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向陽
(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區第二中學 云南 玉溪 652601)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我一千次地確信,沒有一條寓有詩意的感情和審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學生全面的智力發展?!边@句話說明了情感因素在學生的發展及課堂教學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在目前的中學數學教學中,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相當多的數學課還是以題型講解和重復訓練為主,學生對課堂毫無熱情。不少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很少考慮到設計情感因素,使得數學課堂教學中出現了情感缺失的現象。
這是新課程推廣后,課堂教學中暴露出來的主要問題。在應試教育體制下,學生只是被動的知識儲存器,但在素質教育中,學生成了知識結構的自主建構者。前者只要求課堂教學中單向的知識傳遞,后者還要求課堂教學通過師生互動來幫助學生化學科知識為自己的學習經驗。課堂互動的匱乏與教師的教學策略的選擇、教師課堂情感投入有關,也與學生參與課堂的意識、對學科學習的喜愛程度有關。
今天的學生,和我們以前一樣,都會在課堂中度過每天最為美好的時光。但不一樣的是,兒時的我們,課堂生活就是我們的全部,除了學習,我們還有什么呢?今天的學生,課堂之外的精彩實在太多,把心全部交給課堂的學生已經越來越少,但討厭課堂的學生卻越來越多。面對這樣的事實,我們抱怨課堂之外的魅力增長太快嗎?
正確的做法是重視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情感因素,提高課堂教學的魅力。我曾經聽過許多優秀教師的數學課,發現他們成功的奧秘之一是在課堂教學中重視認知因素和情感因素的協調發展。數學課程標準提出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目標,把學生的“情感發展”放在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同等重要的地位上,說明了學生的興趣、動機、情緒、態度、意志等情感因素在其人生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性。
傳統的數學教學只重視認知過程的發展,忽視學習主體“內在機制”的作用。由此建立的教學方法,不能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難以引起學生對學習的追求;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缺少成就感、愉快感、興奮感和歡樂感;學生的學習興趣、信心不能保持增長;學生的堅持性、自制力、果斷性等良好意志品質得不到很好的鍛煉。從而導致不少學生學習興趣不濃,感到數學學習辛苦、枯燥,甚至產生厭學情緒,這些都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忽視學生情感因素的作用有很大關系。
新課程標準中描述的情感,不僅僅是指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熱情學習動機的激發,耐心、恒心、毅力的培育,更是指學生學習中內心的體驗和心靈深處對真善美的價值追求。
數學教學中情感因素的作用有以下兩個方面。
1、認知與情感相互依存、相互提升;
數學教學活動是用師生的認知因素和情感因素這兩條經緯線交織而成的,就連黑格爾也承認一切偉大的事業都離不開人類的熱情。布盧姆曾有一形象比喻:一個人用并排的梯子爬墻壁,這兩個梯子每一級的間距都太大,以致一步一級攀登起來不方便。一個梯子代表認知行為,另一個梯子代表情感行為,這兩個梯子的構造使得一個梯子每一節正好在另一個梯子的每一節的中間,通過交替攀登這兩個梯子——從這個梯子的一級踏到另一個梯子上夠得到這個梯子的上一級,最終才能爬上墻壁。這個比喻再恰當不過地說明了認知與情感相互依存、相互提升的關系。
2、數學課堂教學中情感可以培植良好的師生關系;
我們很難想象一位討厭學科教師的學生,還能夠完全參與這位學科教師的課堂教學,還能夠真心地理解與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與方法;很難想象一位討厭教師的學生,能夠接受并學習這位教師的思想與道德品行。正如我們通常所說,學生很難因為喜歡學科而喜歡學科教師,往往是因為喜歡學科教師而喜歡他的課,因為喜歡他的課而喜歡他所教的學科,并因此積極投身于學科知識的學習中。對數學科目來說,良好的師生關系尤其重要。親其師,信其道。
哪些教學方法和手段既有利于認知因素又有利于情感因素的發展呢?蘇霍姆林斯基指出,要充分發揮知識因素固有的魅力,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可逐步增加知識的難度,讓學生日有所得月有所進,還必須讓學生經常不斷地由衷體驗到自己努力贏得的長知識、長智慧的快樂。因此,教師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注意構建教學情緒場;
