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金梅
(江蘇省南京市第二十七高級中學,江蘇南京 210000)
通過多年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實踐經驗,筆者發現,學生在完成教師所給的任務時,往往是機械模仿教師的操作,很難在作品創新方面有所突破。為了改變這樣的現狀,筆者做過很多努力,比如在素材的選擇上,盡量貼近學生生活,可是結果卻不盡如人意,學生仍然“懶洋洋”地不愿意創新,或者不知所措,對創新無從下手[1]。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變成了技術講解員,與新課標的要求相去甚遠。模仿和創新之間,似乎有一道無形的鴻溝,讓學生難以逾越。
【教學嘗試】
“圖形圖像的加工”是信息技術選修教材《多媒體技術應用》中的一項內容,也是最適合學生進行創新的教學內容。為了解決上述難題,筆者在教學的備課階段不僅考慮學生某一節課學習了哪些概念,掌握了哪幾個菜單命令,而且考慮到學完這一章節后,學生掌握了哪些技能,能創作出怎樣的作品。所以,筆者認為,每節課的任務設置都要有一定的遠見,盡量做到“高瞻遠矚”,前后呼應,層層遞進。
以Photoshop軟件教學中的《書和雜志的封面設計》為例,這是“圖形圖像的加工”這一章節中的一節綜合作品創作課。課前,筆者根據本章節的內容特點,準備了一些書和雜志的封面素材圖片。在課堂導入環節,師生共同欣賞這些范例,筆者通過提問的形式,讓學生了解封面包含哪些基本要素(書名、出版社名稱,刊號等)?圖片和文字的排版有哪些特點?欣賞并分析這些范例,讓學生對封面的要素和排版方式產生了比較具體的認識。緊接著,筆者以自己事先做好的簡單封面為例,對圖層進行分析,由于學生已經學過Photoshop基礎知識,筆者只簡單分析了自己的封面用了哪些圖層和涉及的知識點,盡力為下面的作品創新做好準備。
學生在了解了封面的基本設計要點以后,就可以利用教師提供的素材,著手制作。由于是初次嘗試這樣的綜合作品,學生會自然地模仿教師的范例。有部分學生會選擇不同的圖片素材,給雜志取自己喜歡的名字等。經過基本的作品制作,不論學生的基礎怎樣,審美能力如何,都能初步完成自己的作品。這一階段,學生的封面設計往往都是簡單的背景圖,加上初步摳圖和文字堆砌,缺乏個性和美觀。
在前面的基礎上,筆者向學生提出了幾個問題:(1)不同圖層的圖片有哪些疊加方式呢?(2)設計雜志的背景,除了背景圖、填充背景顏色這兩種方法,還有其他的辦法嗎?(3)雜志文字和圖片有哪些排版方式?(4)怎樣給自己的雜志取一個響亮的名字?
回答上面這些問題,需要學生掌握一些新的Photoshop知識點,比如羽化、圖層樣式等。這些知識點該如何呈現給學生?針對這些新的知識點,教師“填鴨式”地講授會過于枯燥,也沒有針對性。所以,筆者在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后,給學生提供了學習網站,當學生在創作過程中遇到問題時,就可通過瀏覽學習網站自主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
通過自主學習,學生們信心滿滿,思路開闊,開始摩拳擦掌。此時教師可以適時充當“技術顧問”的角色,為學生提供一些適當的建議。
到這一階段,學生的作品主要還是以完善為主,雖然部分學生有了一定的自我創作空間,但是主題仍在教師的掌控之中,所以會有部分學生提出教師所給的素材不足。這時,教師可以嘗試打開網絡,在開放的網絡環境下進行課堂教學。由于學生都有創作的愿望,學習自覺性很強,很多學生會打開搜索引擎,按照自己的想法查找素材,在他們的作品中注入新的創作元素。在開放的環境下,學生的思路不受教師課堂的限制,作品也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再次提出問題:除了網絡上下載的圖片,大家想不想自己在雜志上添加圖案,錦上添花呢?很多海報和雜志的文字都是曲線形排列的,醒目且很有特色,這是怎么實現的呢?師生共同討論分析,得出結論。
(1)可以嘗試畫筆工具和自定義形狀工具載入一些特殊的筆刷或圖案,教師可以提供一些筆刷和圖案的網站下載地址,當然還可以利用鋼筆工具自行繪制弧線、圖形等。
(2)曲線形的文字利用了“路徑文字”這一知識點。由于鋼筆工具使用有難度,教師可以適當講解、演示。
學生體會到Photoshop的強大功能,各種工具按鈕的奇妙之處,創作熱情空前高漲。經過兩節課的努力,大部分學生的作品都有了自己的特色,在質量上有了很大的飛躍。
作品點評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對教學成果的及時反饋[2]。在大部分學生完成作品制作后,教師要利用一段時間進行評價。評價的方式有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和教師點評等。學生自評是讓學生講出自己的作品的設計思想以及自己比較滿意的地方;而學生互評不僅可以讓學生充分發掘別人的閃光點,還可以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和意見;這時教師再進行總結性點評,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經過作品評價這一環節,學生可以互相學習,拓展思路,進一步提高創新能力。
【案例反思】
這次課針對的是高二年級的學生,課堂教學時間充裕,學生的作品豐富多彩,完成情況較好。但是在教學過程中,筆者也發現了一些問題。
由于信息技術課程設置的現狀,學生一周才上機一次,知識的遺忘率較高。所以有部分學生在作品創作時,同一個知識點,經常會反復提問,作品創作速度較慢,達不到教師的要求。
針對上述狀況,每個學生遇到的問題都不一樣,教師可以通過學習網站、微課等方式,為學生提供技術咨詢,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另外,筆者還成立了學習互助小組,將信息技術基礎有差異的學生進行分組配合,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學習,既減輕了教師的教學負擔,也增強了學生團體協作的能力。
培養學生的創作與創新能力是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在教學環節中,應該積極思考,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讓學生有創新和想象的空間。從作品的模仿到完善,再到創新和評價,體現了信息技術教學目標中的三種不同的層次目標,這也符合層次教學的基本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