水利項目中,績效審計工作已經逐漸深入。然而,就審計的主要內容來看,依然集中在財務審計的領域,以及項目自身的合法性和合規(guī)性;對于項目本身的決策、評估、效益以及對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等內容關注不夠,所以,這樣的審計活動,盡管以績效審計為名,但真正涉及績效評估的內容并不多;而且,在僅有的部分績效評估中,也由于定量評價不足,導致評價無法具有公正客觀性。比如社會效益、環(huán)境效益等,這些項目評估缺乏有效的評估方法,導致績效評估僅限于形式,而不具備評估實質。
(二)重工程決算,輕過程審計
我國水利項目的審計過程中,往往對資金的管理重視程度極高,對工程預算的執(zhí)行是否合法合規(guī)給予了高度關注,對竣工審計給予了很高的重視程度,通常在項目完成以后就會迅速介入。然而,事后審計具有很大的缺陷,一方面工程中的眾多變更工程、隱蔽工程很多且無法在時候有十分詳細的掌握程度,導致審核中容易產生各種漏洞;另一方面,事后審計即使將問題發(fā)現,但是損失已經無可避免。因此,與決算審計相比,更應當從項目啟動,審計工作就開始介入,對項目的全過程展開跟蹤審計。從而能夠將審計工作從被動轉向主動,更重要的是,能夠真正有效預防損失的發(fā)生。
(三)重財務審計人才,輕復合型審計人才
水利工程績效審核工作,涉及建設過程中的所有環(huán)節(jié)和眾多單位,審計行為具有極強的專業(yè)性,并且審計事物繁雜,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對審計人員的財務知識有較高要求,還需要審計人員具備工程管理、建筑、電氣、法律等相關方面的專業(yè)知識。然而,受傳統(tǒng)財務審計的影響,當前我國很多審計人員都是財務背景,在其他領域專業(yè)知識有效,無法應對復雜的審計工作,更無法深入審計對象運作過程。此外,在審計項目招投標、簽訂合同以及施工決策的諸多環(huán)節(jié),還需要審計人員具有很強的分析決策能力和溝通協調能力。因此,在績效審計人員配置的過程中,必須對審計人員的知識結構、綜合素質有更為嚴格的要求。
三、水利工程績效審計的建議
(一)持續(xù)深入水利工程績效審核研究
當前,發(fā)達國家已經擁有了相對成熟的績效審計理論,并依次為基礎,制定了完善的績效審核制度,再經過實踐的檢驗得以不斷完善。我國在這方面的理論研究起步較晚,研究理論也相對滯后,研究成果還不足以有效應用于實踐,幫助解決實際遇到的問題,這也導致在現實中的水利工程績效審計工作開展的深入、廣度遠遠不足。所以,必須持續(xù)深入水利工程績效審核研究,重點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審計框架,如何有效將財務審計、績效審計與項目審計融合成有機整體。二是審計如何與工程實務相結合,不僅要重視對投資的審計,更好重視對項目管理的審計。三是如何推動審計工作深化,是審計的內容真正能夠反應項目自身的真實性、合法性、效益型和建設性。在研究過程中,可以積極借鑒發(fā)達國家的相關理論,再與我國實際狀況相結合。
(二)建立科學全面的水利工程績效審核指標體系
當前,我國的水利工程績效審核工作在績效審核方面之所以形式化嚴重,與缺乏有效的績效評價體系指導有密切關系。科學的指標體系,不僅有助于審計工作的開展,也有利于審計結果的更加客觀公正。早在1994年,美國營建研究院就提出了整套全面的建設項目績效評估體系,從而為建設項目的績效審計活動提供指導。我國迄今為止尚沒有形成這樣的指標體系、水利工程績效審核指標體系,有助于審計人員本著客觀公正的態(tài)度,充分考慮項目內容、地區(qū)差異等客觀因素,從而給予公平的審計。水利工程績效審核指標體系,從工程建設過程來看,應當涵蓋建設全過程;從審計目標來看,應當至少包括項目得經濟學、效率性、環(huán)境性、公平性以及效益性。同時,在基本框架下可確定相關實施細則,以使指標系統(tǒng)既能夠把持統(tǒng)一性,又能夠被靈活使用。
(三)強化審計機構的審計能力
水利工程績效審核作為一項具有較高復雜度,涉及諸多專業(yè)知識的綜合性工作,對審計機構的審計能力也有十分嚴格的要求。因此,設計機構的能力必須有計劃、有目的的不斷提升。首先,要推動社會化人才的進入,社會化人才帶著各個專業(yè)的實際從業(yè)經驗,進入審計機構,幫助人才隊伍完善知識結構,打造財務審計與工程技術兼?zhèn)涞娜瞬抨犖椤F浯危⒂行У娜瞬排囵B(yǎng)制度,不斷推動現有審計人員的知識結構、專業(yè)能力和綜合能力的提升。另外,還建立有效的專家晉升通道,打造職業(yè)資格認證體系,以提供強大的人才保障。最后,要建立龐大的外部審計資源,包括行業(yè)專家、咨詢機構等,在特殊情況下,可借助外部資源使審計工作得以更好的完成。
四、小結
綜上所述,當前我國水利工程績效審計工作依然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在推動水利工程績效審計的過程中,必須在加大研究力度的基礎上,建立完善的績效審計指標體系,同時強化審計隊伍能力的提升,才能更好的完成水利工程的績效審計工作。
參考文獻:
[1]程欣.水利工程項目績效審計淺探[J].財會通訊,2015,(01).
[2]劉冰.水利工程項目績效審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J].理財2013.
[3]孫寰勇,張蕾,孫平.水利工程建設審計風險分析[J].現代工業(yè)經濟和信息化,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