教學情緒場是能激起學生的積極情感,進而產生對知識的熱烈追求、積極思考、主動探索的課堂教學環境。在教學活動的開始階段,可采用沖突引入、趣味引入、問題引入等方法,促進教學情緒場的建立;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設計出具有啟示性的情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時而出現疑問,時而遇到障礙,時而得到啟迪,時而獲得頓悟,使整個學習過程有困惑、有驚訝、有激情、有焦慮、有爭議、有歡樂,而以愉快為基調。
2、精心設計思考性問題;
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設計出具有一定啟示性的且呈現出一定梯度的問題讓學生去思考、去探索,讓學生“親自發現”事物的的奧妙。教師可巧妙地安排集體的智力活動,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充分顯示自己的知識、智力和技能,使他們體驗到在自己的努力下取得成功的歡樂,讓學生自己成為知識的“再創造者”,以激發其保持高昂的學習情感和不斷追求的欲望。
3、努力創設師生互動情境;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流互動的發展過程,這個過程意味著溝通、對話、合作,意味著知識的相互構建。
教師如能很好地把握這個環節,就能使學生的智慧得到啟迪,思維得到擴展,靈感得到激發,知識得到深化,情感更加豐富。因此,教師應注意選擇有利于師生合作、生生合作的內容,設計問題也應符合學生“最近發展區”的要求,學生需要“跳一跳才能摘得到”,為師生合作、生生合作創造條件。
4、將課堂歸還給學生,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
傳統的單一講授式教學導致課堂是教師的,學生只是旁觀者。既然課堂是教師的,學生為什么要寓情于課堂呢?教學是個“偏正詞組”,教是為了學而存在的,甚至教的效果不在教的本身得到體現,而在學的身上得到展現。因此教師只有還學生于主體地位,主導學生采取多種形式的學習方式,才能調動學生對課堂的感情,從而提高數學科目學習的有效性。
一項大規模的教育心理學研究發現,不同的教學方式產生的教學效率是大不相同的。學生對所教內容記住的平均率為:
教學方式 記住率
教師講授 5%
學生閱讀 10%
視聽并用 20%
教師演示 30%
學生討論 50%
學生實踐 70%
學生教別人 95%
從以上數據看出,學生感受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的教學方式的學習效率最高,因為學生能夠建立起對課堂的感情。據此,教師要設計豐富多彩的教學方式,將課堂歸還給學生,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
1、在數學課堂中注重語言的魅力;
數學是一門科學,但數學教學卻是一門藝術。前蘇聯數學教育家斯托利亞爾在《數學教育學》一書中指出:“數學教學也是數學語言的教學”。在新課程理念的驅動下,數學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在科學化的基礎上要不斷向民主化、平等化、人性化、藝術化發展。精心錘煉的數學課堂語言,會以其獨特的魅力給學生以美的享受、精神的愉悅和豐碩的學習成果。
2、讓數學美來調動學生熱愛數學學習的情感;
圓、橢圓、雙曲線、拋物線、正多邊形、奇函數與偶函數的圖像等給我們以對稱感,正余弦定理、向量的夾角公式、楊輝三角形、均值不等式等,無不給我們以對稱美的欣賞;數學解題中的正難則反、分離參數、數形結合、分類討論,從數學的角度來說,都是一種和諧美;奇異美則給人一種創造性的美感,它往往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乎意料之外;數學把自然語言用符號語言表達,是為了簡潔明白,這就是簡潔美。
3、懲罰也講藝術,讓學生在懲罰中不斷完善自我。
學生是伴隨著錯誤成長的,懲罰(不是體罰)是教育生活的一部分。“處罰”是一門學問,更是一門藝術。“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是教師教育學生的原則。處罰是在關愛的前提下對兒童的不良行為進行糾正、矯治的強制措施。首先這個措施確實必要,其次要有一個“度”,應該行之有效。在這個過程中,“罰”是為了愛,要充滿人情味,讓學生在接受懲罰中感受到教師的愛生之情。
總之,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情感因素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在設計每一節課時,我們要設計與與教學內容相響呼應的情感因素,讓認知因素與情感因素互相依托著發展,從而不斷地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強化學生的學習效果。有一位教育工作者說過:教師不是詩人,但要有詩人的氣質;教師不是演員,但要有演員的才能;教師不是哲人,但要有哲人的思考;教師不是將軍,但要有指揮千軍的氣概。