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心洋
歷史學科是初中教學學科中的一個重要的學科,在具體教學活動的開展上,我們一直在探索如何利用新的教學模式,從而讓當前歷史教學的課堂開展效果與質量得到進一步的保證和提升。“學案導學”教學模式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法和思路,其可以讓以往傳統課堂教學中的諸多制約和弊端得到更好的改變,并且實現多元化的價值。在當前新的發展時期下,我們應該打破以往陳舊教育觀念,引入新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思想,讓實際教學活動的開展可以更好的為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提供一個有效的保障和支持。
對于學生來說,他們知識獲得的過程是在一個特定的環境背景下,通過學習資料的利用,配合教師和同伴的幫助引導以及討論來進行完成的。在這一過程當中,教師的知識傳授,則發揮一個相對輔助的作用。在這種構建主義的理念下,學生自身處于一個主動的學習地位,并且也是整個教學活動的核心。教師本身也需要對于自身的傳統教學理念和思路進行更好的改進,融入新的教學思想,這樣才能最大限度提升,整體教學活動的開展思路。而基于構建主義學習觀的角度來說,“學案導學”教學模式本身在應用上就真正的實現了學生的中心化保證,并且關注學生如何通過自主預習、探究、合作等不同的方式,完成歷史知識的學習。“學案導學”教學模式本身更加關注學生對以往知識的遷移,并通過自我探究來完成新知識的學習。在這樣一個學習的過程當中,學生也能自主的對于新舊知識進行聯系,并利用所掌握的知識點來對新問題進行解決。學生可以更加深入的對于問題進行思考和探究,并且進一步的發現并解決。在不斷學習和探索的過程當中,學生的知識能夠得到更好的深化,并且也能夠形成一個更加全面的知識網絡。可以說,“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對于以往教案教學的方式進行了“近乎顛覆”的改變,并且將學案作為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的主要載體,教師本身對學生進行一定的引導,讓學生得到能力和知識的同步成長與發展,真正的滿足了當前教學活動中“教學相長”的目標。
第一,適應新課改的需求。在當前新課程改革歷史背景下,整個教學活動在開展上,如何更好的對學生的個性發展目標進行適應和促進,并且實現減負增效,這已經成為了教師進行教學研究中的一個重要的目標和理念。相對于傳統的教學方式來說,“學案導學”教學模式本身在具體應用上改變了以往傳統的教學理念,并且與當前新課程理念是不謀而合的。在以往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更加關注知識的傳授過程,并且學生也主要是對知識,進行接收的對象和主體。而通過“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應用,學生可以在進行學習的過程當中,得到自我的更好與成長和發展,并且,也能夠自主的對于信息進行判斷、收集和處理,這對于學生自身能力的成長和發展來說是十分關鍵的。與此同時,在這種新教學模式下,學科教學活動更好的對于當前時代發展下人才成長的需求進行了適應,進一步地培養了學生良好的終身學習意識和學習理念。教師本身也從知識的傳播者的角色,逐漸轉化為知識學習過程的引導者與合作者的角色,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幫助學生掌握得更加主動化的教學方式。對新課改需求的有效適應,這是“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一個重要特征,同時也是當前初中階段歷史教學質量提升下的一個必要舉措,其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正面積極意義的。
第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初中階段是學生成長的重要階段,這一階段他們本身不僅需要獲得知識方面的發展,同時他們的人格和心理等方面也正處于一個關鍵的成長時期。而初中歷史課教學活動的開展上,通過對“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應用,這可以更好的讓歷史學科的人文性特點得到展現,并且其中通過對于人文資源進行有效的滲透,進而實現對學生人格的培養和視野的開拓。在這種環境下,學生自身的人文精神可以得到更好的培養能夠得到人格方面更好的完善與發展。歷史教學活動開展上,通過這種新教學理念的應用,學生也能夠更好的對歷史知識進行理解,并且形成更加科學的歷史思維能力,可以正確的對歷史問題進行看待和解決,并對于歷史經驗和教訓進行汲取。
第三,促進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在實際應用的過程當中,教師本身也需要結合這種教學模式的需求,做好備課工作。結合所教學的內容,對于教學中的一些互動討論環節進行相應的準備,并構建一個更加優質的問題情境,讓學生的學習資源得到更好的優化,并且實現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新教學模式在應用下,教師本身也需要對自身的課程理念進行更好的提升與轉變,并且引入更加豐富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在這一過程當中,教師可以更好的展現自身的教學才能,并且通過對教學方法的有效創新,來提升整個教學模式的應用成效。在不斷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本身也能夠與學生一起得到更好的發展,這也是適應當前終身學習化研究型教師培養需求下的一個重要的支撐點。對于教師和學生來說,這種教學模式在應用上所帶來的收益是多方面的,其不僅可以讓學生得到更好的成長,同時這對教師的自我提升來說也是非常有幫助的。
在新時期歷史教學工作開展的過程當中,我們應該對于教學思想進行更好的扭轉,并且將歷史教學中的素質目標進行進一步的明確。在實際歷史教學的過程當中,我們不能將提升學生的成績作為整個教學的最終目標,而是應該關注對學生自身應用能力的有效培養。在展開歷史基礎知識教學的基礎上,也應該指導學生得到實踐能力方面的提升與發展。“學案導學”教學模式所具備的優勢是毋庸置疑的,我們應該結合歷史學科的特點,對于這一優勢進行更好的放大。歷史學科相對于其他學科來說,具有一定的人文性性的特點,在課堂教學的過程當中,我們也應該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地位,讓他們的能力、素質以及學習意識都可以得到有效地培養。例如,在對于《土地改革》一課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我們需要了解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公布時間和主要內容。。通過合作學習,討論“土地改革的原因”。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該進一步培養學生歸納、分析歷史問題,得出結論的能力,使學生認識到;土地革命的勝利,使中國農民兩千多年的“耕者有其田”的夢想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變為現實,從而激發學生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情感。課堂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對于土地改革的原因、基本內容進行掌握,并明確土地改革的歷史意義。“學案導學”應用下,在課前教師可以為學生準備這樣一個學案。讓學生完成以下填空題目: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兩千多年的( )制度,( )階級也被消滅( )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這使人民政權更加鞏固,也大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 )獲得迅速恢復和發展,為國家的( )準備了條件。這樣一個學案十分具體,并且也具有一定的引導作用和效果,學生在對于相關知識內容進行閱讀的過程當中,也可以結合這一血案進行相應的思考。之后教師在布置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分析一下土地改革的歷史意義。學生在后續的過程當中,也能夠對于這一學案中的內容進行更好的思考,同時結合自己所學習的內容進行相應的分析。在“學案導學”教學理念應用下,學生本身成為了課堂學習的主體,并且通過學案的幫助,學生可以更加自主地進行探究和學習。在這樣一個過程當中,不同的學生會從不同的出發點和角度來對于問題進行解決,這樣可以更好的體現出學生自身的創新思維能力,也能夠讓他們的學以致用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在這樣一個情景空間下,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得到充分的激發,同時也能夠從自身的角度,對于一些具體的問題進行探究,最終形成更加強大的主動學習和思考的意識。
總而言之,在當前新的發展時期下,我們應該對于,這種新教學模式的優勢進行充分的發揮,引入科學的教學思路和理念,真正的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學習地位,讓學生可以在學案的引導下,更好地完成歷史知識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