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晨墅 向夏蕾 古慶雯
【摘要】女性工作者作為我國勞動者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在社會的各行各業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在社會發展過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女性由于身體較為特殊,生育期無法繼續進行勞動,因此,其在生育期的各種權益保障問題受到了全社會的關注。國家也為此制定了專門的法律法規保護女性在生育期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本文將就此進行研究。
【關鍵詞】女性勞動者 生育期 權益保障 商業服務業
雖然我國頒布了女職工的生育期權益保障法,但不少企業仍然沒有在行動上落實,侵害女職工的權益。因此有必要采取策略維護女職工的合法權益。因此本小組對不同地區、不同的商業企業和服務企業,開展了有關女性勞動者在生育期的權益保障情況的調查,發現在各種因素的干擾下,女職工的生育保障現狀存在多方面問題。
一、我國女性勞動者在生育期的權益保障現狀
本小組通過抽樣問卷調查的方式,對北京市及周邊的商業服務業企業和一些事業單位發放了調查問卷,共600份,有效問卷579份,據此作出詳細統計和深入分析。通過對調查獲得的數據可以發現,在當前女性勞動者進行勞動過程中,大多數企業基本上都同女性勞動者簽訂了相關的勞動合同,但是仍然有20%左右的企業只是同女性勞動者進行了口頭約定,這種約定并不具有任何法律效益。16.8%的公司中的女性勞動者沒有簽訂任何勞動合同。同時在已經簽訂勞務合同的企業中,只有42.3%左右的企業嚴格按照國家規定在勞動合同中具體詳細的對女性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問題進行了說明。
毫無疑問,不論是沒有簽訂合同還是在合同上沒有對女性在生育期的合法權益問題進行說明都是對女性權益造成侵害的做法。在進行調查過程中我們發現,在事業單位工作的女性,基本上都是可以按照國家法律要求享受生育期的各項權益的。這主要是由于這些單位屬于國家財政開支。但是對于一些在私營企業等進行工作的女性來說這些權利很難實現。調查數據顯示,有33.5%A右的女性職工表示其所在企業有過解雇懷孕女性職工的先例。有8.0%左右的女性職工表示其所在單位經常會對生育期的女性職工進行解雇。對于生育津貼問題而言,有45.6%的企業為女性職工購買了生育保險。其他企業則沒有為職工進行生育保險的繳納。沒有繳納生育保險的企業使得企業女工很多由于無力承擔醫療保健費用而出現身體健康受到損害的現象。對于生育期間的工資問題,只有25.5%女性職工表示可以領到全額工資,有28.0%的女性職工表示可以領到全額工資的60%-80%,這個數據還包括了一些女性職工將年終獎金或津貼算在其中。這些情況的出現使得我國當前女性勞動者在生育期的權益保障問題存在很大不足之處,下文將進行具體分析。
二、女性勞動者在生育期權益制度中保障面臨的問題
(一)被辭退現象逐漸增加
企業在制定女性勞動者權益保障制度時,大多將生育期的女性列入“編外人員”。在企業現代化改革的進程中,國家實行了優化勞動組合的具體措施,而很多女性都被編入了富余勞動力,這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女性的平等地位。其次,一些企業在給女職工批產假時沒有按照女性權益保障標準施行,減少了女職工生育期的休假時間,或者以減少薪資來補償企業的勞動力損失。相對的,越來越多的企業加長了女性生育期休假時間,一些女職工放假時間長達兩年,期滿后想回企業上班卻不被批準。
(二)產假薪資保障水平下降
在不同時期,我國對女性勞動者的生育津貼按發比例規定都為百分之百,但由于計發基數標準的比例大幅度下降,特別是商業企業,致使單位女職工的產假薪資也在大比例下降,女性帶薪休假的保障水平日益降低。按照相關約定,我國的產假工資支付期限也被逐步縮短,與最低國際標準尚存差距。
三、保障女性勞動者生育期合法權益的有效措施
(一)加快建立健全生育保險制度
部門要制定《婦女權益保障法》、《生育保險條例》、《社會保險法》等法律的實施細則,強化專門機構的職能作用,在條例的實施上應有一個統一的規范能夠遵循。對于不完善的政策或不利于維護女性勞動者生育權益的條款要加以糾正。對于地方商業服務業等單位要加強監督和管理,對于尚未開展生育保險工作的地方要加緊時間建立改革試點。相關保障制度要與醫療、失業等保險聯立起來,做好統籌安排。促使社會與企業提高對維護女性勞動者生育權益的意識,轉變傳統觀念。
(二)增強企業的自覺性
根據我國的生育保險制度及相關規定,企業作為生育保險費的繳費主體,應發揮好主體帶動作用,讓廣大女性職工成為權益的最終受益者。近幾年,我國的商業單位和服務業穩健起步,為了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和經濟效益,在設置社會保險險種時,忽略了生育保險。而大部分女職工也缺乏生育保險的知識,對自身的合法權益認識不清,因此在受到權益侵害時處于被動,大多是迫于壓力無法提出意見讓企業為她們繳納生育保險費。而法律的強制性能讓企業主動履行職責,但主動履行職責的前提是要認識到法律指引的作用性,只有確保女性的合法權益,才能樹立好企業的形象,讓他們了解到守法才能“守得企業。勞動部門要加大對企業制定保障制度的監管力度,積極組織并開展婦女維權活動,免費開設女職工維權法律咨詢平臺,提高她們的主觀意識。對于中小型商業企業,要加大宣傳力度,為他們營造出自覺守法的氛圍。
四、結論
通過此次調查可以得出,部分企業在女職工的生育期權益保障規定中尚未有效落實,不管是對于家庭、社會,乃至國家層面來說都是極其不利的。因此,相關部門要加強對企業的監管,切實解決女職工面臨的工作歧視問題,為女職工保駕護航,形成良好的社會責任擔當風氣。
參考文獻:
[1]胡立群.改革現行生育保險制度刻不容緩[J].2014,(04).
[2]邵芬.我國女職工特殊權益保護制度研究[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1).
[3]甘萍,楊翠娥著:非公企業女職工勞動保護調查與思考[J].中國婦運,2012,(6).
[4]蔣永萍著:關注勞動力市場中的男女平等[J].婦女研究論叢,2013,(1).
[5]慈勤英著:關于女職工生育期勞動權益保護的探討[J].人口學刊,2012,(2).
[6]劉明輝著:女性勞動和社會保障權利研究[J].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15.
[7]吳璇著:轉型期女職工權益維護探究[J].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漢文綜合版),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