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振宇
(江蘇省張家港市合興初級中學,江蘇張家港 215626)
積極心理學是心理學領域的一場革命,也是人類社會發展史中的一個里程碑,是一門從積極角度研究傳統心理學研究內容的新興學科。它采用科學的原則和方法來研究幸福,倡導心理學的積極取向,以研究人類的積極心理品質、關注人類的健康幸福與和諧發展[1]。在初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引入積極心理學這一理念,可以讓初中生體驗積極情緒,進而形成積極人格。在實踐活動中教師應把人和自我、人和自然、人和社會當作主線,重點關注積極主觀體驗、努力營造積極社會環境、合力形成積極人格特質,提升學生學習的自信心以及積極性,鼓勵他們不斷探究,最終成為有民主意識、科學精神和文化修養,追求終身學習的合格公民[2]。
對部分農村初中學生的調查研究顯示,49.6%的學生學習信心不足;17.9%的學生感到壓力很大,心理負擔很重;12.9%的學生感到壓力很大,不想學習。在農村初中生中,“煩躁”情緒占到60.2%,超過50%學生的學習和生活處于一種浮躁、緊張、挫敗感明顯的狀態。在自我認識方面,19.3%的初中生對自己的狀態不滿意,更有9.5%的學生計劃過自殺或嘗試過自殺[3]。初中階段學生正處于青春發育期,他們的身體以及心理發展還不成熟,很容易產生一些心理問題。因此,在綜合實踐課程中引入積極心理學理念,能夠充分發揮其面向學生完整生活領域的優勢,引導學生走向現實的社會生活,通過創設真實、具體的問題情境,激發他們的真實體驗,實現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獨特的育人功能。
美國教育家杜威提出了以經驗主義為基礎的教育理念,主張“生活即教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鼓勵學生從自身成長需要出發,參與并親身經歷實踐過程,體驗并踐行價值信念。教師要以人為本,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重點關注學生的主觀體驗。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特色之一就是在綜合主題學習引導下,通過互動經驗積累,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認識,學會活動,形成屬于自己的智慧[4]。
例如,基于農村初中學生心理現狀以及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放性、生成性的特點,筆者會讓學生發現自己“煩躁”情緒的來源與成因。面對初中升學的壓力,不少學生睡眠不足,于是我們將“初三學生睡眠狀況的調查與研究”作為活動探究主題。學生通過設計問卷、修改問卷題目、發放問卷、調查統計、撰寫報告,根據調查結果進行研究等,最終完成了報告。在結題匯報課上,學生研究小組向全體師生展示了學生睡眠現狀以及應對策略,介紹了睡眠的重要性、初中學生科學的睡眠時長、初中學生合理的入睡時間與起床時間以及萬一缺睡時的臨時應對策略。學生明白了合理的小憩對提高學習效率的重要性,并且集體體驗了“黃金睡眠一分鐘”。教師以學生實際問題為出發點,將學生當作課堂主體,尊重學生實際需要、愛好以及問題,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教育是一種社會性的互動。積極心理學家 Wiliams 等人的研究證明:當孩子獲得了外界環境和親友的最好支持和幫助后,他們擁有良好人際關系和心理素質的可能性最大。積極心理學認為環境所構成的積極外部支持系統對一個人內心積極力量的培養有很大作用,這其中包括家庭環境、學校環境和社會環境[5]。綜合實踐活動是基于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實踐性課程。綜合實踐活動應當充滿靈性以及智慧,教師需要力爭獲得溫馨家庭環境、優良校園環境以及和諧社會環境的支持。積極心理學實驗研究顯示:在家庭氛圍民主的環境中成長的學生更有可能塑造出積極的人格。
國外研究者對“積極人格”使用 Positive Character,Positive Personality,Character Strengths 等詞語來描述,國內研究將以上詞語翻譯為“積極人格”“積極心理品質”“性格優勢”“性格品質”“性格優點”等,盡管用不同的詞語進行描述,但都代表存在于個體內部、個體自身所固有的美德和優點。積極心理學創始人Seligman 提出“個人品質是一種優秀的個性特質,它與具體的美德相結合,同時也體現在價值—行為分類中”。美國心理學家Nansook Park提出“積極品質是可以培養的”,積極人格特質是在先天潛能和后天環境教育交互作用的基礎上形成的。完整的教學需要師生共同協作,在以往教學當中,初中生一般都處在被動地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改變了傳統的學習方式,倡導多元化學習方式,強調自主探究,關注學生主觀體驗,營造良好社會環境。在此背景之下,教師更應積極創新教學方法,調動初中學生的主動性,挖掘學生的先天潛能。
教師要重視對綜合實踐活動的鼓勵性評價,重視對活動過程的評價,發揮評價的整體性、過程性、鼓勵性、多元性,把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合,自我評價與他人評價相結合,并借助實踐活動來鍛煉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加強學生在實踐探究期間的自信心,促使其在實踐活動當中得以真正成長,最終形成積極人格特質。如筆者平時會建立“成長記錄檔案袋”,袋內有主題活動方案、課題開題論證表、研究活動情況記錄表、成果交流展示評價表等多項材料,鼓勵學生平時積累點滴經驗,鼓勵小組伙伴、教師、家長等社會成員給予學生更多的點評,肯定學生在研究過程中的自主表現,激勵他們不斷探究、不斷成長。
綜上所述,在初中綜合實踐活動當中,教師要注重運用積極心理學這一理念,重點關注積極主觀體驗、營造積極社會環境、培養積極人格特質,多方位鍛煉初中生綜合能力,調動其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挖掘其探究能力,最終將其培養成終身學習的合格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