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風梅
【摘要】農機化技術的推廣是近年來我國農業發展中的重點,對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農機化技術推廣的認識誤區。因此本文主要從四個方面對推廣農機化技術的主要內容進行了闡述,其中包括農機化技術推廣的目標、重點、作用和原則。以便于對農機化技術的推廣有初步的認識和了解。
【關鍵詞】農機化技術 推廣力度 農業經濟水平
一、農機化技術推廣中存在的問題
我國目前對農機化技術的推廣越來越重視,農業經濟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但是由于農機化技術的推廣中仍然存在一些間題和不足,因此推廣工作沒有完全落實到位,農民所掌握的農機化技術太少,影響了農業經濟的創新發展。
(一)宣傳培訓力度較小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宣傳的媒介越來越多,包括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但是這些媒介用于農機化技術推廣宣傳的少之又少,更缺少類似農機化現場操作演示、農機化技術綜合示范基地等活動。因此廣大的農民群體對于農機化技術的優勢和特點并不了解,再加上農機化技術的培訓力度不夠,培訓教育針對的僅僅是農具維修人員和操作人員等,導致農民掌握的基本農機化技術知識過于片面,對于引進的新技術和新農具的應用不能熟練使用,導致農機化技術推廣的難度大大增加。
(二)缺乏先進的思想觀念
雖然農機化技術的推廣正在逐漸的發展和完善,但是由于推廣人員的思想意識較為落實,影響了農機化技術的深入推廣。當前各個鄉鎮的農機推廣人員大多不具備專業的技術知識,其思想觀念尚未跟隨時代的步伐進行創新和發展。尤其是一些鄉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一個農機管理員管理一個鄉,缺乏相應的設施,條件較為落后,無法吸引和引進優秀的人才,因此大多數農機推廣人員均為本地人,缺乏一定的創新意識,技術較為落后。
(三)農機化推廣的內容較為落后
農機化技術在實際的推廣工作中,推廣內容較為落后,對于機械化的認識不夠全面。首先,片面強調農業生產機械化的粗加工,而對深加工不加以重視;其次,對于糧食作物機械化生產的重視程度高于經濟作物;最后,對于農田的操作機械化更為重視,而忽略了農業工程的機械化發展。由于對農業機械化的認識不夠全面深刻,因此造成了推廣的機械設備和農民的實際需要不符,推廣部門在進行推廣時不受認同,不被接受,推廣工作開展困難,收效甚微。
(四)農機化推廣的資金投入較低
農機化技術推廣的資金投入力度不夠,除了給推廣人員發放工資以外,再沒有其他的經費用于農機化技術的推廣。經費缺失導致科研活動無法開展,農機化技術的推廣不具有示范性,各種新型農具的推廣落后于社會的發展。而推廣部門因為資金的缺乏,在實際推廣工作中,無法對各種新農具進行詳細的講解和示范,致使大多數農民只知道存在這種農具,卻不知這種農具的作用,甚至于部分農民連這種農具是什么都不清楚,那農機化技術的推廣作用更是無從說起。
二、加大農機化技術的推廣以實現農業經濟發展
農機化技術的推廣對于實現農業經濟的發展至關重要,能夠有效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讓農業經濟的發展適應社會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從多方面著手,進行農機化技術的推廣,以提升整個農業經濟的發展水平。本文提出了以下幾種推廣措施,希望能夠為農業機械化發展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
(一)適應農業經濟結構的發展需要
首先,要站在農村經濟發展的角度,明確農機化技術推廣的方法、計劃以及內容等,有針對性和計劃性的進行農機化技術的推廣。同時,農機化技術的推廣工作要和當地的農業經濟發展水平、經濟體制、農業產業結構、生產規模、人口基數和農業生產的習慣等相適應。因此在具體的農機推廣中,設定的方案要綜合考慮上述因素,制定科學合理的推廣方案,因地制宜,適應農業經濟結構的需要,讓農機化技術的推廣能夠體現真正的作用和價值,全面提高農村經濟的發展水平。
(二)提高農機化技術推廣團隊的整體水平
提高農機化技術推廣的整體隊伍水平,首先,必須要在確保農機化技術推廣人員必要工資的基礎上,加大各種經費的投入,讓推廣工作能夠順利的開展;其次,有必要加強對各推廣人員的教育和培訓,將整體隊伍的建設放在第一位,將本地的農機化技術推廣人員派出去學習先進的技術和知識,然后引進先進人才,實現整體推廣隊伍的綜合素質的提升;最后,通過多種途徑來提高農機化技術推廣人員的業務水平和能力,增強其工作的專業性,從而讓農機化技術推廣人員成為真正的專家,為農機化技術的推廣貢獻力量,進而實現其農村經濟的飛速發展。
(三)建設示范性基地
農機化技術的推廣離不開示范性基地的建設,示范性基地具有一定的引導和示范作用,因此有必要在當地農村實際生產需要的前提下,按照農作物生產的自然條件和布局,對民間的農機合作組織和機構進行扶持和發展,鼓勵農民利用多種形式來建立農機合作組織和服務機構,建立各種示范性基地。另外,要借助示范性基地的示范作用,來引導和帶動農民認識和使用新型農機和農具,推廣農業新技術。讓農民自覺主動的進行農機化技術的推廣,為農村的經濟結構調整提供有利的條件,開創農村經濟發展新局面。
(四)落實農機購置補貼政策
引進先進的農機設備,需要加大對農機的購置補貼,只有補貼的力度和金額越大,人們對農機的關注才越多。首先,農機部門貫徹落實農機的補貼,不僅是一種挑戰,同時也是機遇,因此在工作中要謹慎行事,將必要的工作流程完善,工作的進度要確保有條不紊,對農機的管理要松弛有度,讓農機的購買補貼惠及每一位農民;其次,要發揮市場的作用,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用農業生產項目來帶動農機的推廣,逐漸實現糧食作物的機械化生產,由點及面,讓農田機械化生產向養殖業、畜牧業機械化的方向發展,讓農業生產粗加工向深加工機械化的方向發展,從而提高糧食作物的機械化生產水平;最后,通過農機購置的補貼政策,將適用的農機和農具應用到具體的生產工作中,讓農業生產在有限的資金條件下,實現最大的價值和作用。
綜上所述,農機化推廣技術對整個農業經濟的發展至關重要,對農業的現代化發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加強農機化的推廣力度,增強農機化推廣工作的緊迫感。另外,還需結合當前的實際情況,為農機化推廣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可靠的條件,抓緊落實農機化推廣,實現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為社會經濟的又快又好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