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升國 康玉柱 樊慶軍 羅松 凌云
葡萄蔓枯病是葡萄的一種真菌性病害,又稱蔓割病,對葡萄藤蔓、新梢等產生危害,且一旦發病常接連發病2~3年,嚴重影響葡萄生長發育和果實品質。本文對蔓枯病的發病規律、癥狀、預防措施等方面進行簡單分析,以期為果農防治葡萄蔓枯病提供技術指導。
1 發病規律
蔓枯病為真菌病害,病原有性世代為屬子囊菌亞門的葡萄生小隱孢殼菌,無性世代為屬半知菌亞門的葡萄擬莖點霉。病菌產生的分生孢子分絲狀和橢圓形兩種類型,分生孢子器生在子座中,燒瓶狀、黑褐色。病菌以菌絲或分生孢子器在藤蔓、葉柄等患病組織的樹皮內越冬,翌年回暖分生孢子成熟后突破表皮層,借風雨傳播。由傷口、氣孔、皮口感染老蔓或幼嫩組織,潛伏4周后可呈現患病癥狀,老藤蔓多數當年癥狀不明顯。多雨、潮濕天氣利于病菌傳播,發病,地勢低洼、土壤黏重、排水不良、土壤薄、肥水不足的果園以及管理粗放,植株衰弱、凍害嚴重的葡萄園發病重。
2 危害癥狀
葡萄蔓枯病發病初期,枝蔓出現略凹陷的暗紫褐色病斑,后期病害加重導致枝蔓逐漸變黑、變硬,表層出現縱向裂痕,為絲狀,病斑處皮層組織壞死,呈腐朽狀形成癌腫,病部以上枝蔓生長逐漸衰弱,甚至枯死(圖1)。新梢感染病菌后,潛伏一段時間后表現患病癥狀,嫩枝會產生凹陷的紅褐色病斑,后期會逐漸擴大呈黑褐色至黑色斑塊,病部向枝條深處擴展,硬化縱裂,鄰近健組織仍可生長,形成不規則瘤狀物,枝條易折斷(圖2~圖4),上部枝葉萎縮變黃、葉緣蜷縮、葉片褪綠、葉柄呈現黑色條斑,果穗果實發育受阻(圖5)。幼果染病,果實產生灰色病斑,后期生密集黑色小粒點。
3 防治措施
3.1 加強栽培管理
搞好疏花疏果、合理掛果,增強樹勢;科學灌水、及時排水,防治果園積水,降低果園濕度;冬季埋土,防治凍害、特別是倒春寒危害;田間作業謹慎,避免葡萄莖、根、葉的機械損傷;及時清除園內的枯枝、落葉、落花落果等殘留物;科學預防地下病蟲危害。
3.2 科學施用基肥和追肥
根據園地土壤地力和掛果情況,晚秋初冬將發酵腐熟充分的有機肥料配合復混肥料及中微量元素肥料開溝施入;追肥3~4次,分別為催芽肥、壯蔓肥、膨大肥、采果肥,根據葡萄生育期養分需求規律合理復配氮磷鉀比例,提高葡萄植株的抗病能力。
3.3 及時處理有病藤蔓和病株
輕者可用鋒利刀片刮除有病部位,直至無病的健康組織,重者及時鋸除枝蔓(圖6),剪除病果和枝梢,收集剝離的植株病體、剪除的有病藤蔓、病果等集中深埋或燒毀,有病刮口用5波美度石硫合劑或45%(質量分數,后同)晶體石硫合劑30倍液或40%福美胂50倍液涂抹消毒,防止再次感染。
3.4 化學防治
葡萄萌芽前及時噴5波美度石硫合劑清園,也可噴80%五氯酚鈉200~300倍液、45%代森銨水劑400倍液、菌力滅1 000倍液或氯溴異氰脲酸可濕性粉劑750倍液,重噴枝蔓,鏟除園內植株表面的越冬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春末夏初(5月下旬至6月上旬),及時噴灑1∶0.7∶200波爾多液或77%可殺得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20%噻菌銅500倍液,2~3次,主要噴老蔓基部,避免氣候適宜條件下殘存的病菌分生孢子隨風雨傳播,侵染健康植株。生長期間可噴霧250克/升嘧菌酯懸浮劑、560克/升嘧菌·百菌清懸浮劑、22.5%啶氧菌酯懸浮劑、325克/升苯甲·啶菌酯懸浮劑、77%可殺得可濕性微粒粉劑500倍液、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70%丙森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14%絡氨銅水劑300倍液、40%雙胍三辛烷基苯磺酸鹽可濕性粉劑800~1 000倍液、60%吡唑嘧菌酯·代森聯水分散粒劑等藥劑,交替用藥。太陽暴曬、天氣潮濕、新梢生長緩慢時要謹慎噴藥。
(作者聯系電話:18816056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