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生福
【摘要】電子技術應用課程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傳統的教學手段過度重視理論知識的灌輸,實踐教學則以普通的技術課程為主,主要依托于校內實踐課程。這種教學方式,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實踐水平,但其培養出來的學生,往往與社會需求脫節,這無疑影響著該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前景。企業需要的不是實習生,而是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應用性人才。因此,基于社會需求導向,有效調整和設計電子技術應用的課程及教學方法,全面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全面培養社會需求的高素質人才。
【關鍵詞】電子技術應用課程需求導向型 課程改革
一、形成需求導向型電子技術應用課程改革的思路框架
需求導向型電子技術應用課程改革實際上就是基于市場需求,促進高等教育的電子技術培養方向逐步向獨立存在的市場主體轉化,在市場需求機制的作用下,培養創新型和應用型人才,積極有力地參與市場競爭與挑戰。需求導向型電子技術應用課程改革的思路框架由課程所處環境的要素關系、課程提升路徑、改革實施的時間路徑三方面構成。
(一)電子技術應用課程所處環境中的要素關系
根據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與新技術發展規劃,電子技術將在電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領域大有作為,這本身能夠該專業人才的培養提供光明的未來及發展的契機。積極推動電子技術應用課程的改革,全面優化人才培養的質量,積極提升該專業的人才素養,不僅能夠真正滿足社會的需求,也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企業的發展水平。
(二)電子技術應用課程的提升路徑
首先,在教學實踐中全面結合社會需求,不斷結合教學經驗,積極汲取教訓,不斷放大成功案例,有效提升教學目標,不斷優化教學體系,積極提升教學環節的實踐性和應用性。其次,在社會需求的指引下,在課程發展的基礎上,結合學校優勢資源,不斷提升課程教學改革的力度,積極調整教學方案,有效更新教學理念,重新梳理教學內容,綜合性創建現代需求的課程教學資源內核。第三,在教學實踐中,積極推進校企合作,以尋求社會力量的扶持和支撐。第四,積極創建教學管理體系,全面優化人才培養的質量。
(三)電子技術應用課程改革實施的時間路徑
第一,在電子技術應用課程改革的過程中,首個階段應該是參照國內同類課程建設發展狀況,整合現有資源,凝練新的內核。第二,在該階段,主要是尋求企業的合作,實現產學研的有序結合,通過企業實踐來調整教學方案,優化教學方法,合理設計教學內容。第三,是對第二階段的鞏固和發展,校企合作不再停留在初步階段,而是進一步的戰略合作。
二、需求導向型電子技術應用課程改革實踐
(一)電子技術應用課程教學內容改革
1.全面進行社會調研掌握同類專業的教學內容。作為一門實踐性的課程,電子技術應用課程的教學內容改革并不是“無根之木”,也不是僅僅迎合社會需求就可以實現的,而是必須進行廣泛而科學的社會調研,了解其他同類專業的優劣勢,積極尋求自身教學內容的改革和突破,有效凸顯自身的教學特色。通過調研可以發現,近年來國內高校的電子技術應用課程主要圍繞功率放大器(簡稱功放)展開,但在具體教學上大多停留于對電路圖的講解和簡單的試音,學生沒有真正參與到設計和實踐當中。從社會調查的結果可以看出,電子技術應用課程的實踐性普遍不高,教學環節中學生參與的機會比較小,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和優化,也影響著該課程的教學質量。基于此,在教學內容的改革方面,應該力求突出專業特色,凸顯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全面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有效優化教學內容,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演練的直接對接和高效整合。
2.構建豐富多元且多層次的教學內容體系。隨著社會需求的不斷發展與變化,電子技術應用課程在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應該積極構建豐富多元且多層次的教學內容,有效提升教學的質量,全面優化教學水平,綜合性提升教學內容的針對性。基于社會需求導向,電子技術應用課程的教改重點,不再拘泥于各類驗證性實驗,而是應該適當增加分析性實驗和探究性實驗,以此來全面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綜合性優化學生的實踐素養。同時,在教學內容的改革實踐中,應該豐富教學內容體系,全面優化教學內容,綜合性促進教學改革。教學內容體系不僅要包括扎實的基礎理論,同時也要囊括系統化的內容,還應該包含著豐富且多元的前沿技術,滿足不同學生的發展需求,滿足同一學生多元發展的需求。
(二)電子技術應用課程教學模式改革
在電子技術應用課程的教學改革中,還應該積極推動教學模式的改革,有效提升教學質量,全面優化教學成果。
1.教師先實踐后備課。基于社會需求導向的電子技術應用課程教學改革,教師的專業素養也面臨著較大的挑戰。教師的專業素養顯然具備一定的滯后性,為更好地開展教學工作,教師應該先實踐后備課。教師通過實踐能夠掌握社會需求的最新技術條件,能夠掌握電子技術應用課程的前沿方向。在實踐的基礎上,教師的理論素養得到了進一步更新,教師的實踐能力也得到了進一步優化,教師還能夠掌握電子技術應用課程的新方向,這本身有助于提升該課程的整體教學水平。
2.實施個性化教學。在電子技術應用課程教學改革中,為科學有效學生的素養,提升課程教學改革的針對性,教師應該積極實施個性化教學,有效提升教學的整體質量。不同學生的基礎存在差異,不同學生的認知能力存在差異,在教學模式的改革實踐中,教師應該積極實施個性化教學,電子技術應用課改革應該調整為不限時間、因人而異的方式,在保障學生掌握扎實的理論基礎的情況下,全面提升學生的實踐水平。
3.開展校企合作在電子技術應用課程教學改革中,為全面優化學生的實踐素養,充分提升教學質量,還應該積極開展校企合作。高校應該尋求穩定的企業進行合作,引導學生進入企業一線崗位進行實踐,教師也應該參與到實踐過程中。同時,學校聘請優秀的企業專家或者一線工人來深入學校,向學生講解崗位技能。
電子技術應用課程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基于社會需求,高校應該積極進行課程改革,全面提升該課程的教學質量,綜合優化該專業學生的實踐素養。在教學過程中,高校應該緊密迎合社會需求,全面加強社會調查,有效改革教學內容體系,全面創新教學模式,通過個性化的教學模式,產學研結合的教學模式等,綜合性提升學生的實踐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